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车资源
原【电动汽车资源网】。最全最快的新能源汽车资讯:看车、买车、租车、用车,一网打尽;政策、产业、技术、数据,应有尽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电车资源

投资50亿还是亏损,充电桩运营商的出路在何方?

电车资源  · 公众号  ·  · 2019-11-29 14:1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随着 新能源汽车 产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于 充电桩 的需求不断上升,从而使得充电桩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其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目前我国已建立较为全面的充电基础设施政策体系,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显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集中充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将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车桩比例近1: 1。 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充电桩产业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下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6万个,同比增加39.7%。 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14.4万个,同比增长66.7%。 然而最近两年充电桩运营商纷纷步入“深渊”。 由于回报周期长、利用率低等因素,充电桩运营企业正在经历着行业洗牌。 自2018年以来,有关充电桩企业倒闭、退市、被收购的消息时有出现。

洗牌加剧 步入深渊


聚电网科技转让股权

2018年3月9日,行业知名企业聚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被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人民币800万元收购聚电网络48.776%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富电绿能退市

2018年7月9日,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充电桩运营企业北京富电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终止挂牌,富电绿能的公告表示,截止2018年6月29日,富电绿能未能按照规定时间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因此被新三板进行了终止挂牌交易处理。

容一电动解散

2018年7月31日,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公司解散公告显示,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已无法继续经营,公司于2018年7月31日依法解散,进入公司清算程序。 对于解散原因,容一电动公告称,因研发资金投入过多,未能及时转化为效益; 因融资方式不当,公司运营财务成本过高。

普天新能源无人接盘

普天新能源至今已成立9年,在充电市场颇具市场,然而其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长达半年后,仍未能将自己55%的股权“推销”出去。 10月21日是其挂牌交易信息披露的截止日期,但北交所的信息显示该交易未达成。

而从收入方面来看,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个的仅有8家,其中,特来电、星星充电运和国家电网位居前三,今年2月27日特锐德发布业绩快报,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8.06亿元,同比增长13.73%; 净利润为2亿元,同比下降27.8%,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特来电盈亏平衡。 特来电5年来累计投资50多亿元,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前4年累计亏损达7亿元,经过长达四年的时间,特来电终于实现盈亏平衡,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是这样的平衡能持续多久? 是否会出现波动? 估计特来电也不能保证。 此外,许继电气2017年营业收入为103.31亿元,虽同比增长7.53%,但其净利润却同比下跌29.36%。 2018年营业收入82.2亿元,同比下降20.46%,2018年净利润2.00亿元 ,同比下降67.47%。 充电桩运营商营业收入持续下降,利润持续走低,市场洗牌更加激烈。

压力山大 盈利困难


“2015年以来,充电桩成为新能源行业投资最为密集的细分领域之一,但整个行业前期都处于长期亏损状态,没有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投资大、回报期长、资本盲目进入、鱼龙混杂,再加上在充电基础设施上,国家并没有像补贴整车一样,给予明确而直接的财政支持政策。 因此,充电桩行业规模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以井喷的态势发展,反而进入运营困局。 ”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中国电池网创始人于清教分析称。
投资大、盈利周期长、初期使用率低是压在充电桩运营商身上的三座大山。
使用率低下: 目前国内各省市充电桩数量有所增加,但是这种量变并没有带来质变,其原因有1、使用者用桩不规范,甚至更有素质低下者,故意损毁充电桩。 2、充电桩企业采用不同的充电技术标准和接口,导致设备、系统难以统一,大部分充电设施不能通用,各厂家充电桩运营平台和充电APP无法实现互联互通。 3、充电桩车位被燃油车所占。 4、充电桩分布不均、且部分充电桩不对外开放。 按照此前国家能源局统计的数据,目前充电桩利用率普遍不足15%。 另外充电桩设备运营与维护也是导致利润下降的原因之一。
投资大、盈利周期长: 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曾表示,特来电在5年内累积投资50多亿元,前4年累积亏损6亿元,其中2016年亏损3亿元,2017年亏损2亿元。 而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其充电运营收入达5.31亿元,同比增长153%; 充电设备销售及共建业务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106%。 成立5年的特来电终于在2018年扭转亏损,实现盈利。 充电桩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目前,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收取充电服务费,运营模式单一,前期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充电网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的属性,目前国内很多城市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势必造成企业后期运营困难,难以盈利。

中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郑甲兔曾表示: “充电桩行业门槛不高,看中了市场风口,一些企业便盲目入局,但由于一开始拿不到订单,很多通过低价竞争打入市场,这对行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也使一些苦苦经营的充电桩企业受盈利更加困难,甚至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 ”一些小企业运营模式较为单一,后期运营就比较艰难。 随着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增加,其对充电桩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低功率充电桩充电较慢,这使原来充电桩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因而对运营商也产生了影响。

把握市场 加速创新


1、理性建桩

“对于充电桩企业来说,如何提高电桩使用效率、缩短收回成本周期才是扭亏为盈的关键所在。 ”业内人士称。

充电桩分布不均、选址等问题是造成利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要想实现盈利,最重要的是充电桩要建对地方。 星星充电花费了近20亿元才摸索出一些建桩的门道。 ”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曾公开表示,单单一味地增加充电桩数量,如果利用率不高,反而会成为企业的一个负担。 在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后期的运营成本、电力的运维成本和巨大的管理成本。 如果不建对桩,只会造成资产越大、负担越大。 企业按照市场的需要,合理有序地建桩,很快就能够收回成本,实现盈利。

2、增值业务

另外,盈利模式单一也严重阻碍了充电桩运营商的盈利。 增值服务产生的收益将会在未来的商业运营模式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建立以电动汽车充电桩为中心的商品零售与休闲服务商业圈,丰富业务内容、有效扩大服务范围,实现利益最大化,开启未来盈利的新道路。

3、技术创新

资料显示,特来电作为目前少数能够盈利的充电运营商之一,目前约有12万个充电桩,其采用互联网思维模式,建立了全国的充电网络,并通过充电网络建立与车主的联系,以此发展新的增值服务实现了企业盈利。
此外增值服务依托于充电基础设施,只有等充电服务规模化、数据化之后,增值服务才能得以不断丰富与创新。
另有业内专家分析,未来的公共充电领域将以快充为主,在同样的使用频率下,充电桩功率越高,成本回收期越短。 其次,充电服务费也将由政府主导逐步转向市场化。 这些都将为充电桩运营商带来新的盈利机会。

总结: 充电桩行业洗牌加剧,不少企业会随之淘汰,目前来看,具备雄厚资金的运营商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是要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存活,仅凭资金是不够的。 还需根据行业发展,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加快研发速度,实现盈利的最大化,充电网行业盈利周期长,运营商必须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来源 | 电车资源 李阳光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电车资源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电车资源)及作者。


电车资源车友交流群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电车资源为各位建立了交流群。

长按二维码,添加并回复“新能源”,就能快速入群。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获取新能源汽车的最新资讯,

更可以和各位车主们吐槽新能源相关,

还有资深新能源从业者为您及时答疑。

往期精彩回顾

为什么造车新势力进入接盘时代?
缺席的新势力造车 他们活的怎么样了
新势力造车,多少消费者买单?
苏州运营补贴每年最高达2.8万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云头条  ·  李开复:也许前半生追错了方向
7 年前
海豹和小章鱼  ·  海豹漫画 | 为什么呢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