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董倩
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就经常面对这样的尴尬:
(数据来自2014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技研发中心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4省2万名小学生家长及2万名小学生的性教育情况调查)
性是一件神圣而美好的事,没有性就不会有人类,但能够对孩子无阻碍地进行性教育的家长却只有
23.4%
,Why?
这可能跟性教育的几个误区有关:
➊
对性的问题采取回避、排斥的态度,谈性色变,如临大敌。
➋
认为孩子不需要性教育,“树大自然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自然会懂。
➌
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没必要那么早进行。
OK,那就不谈。可是,不谈的结果会怎样呢?
看到这些数字,你还认为与孩子谈性是一件没必要的事情吗?
中国的大环境的确决定了与孩子谈性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区区“谈性”小事,难得倒你?比如跟孩子一起阅读“小黄书”就是个好选择。
说是“小黄书”,其实就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专门为小朋友提供的一些简单明了而又充满童趣的性教育图片,性教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可都是一门课程。
除了这些官方的“小黄书”,还可以借用性教育绘本。比如讲精子的《小威向前冲》,讲乳房的《乳房的故事》,分男孩\女孩身体篇的《和妈妈一起看的性教育绘本》,防止性侵害的《不要随便亲我》,以及讲早恋的《小小恋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这些“小黄书”,与孩子谈性这个话题就变得轻松、有趣多了,没准还会成为你与孩子之间甜蜜的秘密。
这是一个为8岁时正式谈性做准备的阶段,沟通原则是“简单,直接”,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直接回答,但不必说太多。内容可以包括认识和欣赏、尊重和保护自己的身体。
对儿童中期的孩子来说,坦诚是最好的方法。抓住每一个时机与孩子沟通,比如媒体、同伴带来的话题。内容可以包括孩子是怎么来的,性是什么,青春期会发生什么以及家庭对他的爱,并且可以视具体情况,未雨绸缪地谈谈艾滋病、同性恋、堕胎、性虐等问题。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步入青春期,对于性他们极有可能不再只是去了解,而会蠢蠢欲动地去体验,所以沟通的重心应转到“如何面对性”,无需再传授知识,而是引导态度和行为,目的不是为了隔绝性,而是帮助孩子正确看待性,让他们自愿选择。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谈性可以越来越开放,开放的态度也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可以引导孩子去了解更多关于性的观点,并与他们讨论,协助他们确立自己的规则。
与孩子谈性宜早不宜迟,因为你不跟孩子谈,自然会有人跟他谈,而那时他接收到什么,你就管不了喽。
另外一个父母监督时要费心思的地方是两个导致性早熟和早孕的高风险因素:单独出去约会和伴侣年龄相差较大,如果把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简直是一个致命的组合。有父母监督的孩子,推迟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更大、伴侣较少、懂得避孕、怀孕的风险更小。我们也可以换个思路来考虑,听听孩子的声音,他们到底想知道什么呢?
|
|
1、我们年轻但并不意味我们不能恋爱或对性不感兴趣。
|
2、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关系是健康的负责任的。
|
3、告诉我们为什么早孕是不对的。
|
4、告诉我们当你还年轻时你的感受。
|
5、什么时候发生性行为是对的?
|
6、在我们制造出麻烦之前就要关注我们。
|
7、给我们提供性和避孕的信息并不是代表鼓励我们发生性关系。
|
8、不要让我们孤独太久,有时我们发生性关系是空虚所致。
|
9、我们真的很在乎你们的想法,想要你们的帮助和建议。
|
10、我们要的是教育不是唠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