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巴西中西部地区持续降雨天气,但降雨强度相对有限,大豆收割进度有所加快。Conab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巴西大豆收割8%,周度环比增长4.8个百分点,但落后于去年同期14%。与中西部地区的充沛降雨形势不同,巴西南部的帕拉纳州与南里奥格兰德州自12月中旬以来持续少雨天气,2024年8月以来的累计降雨量显著低于去年同期及历史平均水平,帕拉纳州累计降雨量更是接近历史区间下沿,持续的少雨天气给上述两州的大豆生长带来压力。
与巴西南部类似,阿根廷大豆核心产区自12月中旬以来亦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与圣菲省(二者产量占比约达50%)自2024年10月以来累计降雨量显著低于去年同期及历史平均水平,并导致阿根廷大豆优良率持续走低,但过去一周因获得及时降雨而使得近期下降斜率有所放缓。
World Ag Weather显示,未来一周,巴西中西部地区依然存在持续降雨,但降雨量多在15-50毫米,有利于收割工作进一步提速。尽管过多降雨部分阻碍了收割工作开展和物流运输,但却有利于这些地区晚播大豆高单产的实现。未来一周南里奥格兰德州与帕拉纳州有望迎来25-65毫米降雨,有利于改善10月后晚播大豆的生长状况,且上述两州未来第二周有望继续获得降雨。阿根廷核心产区未来一周降雨仍然偏少,圣菲省与科尔多瓦省部分区域预计有15-35毫米降雨,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周度累计降雨量预计不超过15毫米,最高气温亦处于32℃-42℃,可能会导致这些地区阿根廷大豆优良率进一步走低。未来第二周除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外,其余三省有望获得25-65毫米的降雨。
南美南部降雨形势略显严峻与巴西大豆收割延迟成为过去几周CBOT大豆偏强运行的主要驱动,2月是南美南部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在最新预报显示未来一周该地区尤其是阿根廷核心产区可能会继续面临高温少雨的背景下,市场将继续保持对阿根廷大豆减产的担忧情绪,令得美盘多头氛围较浓,新的转折需要看到上述地区降雨的回归以及巴西收割恢复正常。
除南美天气外,近期市场对CBOT大豆的交投还围绕特朗普上任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展开。就大豆而言,截至1月30日,美豆出口销售4307万吨,接近USDA报告给出的出口预估的90%。因此,我们理解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对各国加征关税,都不太会影响2024/25年度美豆的出口形势,进而也不会影响该年度美豆平衡表。事实上,如果后续对各国尤其是加拿大加征关税措施落地,存在实质利多的应该是与生物柴油投料密切相关的美豆油,并间接利空美豆粕,对美豆而言无非是需求在出口和压榨两端相互转换,对价格实质影响可能并不大,更多是情绪引致的美盘波动。
我们理解对于特朗普而言,关税是手段而非目的,特朗普各种加征关税的威胁最终是为了在与其他各国进行贸易谈判时获得更多利益。因此,从更长期来看,如果后续中美之间能够达成类似2020年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国承诺在两年内增购20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和服务,其中500亿为农产品——将有利于未来美豆的出口,叠加市场目前对2025年美豆种植面积调降的普遍预期,不排除2025/26美豆平衡表向偏紧转变的可能性,进而抬高CBOT大豆中枢。
对于国内而言,尽管我国在2月4日发布的反制清单中并没有包括美国大豆,但市场仍然存在对进口美豆对等加征关税的担忧,叠加巴西CNF报价因关税威胁以及巴西雷亚尔走强而上涨,国内豆粕期现价格在春节后走势偏强。一方面,自12月和1月从美湾发运的货船大约将在2月和3月到港,如果我国在这一期间实施对等加征关税,将导致这部分美湾大豆到港成本抬升;另一方面,实施对等加征关税后,国内油厂转向采购巴西大豆将提高巴西产地卖方议价权,CNF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但上述逻辑同样极易被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缓和而证伪。此外,国内豆粕当前仍然处于去库通道,同时从McDonald统计数据来看,一季度大豆理论到港数量(广义对应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船期)低于去年同期约480万吨,这使得市场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现货供应相对偏紧,这亦使得近期基差表现较为亮眼。
短期豆粕锚向美盘走势,在缺乏实质性利空因素下,05合约近期偏强运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维持05合约上方空间有限的判断,这主要基于此前反复提及的2024/25年度全球大豆尤其是南美大豆供应增长的事实,而05合约主要对应巴西大豆到港,如若后续巴西收割恢复正常以及国内到港政策没有太多变化,巴西后置的卖压依然会令届时CNF报价回落,进而限制国内进口大豆成本抬升幅度。此外,中储粮不定时的抛储也会增加大豆供应,或成为潜在的压制因素。策略上,考虑到南美天气风险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市场波动率预计会大幅提升,单边交易难度较大,可考虑以期权形式做多波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