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气受热过程
削弱方式
|
特点
|
吸收
|
具有选择性:紫外线被臭氧吸收;
红外线被CO
2
、水汽等吸收;可见光很少被吸收
|
散射
|
光线在遇到空气分子等粒子时,会产生改变方向的散射现象。粒径小的物质散射能力更强,粒径大的物质散射不具有选择性
|
反射
|
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
①大气中的CO
2
、水汽等吸收地面辐射
(长波的红外线)
,避免了地面辐射大量散失到宇宙空间;②以
大气逆辐射
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弥补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角度
|
因素
|
具体表现
|
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
射的多少
|
纬度
|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气温高
|
地势
|
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强,白天气温高
|
天气状况
|
晴天白天光照强,气温高
|
日照时间
|
夏季白昼长,气温高
|
大气对地
面辐射的
吸收能力
|
大气密度
|
海拔高,空气稀薄,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
大气成分
|
大气中水汽、二氧化碳含量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
|
(2)地面温度的高低,白天主要分析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夜晚主要分析大气逆辐射强弱,主要考虑因素如下:
因素
|
具体表现
|
太阳高度
|
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集中,地温高
|
反射率
|
反射率大
(冰雪>裸地>草地>林地>湿地、水域)
,吸热少
|
比热容
|
比热容大,升温慢,白天气温低
(水域>砂石)
|
大气逆辐射
|
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弱)
,地面损失热量少
(多)
,地温偏高
(低)
|
(3)大气的保温作用由大气逆辐射来实现,常用其强弱解释夜晚的自然现象
(1)夏季园林绿化中对新栽花木上覆黑色遮阳网,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
(2)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进入棚内或室内,被地面吸收,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塑料薄膜或玻璃还阻止了空气对流、热传导,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内。
(3)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减轻农作物的冻害程度;浇水可加大土壤的比热容,减小降温幅度,减轻冻害;通过释放水的潜热提高气温;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4)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轻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022·1月浙江卷,24~25)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
完成1~2题。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北京时间9~15时,太阳高度角大,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太阳高度呈正相关,故大气散射辐射夏季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呈负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故②错误,④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