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的销量在外国汽车品牌的全球销量中占比极大,2024年前三季度,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全球销量的29%;宝马(包含mini)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全球销量的30%;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全球销量的32%。
目前,外国品牌采取的措施一方面是杀入价格战。懂车帝网站显示,官方指导价33.48万元的2025款奔驰C200L,经销商报价仅为20万元出头;官方指导价35.39万元的2024款宝马i3,经销商报价为25.5万元;大众的一代神车帕萨特,其经销商报价也与指导价有着4万元左右的差距。
另一方面,外国汽车品牌也在加强和中国车企的合作。
其中最积极的是大众。2023年12月,大众汽车集团完成收购小鹏汽车已发行及在外流通股本总额的4.99%。2024年2月,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开发面向中国中型车市场的智能网联车型,首批两款车型已确定于2026年上市。
2024年5月,大众集团旗下奥迪品牌宣布与上汽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发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基于该平台打造全新一代智能网联车型,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推向市场。
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则是和零跑汽车合作。2023年10月,斯特兰蒂斯集团出资约15亿欧元战略入股零跑汽车,获得20%的股权。借助斯特兰蒂斯集团的销售网络,零跑汽车自2024年9月起出海欧洲市场,目前产品已“登陆”比利时、法国、德国等13个国家。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后续的发展,何宇华认为,从中期来看,国产品牌在中高端车型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65%,在中低端车型中的渗透率可以达到80%以上。并且这些数据预期还没有考虑国产品牌的全球产能扩张和新增海外新兴国家客户的情况。
张君毅也认为,外国汽车品牌销量的下降情况短期内不会缓解,国产汽车品牌的市占率会越来越高。但随着和中方车企合作的深入,local for local的落地,外国汽车品牌销量下降的速度会放缓。
不过,有能力又有意愿向外国汽车品牌输出新能源车相关技术能力的中国车企数量极为有限,如何吸引这些中国车企与自己合作,就成了外国汽车品牌接下来最需关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