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5月6日,
整整179年前,有一件影响力延续至今的事发生了
——1840年5月6日,世界最早的邮票“黑便士”诞生于英国,从此翻开了世界邮史的崭新一页。
邮票除邮政价值外,更有历史文化价值、收藏价值等,
自黑便士诞生至今,集邮
已成为全世界影响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收藏活动。
邮票收藏是一种兴趣,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投资。其中,有些邮票从收藏开始就顺势而上,让人感觉“什么时候买都是对的,什么时候卖都是遗憾”,这其实揭示的是收藏的规律,更是收藏的好心态……
1840年5月6日正式发行,英国发行“黑便士”邮票,是世界上最早诞生的邮票。
票面以黑色为基调,图案为维多利亚女王头像,底部中间是面值"ONE PENNY",在白色无底纹纸上,对着阳光一照,可以看到每枚邮票的正中有一小皇冠水印。
1854年1月28日开始,“红便士”邮票开始发行带齿孔的版本。这就成了世界上最早有齿孔的邮票。
有齿孔的“红便士”邮票,具备了现代邮票的所有特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一直使用到1879年12月,长达几十年,是当时邮票的“主力军”。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
这套邮票的主图是一条龙,衬以祥云和水,票幅较后来发行的龙图邮票大,故称“大龙邮票”。
清代1885年发行的第二套“小龙邮票”是我国最早的带有水印的邮票。水印的图案为太极图。
1903年10月22日,福州邮政局因邮票售缺,为应急需将蟠龙无水印2分邮票斜角对剖,当1分使用。这是我国最早的对剖票。
1904年11月10日,清政府正式发行欠资邮票,全套共8枚,蓝色,俗称“清蓝欠资”。
上海英租界“上海工部印信馆”1865年8月,发行的“上海大龙邮票”是我国第一套商埠邮票,全套6枚,无齿。
1951年4月18日发行的第五版天安门图普通邮票,也是新中国邮票中面值最高的一套,面值分别为旧人民币1万元、2万元、3万元、5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多用于包裹和汇兑,以其面值高,存世量少而成为珍邮。
为了满足币制改革后邮政通信票的供应,经原邮电部门批准,决定一九五五年七月十六日发行一套新人民币面值的普通邮票,集邮界简称为“普8”。
普8设置的面值种类较多,9种邮票面值分别是0.5分、1分、2分、2.5分、4分、8分、10分、20分、50分,其中面值为0.5分的“矿工”邮票,发行时的用途是搭配其他面值邮票作邮资计重差额使用,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行面值最小的邮票。
蓝色“军人贴用”邮票俗称蓝军邮,因邮票图案底色刷蓝色而得名。“军人贴用”邮票全套3枚,面值均为旧人民币800元,刷色分为橘黄色、棕色和蓝色。
此套邮票原拟专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贴用,后因使用范围控制等原因,邮电部决定停发收回,蓝军邮由于印数较晚,未曾下发,据说仅给部队领导机关做存档之用,故流出极少。2011年一套蓝军邮四方连以340万元拍出。
“全国山河一片红”是1968年11月25日由邮电部发行、北京邮票厂印制的邮票。2012年,一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即“大一片红”)以730.25万元的天价成交,创中国单枚邮票成交最高纪录。
1980年2月15日,中国第一套生肖邮票T.46《庚申年》猴票发行,自此拉开了我国发行生肖邮票的序幕,每年1月5日邮政部门都会发行当年的生肖邮票,至今已发行至第四轮《己亥年》生肖票。
可以说,生肖邮票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最长的系列邮票”的记录。
1980年发行的生肖猴票,40年间身价从8分面值一路翻涨,如今市场上一枚品相普通的猴票都要一万元以上,品相好的要在两万左右,仍旧一票难求!
这样的升值速度,不但在中国邮票里绝无仅有,在世界邮票中也难找到,成为了新中国正常发行邮票中市场增值最快、最大和最具传奇色彩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