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意读书
北大法意读书--在这里,有好书,有良友,有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放不下的手机:你的失控,来自被重装的大脑 ·  3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孕期离婚,她们选择独自成为母亲 ·  4 天前  
上海书评  ·  曹蓉|家住动物园边 ·  5 天前  
十点读书  ·  “一点破事就发朋友圈的人,没见过世面”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意读书

法学论文如何写?|明法意,启文心

法意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1-04-29 09:00

正文


法学论文太难了,写不出来怎么办?🤔️


缺乏问题意识?

总是感觉存在即合理,无法找到问题切入。


没有写作状态?

偶有所得,踌躇满志,提笔却忘言。


论文总成说明文?

没有思想,没有观点,只做一台冷冰冰的说明机器。


语言总是太繁琐?

做不到言简意赅,总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


热点话题不敏感?

不会把所学知识用于分析生活热点,知识与生活割裂。


比较研究没经验?

不清楚比较研究如何入手,总是抓不住关键点。

问题该如何解决?!

从打开《法意文心》开始:

治学宜魅力|攻书莫畏难

读书明法意|下笔启文心

点击上图一键购买

《法意文心:法学写作思维六讲》

阎天 / 编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法意文心》系根据作者的系列讲座稿加工整理而成。2019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法学院为研究生开设法学写作课程,邀请本书的6位作者举办系列讲座,主要从公法角度介绍法学写作的方法、经验和得失等。不同于大多数类似讲座偏重传授技巧的做法,本系列讲座注重培养法学写作的思维方式。法学写作思维是专业法学研究者所特有的职业思维,它既反映了学术写作的一般规律,又带有法学学科的鲜明特点。本书的出版价值在于:提出“法学写作思维”的概念,以讲座形式加以展开,回应法学写作中的根本问题,提升国内法学界、法律界对于法学写作规律的认知。


名家推荐

本书是始终将读者放在中心的交流和讨论,是无私和真诚的经验分享,是一个“读者友好型”写作的实例。作者用心,面向读者,这种书写和交流,必然得到读者的会意和响应,而这或许正切合本书书名“法意文心”之意蕴。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锡锌

作者简介

章永乐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博士。研究宪法、法律史、政治理论,著有《旧邦新造:19111917》《万国竞争: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等。


田  雷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香港大学政治学博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研究宪法、港澳基本法、政治理论,主持《雅理译丛》及微信公众号“雅理读书”,译有《法院与宪法》《我们人民:转型》等。


刘  晗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研究宪法、港澳基本法、政治理论,著有《合众为一:美国宪法的深层结构》《想点大事:法律是种思维方式》等。


左亦鲁 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研究宪法、网络法、港澳基本法,著有《超越“街角发言者”: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等。


丁晓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工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LL.M.)、法学博士(J.S.D.)。研究法理学、社会法、网络法与信息法,著有《美国宪法中的“德先生”与“赛先生”》等。


阎  天 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研究劳动法、宪法、行政法,著有《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川上行舟——平权改革与法治变迁》等。


 

/王锡锌

第一讲 问题与写作

——如何建立写作的问题意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