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上篇中,笔者从机制铜元的发源地广东开始一路向北,逐一向大家介绍了广东(粤)、福建(闽)、江西(赣)、浙江(浙)、湖南(湘)、湖北(鄂)这六个地区的铜元铸造的历史概况,以及每个铜元局铸造并流通的各种铜元上设计独特、造型各异又极具时代意义和地域特色的千姿百态的龙形。
从地方设计的各种造型的光绪坐龙、立龙,到由户部颁发以及地方修模或自行雕刻的式样丰富的大清蟠龙,每一条铜元背后的龙既诉说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也代表了一段重要的历史记忆!
接下来,笔者将继续沿着清代铜元发展的轨迹,探究更多铜元龙图上的众生相,帮助铜元爱好者能更系统和简便的了解关于清代铜元龙形的种类和规律!
清代河南铜元的铸造要比沿海南方各省晚,笔者认为一方面因地理处于中原,无法及时获得更先进的资讯和技术,另一方面也因河南当时在政治和经济地位上的靠后,缺少了革新的动力和支持。直到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河南巡抚陈變龙鉴于“各省可仿粤省之例铸造铜元”之上谕,以河南经济不利的原由,向朝廷奏请“设局开铸铜元”,获准后遂将地处开封南关的机器局改为铜元局。同年十月开铸“光绪元宝”铜元,仅开铸两年后,光绪三十二年,开封铜元局被归并户部管辖,改名为“度支部铸币汴厂”,铸行“大清铜币”中心“汴”铜元。
由于开铸时间较晚,所以河南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在类别上相对比较统一,光绪元宝主要采用立龙一种形态,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些龙形、珠圈和文字的变化,而大清铜币则以部颁蟠龙为基础,衍生出一些地方蟠龙。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光绪元宝铜元不同于其它省在正面中心采用花瓣或满文的设计,而是使用了极具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太极图。在这之前我国已出现使用太极图的机制币,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吉林机器局改为银元局,自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至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铸造的光绪元宝库平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等多种银币上,铸有不同图案的太极图。光绪三十年后,吉林铸造的银币图案,则不再使用太极图。是年,河南省开始铸造有太极图的光绪元宝铜元。
安徽铜元铸造始于清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仅次于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苏。从时间上可以排在第二梯队里,也属于较早开始机制铜元铸造的省。铜元局由安庆银元局旧址改建,主要铸造五文、十文、二十文等三种币值铜元。
一直到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安庆铜元局被裁,归并江宁厂。但由于水灾、人为等原因,安徽铜元并未完全停铸,甚至有宣统年间仍在铸造一说,目前不少玩家收藏的“皖”字乙酉纪年算是一种印证,但该币存世几无好品,龙面怪异,和部颁蟠龙的设计相去甚远,所以又有民间伪铸一说。
安徽铜元在设计上独树一帜,流传下来很多藏家追捧的版别,像“ONE CEN”的设计,是借鉴了广东铜元,但随即改用了更容易为商贾接受的“当制钱十文”,而反“N”、王字龙、鬼影、3字云、6字云等等这些都是独具安徽特色的铜元设计,辨识度极高。
而最吸引海内外藏家眼球的则是“安徽方孔十文”试铸币,该币直径4厘米许,中间为方孔,正面圈内“光绪元宝”四字魏体书法,似宋人苏东坡笔意。与浙江魏体银币极其相似。珠圈上面“安徽省造”四字,下面有“每元当制钱十文”字样。左右满文为“皖宝”二字,背面图案为“水龙”,左右为五瓣中点花,上方英文“AN-HUI”,下方英文“TEN-CASH”,作为中国铜元小十珍之首, 非常人所能把玩之品。
说到江南省造铜元,必须要普及一下地理知识,因为接下来还要讲到江苏铜元。一般人所理解的“江南”指的是以江、浙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个是地理概念,是泛指。
但铜币上的“江南省”内涵和外延均无如此之广。历史上江南省成立于清顺治年间,其地包括江苏、安徽大部及浙江北部,同时还辖制台湾省,首府为江宁。到了康熙六年为缩小行政区划而析分江南为江苏、安徽两省,江苏省首府在苏州,我们后面所讲的江苏铜元即铸造于苏州。此后江南省的建制不再存在,但是在行政上却设置了江宁布政使司,与江苏布政使司同级,而且许多官方机构仍延用旧名,如江南机器局、江南织造局等。
而机制币铸造厂则称为:“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设东、西两厂,自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开建,至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建成开铸,东厂铸造银元,西厂铸造制钱。而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福建省的帮助下,开铸铜元。不但铸造江南铜元,早期无纪年的江苏省造铜元也是江宁厂代铸。再加之地缘的关系,所以江南和江苏铜元光绪元宝的背龙基本没有差异,只能在英文的省别上进行区分,而且两省面背混配的版式也相当多,为代铸一说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江宁厂在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又重新建设一个新厂,称为“中厂”,与上述东西两厂合称为旧厂,期间东、西两厂更名为“江南户部造币分厂”。再到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再设新厂,同年更改厂名,以上四厂统称为“江南银铜元总局”,自此停铸“光绪元宝”系列,改铸“大清铜币系列”。
江南省造铜元得益于分厂多,机器精良,故铸造铜圆数量多,流通广,影响深,与江苏省造铜元一起成为清代铜元家族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江南光绪元宝背面均为飞龙图案,有七尾、八尾和长边花、短边花等各种版别;江南大清铜币则以部颁蟠龙和地方蟠龙的设计为主,又有立龙的版别,颇具玩味!而未获户部同意铸行的江南甲辰纪年光绪元宝二十文样币作为铜元十大珍品之一,在收藏家心中的地位堪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清代江苏省首府在苏州,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二月,江苏藩司恩寿奏准,在苏州盘门内梅家桥造成造币厂(称旧厂),自行铸造十文和五文铜元。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五月,苏州胥门枣市桥新厂建成,铸造: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铜元。在苏州铜元局自行铸造铜元之前,江苏省造铜元均由江宁总局代铸,其中有光绪无纪年、壬寅纪年和葵卯纪年系列。
光绪三十二年初(公元1906年),奉命改铸丙午“苏”字大清铜币,面值有:二十文、十文、五文和二文四种。直到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苏州新、旧两厂均被裁停,当年七月二十九日度支部决定:“江西、安徽、江苏、清江归并江宁一厂”,苏州两铜元厂随之停撤。
江苏铜元背龙和江南省造铜元并无明显区别,但在自行铸造时期,江苏铜元光绪元宝采用了坐龙的设计,这个是江南省造铜元所没有的,而且江苏铜元还采用了黄铜作为铜元材料,虽然流通很少,但这一点和浙江黄铜元很类似,而且也留下了相当不少的存世品,而江南省直到后期才大量铸造了戍申纪年的面值一文的黄铜元。
江苏省铸行铜元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因为有江宁局的代铸,所以流通的时间和数量并不比那些第一批开铸铜元的省份来得短和少。更因地理上的优势和经济上的重要地位,使得江苏铜元也能通达四海。
查询清江这个名字,在现在的地理百科上只能查询到是几条河流,而作为钱币文化上的印记,清江则是如今江苏淮安的所在地。清江铜元局是当时唯一设于非省会城市的铜元局,其铸币也不冠以省名,而冠以“清江”或“淮”字样,这在中国近代铸币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清江铜元局的兴起和漕运息息相关,当时的清江浦虽非省会,但驻有与省级行政长官巡抚同级别的漕运总督,清江铜元局也正是漕运总督陆元鼎奏请设立的。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清江铜元局在清江浦正式设立.
清江铜元局所铸的铜元分两类:
一类是光绪元宝,当制钱十文,正面上方是满文,中心为“光绪元宝”,左右铸“清江”二字,背面为立龙和飞龙两种图案,按正背面花纹的不同,清江铜元局所造“光绪元宝”的版别多达14种;
另一类是大清铜币,有当制钱十文和当制钱二十文两种面值,背面为地方设计的蟠龙图案,十文有大“淮”和小“淮”两种版式,二十文仅有一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当时清廷户部统一颁发“大清铜币”祖模,电令各铜元局派员领回,依样仿铸,此为清江铜元局铸“大清铜币”的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由清江铜元局铸造的“淮”字大清铜币当制钱二十文,现为铜元收藏的“小十珍”之一。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云南铸币厂正式成立,地址位于昆明大西门钱局街原宝云局旧址。所以从时间上看,云南铜元铸造的时间已处于光绪末年,而且造币厂刚刚建成,户部裁并各地厂局的指令下发,云南厂随即更名为度支部云南造币分厂。所以在如今云南清代铜元的收藏中只有大清铜币系列,而没有光绪元宝系列。云南大清铜币是唯一在铜元上一局用两名的省份,即我们现在看到的“云”字和“滇”字两种。至于这样做的原因,没有特别的资料说明,笔者推测,“云”字铜元为铜元局正式用名,这个和清政府之前宝云局的设置相符合,而“滇”字铜元可能为了和前期由重庆铜元局流入云南的“川滇”铜元相呼应,便于百姓接受和流通。不管哪个局名,背龙都是参照户部标准的蟠龙设计,没有特别的样式。大清铜币十文均为红铜材质,而二十文的“滇”字铜元则红铜、黄铜两种材质兼有。
未完待续。。。。。。
笔者注:
1、文中所涉及之铜元龙图分类为常规主要版别及搭配,不包括样币、混配版别以及各种细版;
2、文中所采用考证和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为本人自藏、编撰或网络相关参考,如有引用不当或涉及所有者隐私的请告知,我将及时修正,谢谢!
近秋
说明:本文为钱币圈征稿的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