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YouCore
个人核心力(思维力、学习力、人脉力)赋能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YouCore

你穷的原因是你太守规矩

YouCore  · 公众号  ·  · 2024-12-05 11:41

正文

文 / 王世民
深圳尔雅总裁 | YouCore创始人
著有《思维力》《学习力》《减法》



我们该守规矩吗?


规规矩矩、遵守规则的人,往往被视为老实巴交,不懂得“变通”,经济上也常常陷入窘迫的境地。


三联生活周刊刊登过一篇 《没有退休金的父亲,困在打零工里》 的文章。


作者陈适描述的自己的父亲,就是一个老实巴交、不懂“变通”的人。



他父亲的第一份工作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这份工作他父亲干了18年,还拿过乡优秀业务员。


但在2007年被信用社解约时,他父亲一共只拿到了7385元的工资和赔偿金,没有任何养老金,算是补偿最少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陈适写道:


“...别的信贷员总会想办法把钱借给自己,用借来的钱做点生意, 而他怕出事从来不干。


结果2007年信用社遣散信贷员之后,那些之前借了钱的,账都一笔勾销了。”


所以, 他父亲因为老实守规矩,被解约的补偿反而最少。


而那些钻空子、不守规矩的人,却得到了更多补偿。


甚至,有些人还因投机取巧而风光无限,财富与地位令人艳羡。


恒大的许家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他利用政策漏洞,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起家:


拿地时通过银行贷款支付土地费用,建房时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房屋、材料供应商赊账供应材料,几乎不使用任何自有资金。


但许家印对这种无本万利的赚钱模式还不满足。


他进一步通过恒大财富的高利率诱惑吸引融资,甚至通过财务造假虚增收入和利润,抬高上市公司市值,并疯狂借债。


他这种钻空子、投机取巧的行为,使他在短短20年的时间内,积累起了巨额的个人财富。


还赢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 中华慈善奖 ‌等众多个人荣誉。


但他名利双收的背后,是留给社会的2万多亿负债。


这种对比让我们不得不深思: 我们到底该不该守规矩?





01


基本规矩要守


规矩的存在不是无缘无故的。


社会最基本的规则,就好比我们生活中的“红绿灯”。


正是因为有了红绿灯的约束,我们才能有序地行车、走路,享受便捷、安全的交通环境。在保障他人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我们自身的安全。



如果我们都不遵守红绿灯,那么道路上就会乱成一团,车祸频发,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一个没有基本规矩的社会,就像是没有红绿灯的交通系统,瞬间就会沦为混乱无序、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社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也将荡然无存。


试问,你会选择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吗?


国家之所以会出现,根源之一便是为了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



通过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等规矩,国家构建了一个保障大多数人权益的社会秩序框架。


这些规矩不仅保障了大多数人的基本权利,也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不能伤害他人、不能随便侵占别人的财产,这些规则就像是一道道无形的界限,保护着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和利益。


因此,基本规矩是必须守的,这不仅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确保自己的安全和财产得到保护。




02


不能死守规矩


然而,规矩都是人定的。


无论法律、制度,还是道德规范,它们都不是绝对的宇宙真理,而是历史与现实的产物。


有些规矩可能已经过时,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


例如,南宋以后,规定女性必须裹小脚,目的是限制女性的生产能力与活动范围,使其更容易安于做男性的附属。


在新中国以前,裹脚是大家闺秀的象征,不裹脚的女性会遭受社会歧视,甚至连朱元璋的皇后,因为脚大,都被人背后指指点点。


但新中国以后,仍然裹脚的老太太们就成了食古不化的代名词。



所以,一成不变地死守规矩,很可能使人陷入困境。


而且 有些规矩,从一开始就是为少数群体的利益服务的。


其本质是规则制定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体现。


例如,苹果公司对App Store上所有应用的数字内容消费抽取30%左右的佣金,俗称苹果税;


我们YouCore将知识库放在阿里云上时,通过微信打开,会时常弹出“包含色情和暴力内容”的提示,但迁移到腾讯云后,这个提示就消失了。


对于这些垄断性质的不合理规则,如果我们也奉为圭臬,不做任何的抗争,守规矩不就变成了一种盲从?


而且,我们的盲从,还会给这些不公平规则的制定者,谋取更大利益的动力。


例如,如果没有全球大量开发者和用户的持续反抗,苹果税可能会提高到60%;


如果没有大家对平台垄断的抵制,腾讯也不会逐渐允许阿里系、抖音系的内容在微信生态内传播。


所以,我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 规矩虽有必要,但需要结合现实灵活应对,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挑战规则、改变规则。





03


“高标准立法”守不了


还有一些规矩,标准很高,超出了普通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和日常生活习惯,导致我们即便想遵守也很难做到。


例如,有些限速设置不合理。在一条限速80公里/小时的道路上,突然出现了限速40公里/小时的标志,而且没有任何过渡提示。


这种突如其来的限速变化,几乎每一位司机都不可能遵守。


一是来不及反应;二是即使反应得过来也不能迅速减速,因为会导致后车追尾。


面对这样的高标准立法,执法者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如果严格执法,会导致所有人都会受到处罚,而且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来处罚所有违规者。


他们不得不采取一种 “选择性执法” 的方式,即随机选择部分人或场合进行执法,其它大部分情况则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另一方面,这种“选择性执法”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执法的压力,但却带来了一个严重问题:


它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诱导“有法不依”行为的发生。


最终,这种“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就成了一种三输的局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