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古玩本身是一个文化行业,不但要求具有专业知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专业文化素养。
老前辈们说过,
在业界内无论是买真了、买假了、卖高了还是卖低了,都凭借各自的学问和眼力。
即使上当受骗,也只能怨自己的知识眼力不够,不能怨任何人。
并且嘱咐说,不懂古玩的人千万别碰古玩的重要古训。
在买卖与收藏上,只有经历多次的失败教训,才能够领悟到古玩的深度和难度。
当进入这个领域以后,越深入地实践,就越发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同时越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由于越来越感受到古玩知识的深奥,慢慢的自己就会改变态度,能够很自觉虚心地向行家请教了。
而这些年,不少新生的收藏者有的没接触几年就自以为是,甚至连古玩行业最基本的常识和规矩都不懂,便目中无人自称行家。
谁有不同的观点就骂谁。不仅谈不上文明礼貌的交流,更不具备行家的素质。
有的把藏品送到拍卖行,明明是一件赝品,征集部门拒收以后,藏者便斥责大骂拍卖行没眼力。
而行家绝不会因为不收拍品而生气骂街,他们对自己的藏品很有底气和自信,这是内行人与外行人不同的素质和态度。
有的把自己的藏品拿到市场上销售,商家会说东西不对路,就骂对方没水平没眼力。
要知道市场上的古玩商眼力非常好,如果发现是一件好少精的古玩,是绝不会放过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
收是因为要么是赝品,要么是垃圾破烂。
行家間賣買交易過程很簡單,賣家說出賣價以後,買家想收買就給價,不想收購便包好藏品走人,從不爭辯擡杠,也不會指責對方。
容不得人家說假,其實是對自己的藏品沒有自信。所以真正的行家很少參加陌生朋友圈的討論,除非相互了解尊重的至交。
再如,
20多年前北京文物收购部花了几百元收了一件古玩,前几年在拍卖市场露面,并以千万成交。
信息被曾卖给收购部的本家发现以后,便诉讼法院打官司,理由是便宜卖出去是因为自己被骗了。
業界裏有規矩,如果對方買了以後,從中賺多少錢都與本家沒關系,絕不能找後賬。為了避免引起這種糾紛,行業內壹般賺了多少錢或者賣給誰了都對外保密。
前腳賣了,後腳又後悔不賣了;有的寄賣古玩時雙方確定價格,最後出爾反爾不認賬了。不守規矩,業內是不會進行溝通和交流的。
記得2005年在我商店門口,有壹個賣了幾年烤白薯的農民,看見別人賣假畫發財,也改行賣起了啟功的字、範曾的畫。
但是很多的人不懂得,買賣和收藏古玩需要長期的實踐積累,需要具備壹定的文化素養。文物鑒定專家耿寶昌也曾說,億民炒古玩,古玩文物全玩完。涵義很深。
做古玩經營的特點歷來是等主候客的方式,由藏家主動打聽尋覓藏品,除了經常光顧的熟客或朋友,古玩業經營的商家從不招攬生意。
可是現在做古玩生意的,站在店門口大聲招呼拉客。這無異於歷史上的妓院招攬生意。把古玩高雅文明的傳統行業搞得十分低俗,毫無規矩和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