近期,广东深圳一些商业区出现了一批“最后100米”有偿代送餐人员。他们从外卖骑手手中接过消费者的外卖,收取平均每单2-4元的代送费,然后帮骑手把餐送到客户手中。一般每人只固定送一栋楼,方便跑上跑下。代送餐的主力军是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保洁员、送货员等,不少白领也在午餐时间下楼兼职。
这种新的服务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就餐高峰期人口密度集中的商圈外卖配送效率低下的问题,是外卖柜未能普遍铺设、用户鲜少愿意自行下楼取餐、骑手配送时间要求严苛、平台设定超时罚款等多种因素叠加的产物。但是,新模式在大大提高外卖骑手的配送效率,满足用户“送餐到户”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种新兴配送模式出现的原因、可能带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风险,并为解决“最后100米”配送矛盾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 外卖代送服务兴起的原因:困难重重的“最后100米”
当前,传统的外卖配送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方面,日趋复杂的建筑构造以及各种写字楼复杂的管理制度,使得外卖骑手在送餐过程中面临着找路困难、耗时长或无法越过门禁上楼、需长时间在楼下等用户取餐等困难。另一方面,在各大外卖平台以送餐快为主要竞争和宣传点的大背景下,平台系统分配的外卖配送时间越来越短,配送超时骑手将面临差评、罚款、甚至被淘汰。因此,争分夺秒、效率至上成为骑手的生存准则。
而繁华商区写字楼就餐高峰期面临着送餐效率低下、送餐难的问题。这些写字楼往往人员密集,外卖需求量大。在就餐高峰期,上下电梯间需要排队,电梯几乎在每一层都会停,等待时间很长。对于争分夺秒送餐的外卖员来说,在错综复杂地写字楼里找路,并上楼将外卖交付到顾客手中很费时间,且很容易导致超时扣钱。同时,也有一些大厦出于管理需要,禁止外卖员上楼。如果没有配备外卖柜,在楼下等待顾客取餐也会耽误时间,延误其他送餐工作。
有偿代送有效地帮助骑手解决了这一问题。以熟悉写字楼环境的保洁员、送货员、物业管理员为主力军的代送群体,凭借着熟悉写字楼内部环境的天然优势,向骑手收取每单2-4元的代送费,将外卖送楼外的骑手处代送到楼内的用户手中。如此,骑手能够省下更多的时间,配送更多的订单,提高收入。代送员也能在工作之余挣外快。这种双赢的模式导致“最后100米”外卖代送员现象在越来越多的写字楼兴起。
二、 将个人信息置于险境?代送过程中的风险不容忽视
外卖代送服务有效解决了繁华商区写字楼就餐高峰期骑手送餐难的问题,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外卖代送员”的介入,在原本的送餐链条中增加了未经平台审核、没有签订任何合同、难以被监管的一环,增加了出现食品安全、餐品破损、延误、派错单等情况的风险。
除此之外,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具体而言,顾客在下单订购外卖餐品时,需要提供姓名、手机号码、配送地址等基本信息。当前,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均已采取措施,包括部分屏蔽姓名(如杨**先生)、电话号码(如188****8888);启用“号码保护”,仅向外卖员显示临时生成的、订单结束自动作废的虚拟号码供骑手与用户联系等。但是即便如此,姓氏、部分电话号码和精确配送地址仍作为配送所必需信息而被保留在外卖单上。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在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之前,必须事先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然而,在外卖代送服务过程中,骑手擅自将外卖交由未受系统监管的代送员进行转送时,用户一般并不知情。这种未经授权的行为可能引发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非法利用等风险,因为第三方不受系统监管或合同约束,缺乏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可能会随意处理甚至非法使用外卖单上的个人信息,给用户造成损失。
三、 解决方案:大面积铺设外卖柜、出台代送员监管政策、探索智能技术送餐
为解决代送过程引发的个人信息保护风险等问题,并兼顾提升外卖员配送效率,以及降低延误率,减少送错餐、丢餐、食品安全等风险,或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首先,政府可以推动平台协同物业等相关部门,铺设更多的外卖柜等终端设施。通过外卖柜配送,不会有系统监管以外的第三方接触到外卖单上的个人信息。加上用户将不再需要填写精准配送地址,仅需精确到具体的写字楼,且姓名可以任意昵称代替,电话号码也已被部分隐藏,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代送员的资质、健康状况、行为进行监管并提供保障。平台也可专门招聘负责楼内配送的人员,将“最后100米”代送员纳入送餐链条中,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培训。
第三,平台可以探索利用智能技术提高送餐效率和质量。例如,可以利用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设备进行送餐,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送餐路线和时间进行优化和管理。此外,平台还可以修改骑手佣金规则,出台骑手关怀政策,结合送餐点情况,配置合理送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