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客运版S2线,即将开通! ·  昨天  
新闻晨报  ·  频繁失误被陈凯歌怒批,他发长文致歉 ·  昨天  
新华社  ·  干净又省钱!最全冬装清洗攻略来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观察】2024年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特点和创新趋势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2-09 17:52

正文

导  读

2024年我国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实现持续“破圈”传播,打造了全年不间断的国潮文化类节目矩阵。文化类节目内容生态繁荣的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政策扶持引导的持续加码;二是模式创新和内容的深度开掘;三是高新技术赋能和融合传播突破;四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实现传播圈层的最大公约数。本文旨在梳理研究原创文化类节目的特点和创新趋势,以助力推动节目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4年原创文化类节目位居各省收视榜前列,直接拉动电视大屏观众的回流,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2024年文化文旅类题材的综艺节目占据市场的C位,前三季度文化文旅题材的综艺节目观众规模达到了62.8亿户次,是上新量最大的部分,占比达41%。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指出“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产原创文化类节目把握“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路径,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现代社会相融合。观众在重温诗词经典中享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文物故事中感受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在创新形式下体验生生不息的国风国潮……



政策扶持和引导日趋完善,创作生态良性循环


近年来,广电总局出台了系列推动节目创新创优的政策举措,常态化评优奖励机制,引导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加大对优秀作品的策划创作、宣传推广。2017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2021年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建立新时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引导机制的意见》,加强全流程跟踪指导,全链条服务保障。2022年广电总局根据《“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研究成果、中华文化典籍等的全媒体传播。2024年8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丰富电视大屏内容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意见(试行)》,运用多层次引导和调控机制,促进大屏小屏深度融合传播,建构丰富电视大屏内容的政策空间和制度安排。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政策扶持导向下实现功能拓展,成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视听内容载体。


模式创新和内容的深度开掘


文化类节目积极开掘内容、创新模式,融合新技术、互联网等元素,展现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使“国潮”“国风”“文化盛宴”“文化自信”等成为弹幕评论高频词。近年来文化元素在视听市场开启了由“小众”走向“主流”的发展路径,深耕拓展诗词、文物、非遗等内容,逐渐分化为“文化垂直”和“文化+”两大类型节目。如《宗师列传》《简牍探中华》《国家宝藏》等的“文化+影视”演绎类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最美中轴线》《上新了·故宫》等的“文化+娱乐”类节目;《花儿与少年·丝路季》《跳进地理书的旅行》等的“文化+旅游”真人秀类节目成为创新融合的潮流模式。不断在形式、内容、题材、播出渠道、商业业态等方面创新,深度链接各行各业,探索联通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文艺、线下与线上的节目新模式,获好口碑与长尾效应,开辟出系列化、IP化、产业化的道路,形成优质文化内容生态新布局。



一是采用纪实主义拍摄手法,以历史的深度、现实的维度和年轻的角度形成一本行走的教科书。 主题精耕、选题垂直细分、内容系列化和品质电影化、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满足不同圈层的需求和选择。潮流融入主流,激活观众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以节目流量带来价值增量。如《国家宝藏》第四季节目邀约明星为国宝守护人,以情景化呈现、通俗化解读,为观众呈现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怀,突显了“我在现场”的直播感、“时空交错”的场景纵深感和体验反应感,掀起“国家宝藏热”,吸引众多年轻观众追更。


二是以艺术新解为文化造像,激发文化认同。 以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带领观众沉浸式的穿越古今,让主持人和文化学者们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拜访宗师先贤,生动再现历史故事中的经典场景,通俗化的展现中国文化的千里江山图。如《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穿越到古代探寻千古文章、绵延不绝的文化底蕴和文脉;穿越到现代展示壮美图景,陪伴观众一起探索何以中国。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体现悠久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彰显优秀文艺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


三是创新视听语言表达,实现“思想+技术+艺术“的跨界融合创新。 实地探访、戏剧演绎和文化访谈”等多样化的视听呈现、灵动的叙事结构和共情式故事讲述,将蒙太奇手段舞台化,把中式美学的传统文化作新国潮的创新,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时代价值。如《最美中轴线》第三季创新性采用“外景路演+录制直播”形式,打造伴随式围观效应和持续性的话题效应;《上新了·故宫》打破传统美学与综N代潮流的次元壁。从触摸中华文明脉动到寻觅民族精神风骨,节目了构建多元丰富的文化审美体系。



高新技术的赋能表达和融合传播的突破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节目的时尚潮流表达,打造沉浸式视听体验等新业态新场景,助力实现优质内容的价值属性。如《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采用沉浸式实景演绎和XR呈现的创新模式,实现以跨越时空对话的方式呈现虚拟空间,动态呈现文物画像作品,通过实景戏剧和 AI 大模型,AIGC 数字技术外景拍摄生动展现故事场景。


媒体深度融合催生创作传播新生态,越来越多的节目将文化与长短视频媒体深度融合,实现“电视+新媒体”的双向奔赴,辐射更多圈层。打造衍生新媒体互动产品,通过AI生成H5页面,打造创意短视频,为观众定制专属国风国潮作品,培育更多跨界破圈的爆款作品。拓展多屏互动、实现跨屏传播,推动大屏小屏相互引流,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带来高关注度和话题效应,实现最大传播效果,助力IP品牌落地,带动数字文化消费。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与观众共情共鸣,实现传播最大公约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