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各类银行林立,官办国有银行、地方银行、商业银行、外商银行都具备发行纸币的资格。至民国二十四年(
1935
年)十一月四日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将钞票发行权统一收归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并于翌年一月二十日准许加入中国农民银行,规定以上四行发行之钞票为法币。民国三十年(
1941
年)中国农民银行发行了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的伍拾圆、壹佰圆、伍佰圆三种钞券,正面图案均为海宁硖石紫薇桥、惠力寺,行内通称船桥图案。
海宁位于
长江三角洲
南翼、浙江省北部,南濒
钱塘江
。海宁之名,始见于
南朝
陈武帝
永定
二年(
558
年),寓
“
海洪宁静
”
之意。海宁是
王国维
、
徐志摩
、
蒋百里
、
金庸
等名人的故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
“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皮革之都
”
及“潮乡”的美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观潮节都会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齐聚观潮胜地海宁盐官古镇,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雄姿。
硖石是海宁市府所在地,历史悠久。
古称峡山、夹谷,因东西两山夹峙而得名,唐以后改称硖石。古籍中有多处记载硖石之东、西二山本相连,后被秦始皇使人凿开。如明代潘廷章著《峡川志》记载:“峡山古称夹谷,初本两山相连,秦始皇东游过此
……
发囚徒十万凿之,遂分两,一曰东山,一曰西山,今市河两涯山根犹露,相传秦始皇凿也。”《太平寰宇记》记载:“故由拳县,在今县南五里。秦始皇见其山有王气出,使诸囚和死者来凿此山。其囚倦,并逃走,其号为囚倦山,因置囚倦县。后人语讹,便名为由拳山
……
”古时硖石的东、西山是连在一起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巡至本地,见此处有龙气,以祖龙自居的始皇自然为保嬴氏江山而采取措施,派十万囚犯将“龙脉”凿断,于是有了东山和西山之分。而此处地名也因二山相隔而称夹谷。可见,硖石的由来还要拜秦始皇所赐。
硖石的最早建制也和始皇有关。
宋代《图经》记载:“秦郡县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即吴
槜
李,地陷为谷,因长水,城曰谷水。已乃置县硖石山,曰由拳。”据史料记载,
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
210
年,在硖石设立由拳县,从此硖石遂成为秦帝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紫薇桥坐落在硖石惠力寺(西寺)前,呈南北向跨市河,属单孔拱形石桥,通高
4.9
米,跨度
6.7
米。元代大德七年(
1303
年)始建,清雍正八年(
1730
年)、嘉庆元年(
1796
年)重修、改建。紫薇桥因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官为紫薇舍人而得名,亦是至今硖石仅存的一座古石桥,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力寺坐落在紫薇山(西山)南麓,据《海宁硖石镇志》记载:东晋宁康年间
(373—375
年
)
尚书张延光舍宅建寺,称志愿寺。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
年
)
赐额惠力寺。据此推算,该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了。惠力寺南侧有两座唐代的石经幢,建于唐咸通十五年
(874
年
)
,结构相同,基部用二层须弥座,幢身八面,幢高
4.9
米,上覆华盖和莲花宝顶,刻有尊胜陀罗尼经,经文由大书法家俞宗厚书写,浮雕莲花兽面,具六朝古风。惠力寺经幢
2013
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农民银行加盖重庆地名全套样票,日本名家森本勇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