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E人与I人的极与极。”
“Ta那么外向,一看就是E值拉满的那种。”
“ESTJ是最不好相处的人格了,又暴躁又固执。”
“INFJ和ENFP是最配最适合当情侣的人格!”
……
以上这些关于MBTI的洗脑包,你吃过几个呢?
随着测试成本的不断降低,MBTI基本已经实现了“人手一测”。然而,在人人都能轻易“确定”自己人格类型的当下,代表人格类型的四个字母反而成为人们
难以摆脱的“标签”
,社交、婚恋甚至求职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MBTI真的能够准确测试出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并预测行为吗?
专栏君曾多次做过MBTI测试,结果反复横跳,
受测试者的状态影响
很大。
MBTI是
以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为基础制作出的一套心理测验。荣格将人的心理分为三个维度——
-
能量的流动方向
:外倾(Extraversion, E)与内倾(Introversion, I)偏好;
-
获取信息的感知方式
:感觉(Sensing, S) 与直觉(Intuition, N)偏好;
-
处理信息的决策方式
:思考(Thinking, T)与情感(Feeling, F)偏好;
美国学者 Katherine Briggs 与 Isabel Myers 在三个维度的理论基础上,添加了第四个维度——
个体与周围世界的接触方式
:判断(Judging, J)与 知觉(Perceiving, P)偏好,由此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MBTI使用的四维度描述[1][2]。
然而,
人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仅靠MBTI或者心理类型理论并不足以解释
复杂的人格特质及其成因
。
想要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不妨来读一读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修·H.奥尔森和B.R.赫根汉合著的
《人格心理学入门》
,亲自了解主要心理学流派对人格的研究观点,并尝试使用不同的观点去分析自己、了解他人的人格。
前面一直在讲人格测试,那么问题来了,人格到底是什么?
对人格的一种定义方式认为,
“人格(Personality)”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意思是
“面具”
,因此,人格应当表示成为
公开的自我
。从这一层面来说,人格代表了我们向外界展示的部分,是我们对外的形象。不过,对人格的定义在各个心理学流派、甚至各个心理学家之间并未达成统一。
对人格的研究大致围绕着一些基本问题展开:
-
人格形成的先天性
:“人格是我们生而有之的,还是后天被培养、塑造出来的?”
-
意识、潜意识参与人格形成
:“我们能否觉察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我为何如此?”
-
内部决定论or外部决定论
:“是我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还是说,我变成了世界想让我变成的样子?”
-
个体差异
:“人与人之间在什么地方是相似的?又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不同?”
许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们从这些基本问题出发,建立了不同学说来解释人格。许多科学家所共有的观点被称为
范型(paradigm)
,目前心理学领域并没能出现统一范型,而是
多个范型并存
的局面。这本《人格心理学入门》通过介绍每种范型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和人格理论,清晰地构架出了整本书的脉络体系,下面专栏君将简要介绍其中两种范型——
精神分析范型和特质范型
。
“说出你第一个想到的心理学家的名字?”
“弗洛伊德!”
作为继哥白尼和达尔文之后,对
“人类自尊的第三次冲击”
,弗洛伊德和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无疑在心理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他的部分理论在现在已经被认为是“伪科学”,但
精神分析
仍然在各个方面影响着心理学的发展。
世界上有三座冰山,一座撞沉了泰坦尼克号,一座在海明威的文字中,还有一座在弗洛伊德的脑子里——
意识和庞大的潜意识
。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一切动力都来自于
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后者被定义成
攻击性
,而前者就是大名鼎鼎的
“利比多(libido)”——性本能
。小到小baby的屎尿屁,大到俄狄浦斯情结,全都是性本能在作祟。
或许你认为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的解释不够全面,他的追随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出了补充和修改。
荣格
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没错,就是前文所说的
心理类型理论
的提出者。
在对利比多的理解上,
荣格认为利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物能量
,并根据物理学定律,提出了心理能量的守恒原理、熵原理和对立原理。对于人格结构方面,荣格认同弗洛伊德关于意识和无意识的理论,不同点在于,他认为自我是人意识的全部组成,并且在个人无意识之外,还提出了
集体无意识
的概念。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人类历史进化中的集体经验,并以
原型(archetype)
的形式影响人对外界信息的反应。
除了弗洛伊德和荣格,阿德勒、霍妮等精神分析学派继承人也提出了不同的人格理论,此处篇幅有限,看官不妨亲自打开《人格心理学入门》一探究竟。
特质范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尔波特(Gorden Allport)、卡特尔(Raymond B.Cattell)和艾森克(Hans Jurgen Eysenck)。
作为
特质理论的提出者
,
奥尔波特
将人格定义为“个体心理物理系统内部决定其对环境的独特适应的动力组织”,而
特质
则是能引起一个人
以相似的方式对相似环境作出反应的生物物理结构
。
在此基础上,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个人独有的
个体特质(individual traits)
和群体共有的
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
,个人特质则根据
对人格的影响程度
的由大到小进一步划分为
首要素质、核心素质和次级素质
。
艾森克的研究则受荣格和希波克拉底的思想影响较深,他提炼了
三种影响人格的“超级因素”
——神经质(neuroticism)外向型(extroversion)和精神质(psychoticsim),构成了他的
超级因素理论(PEN)
。
另外,艾森克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人格量表的编制,著名的艾森克人格量表及修订版(EPQ、EPQ-R)即出自他手。
从奥尔波特、卡特尔到艾森克,不难看出,人格特质的分类和测量正在朝着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样子发展。特质范型发展至今,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结晶”就是
大五人格理论
。
在大五人格理论中,人格被分为五个“超级因素”(OCEAN),即
神经质(N)、外向性(E)、开放性(O)、亲和性(A)和尽责性(C)
,每个因素包含若干高分特征和低分特征。这五个因素由因素分析得出,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人格模型,但仍受到包括艾森克在内的部分心理学家的批评。
相对而言,因素分析得出的大五人格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大五人格测验也具有良好信效度。因此,下次你如果再对MBTI的结果心有疑虑,不妨试一试大五人格测验,说不定会另有一番收获呢!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如果学生想学习一门最好的心理学入门课程,那么,这本《人格心理学入门》是不二之选”。
《人格心理学入门》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修·H.奥尔森和B.R.赫根汉合著的学术著作。本书的译者陈会昌先生对这本《人格心理学入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该书以清晰的脉络、简洁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例子详细介绍了主要的人格心理学理论。读者可以在心理学家的生平中发现理论的萌芽,并借助理论知识进行内省,发现自己的人格特质。
受篇幅限制,专栏君只能粗略地介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人物和他们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书中还有很多经典的人格理论和范型,大家不妨打开这本《人格心理学入门》亲自学习,体会人格心理学的无限魅力。
赠书活动
你怎么看待各种人格测试和它们的结果呢?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截至
2024年2月21日(周三)中午12:00
,大学堂编辑部会在
留言点赞数最高的前8条评论
中,选出最棒的
3条评论
,每位评论者可以获赠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供的《人格心理学入门》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