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嘉新闻  ·  大S代言广告被撤下,品牌回应 ·  昨天  
读嘉新闻  ·  大S代言广告被撤下,品牌回应 ·  昨天  
新华社  ·  哪吒,凭啥这么火? ·  昨天  
半岛晨报  ·  大S骨灰已运抵台湾!生前遗言曝光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哪吒2》 “高开疯走” ·  3 天前  
新华社  ·  注意!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禁止“洋垃圾”后,美国垃圾涌向这个国家,多到“爆仓”!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11-04 09:07

正文


你一天要 多少垃圾?


——废纸、饮料瓶、食品包装袋、残余的食物、丢弃的衣服和鞋帽……


那么全球70亿人口,会 多少垃圾?世界银行在《2050年全球固体废物管理一览》报告中给出了一个数据:2016年,全球共产生了20亿吨固体垃圾,也就是说, 平均 每人每天要制造0.74公斤垃圾。


但是这样的平均并不公平,因为一些地区商品物资丰富,人们收入高,制造的垃圾自然就更多。


按世界银行的统计, 高收入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6%,却制造了全球34%的垃圾。 其中,在百慕大、加拿大和美国,每个人每天的垃圾“产量”达到了2.21公斤;相比之下,占全球人口9%的低收入国家,只产生了全球5%的垃圾。


图片来源:世界银行报告


另一方面,低收入国家的垃圾中,有56%都是食物残渣;而在高收入国家,塑料、纸张纸板、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占比高达51%。


彼之砒霜、此之蜜糖。


这样的差别促成了一个全球垃圾贸易链 ,很多发达国家将固体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处理、回收、再利用。这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也让发展中国家承担了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成本, 而长期以来中国就是最大的垃圾进口国。


但从今年开始,我国开始全面禁止从国外进口24种“洋垃圾”;2019年和2020年,禁止进口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如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了中国的行列,先是马来西亚和越南宣布限制“洋垃圾”进口;近日,泰国也决定,从2021年开始完全禁止从国外进口塑料废品。


泰国、马来西亚、越南

纷纷向“洋垃圾”说不


据新华社报道,11月2日在泰国总理府召开的“解决进口垃圾问题会议”决定,泰国2019年的进口塑料废品不得超过7万吨,2020年不超过4万吨, 2021年泰国将不再进口塑料废品。


自从今年中国将24类“洋垃圾”拒之门外之后,很多国家垃圾“爆仓”,东南亚国家就成了“洋垃圾”的首选去处。“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根据美国普查机构的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美国有一半的塑料垃圾都出口到了泰国,总量超过了9.15万吨, 是2017年全年的20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今年6月,人们在泰国的一处海滩上发现了一具鲸鱼尸体,这头鲸鱼胃中竟有80块塑料垃圾,这一事件引起了环保人士的重视,他们说,泰国已经“塑料中毒”了。从那以后,关于减少垃圾进口的行动就提上了议程。


此外,今年五月,泰国警方发现,有很多工厂在非法进口和加工电子垃圾。今年8月中旬,泰国宣布,在6个月内停止进口432类电子垃圾。


2018年6月21日,泰国警方从一进口和加工电子垃圾的工厂查获手机废电池(图片来源:东方IC)


发展中国家进口电子垃圾,是因为从废旧电子设备中可以提炼出金、银、铜等贵金属;可是,其中含有的铅、汞、镉等有害物质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样是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动作更快。今年五月,大量的进口垃圾让港口不堪重负, 越南宣布暂停塑料垃圾进口


今年八月,在当地居民的抱怨和投诉压力下, 马来西亚撤回了一些工厂的垃圾进口执照。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统计,今年前四个月,英国出口到越南的塑料垃圾增长了51%,英国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塑料垃圾更是增长了2倍多。


中国给世界的“警示”


全球垃圾贸易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也是在那个时候,中国开始大规模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在当时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不少人对垃圾贸易表示支持。 他们认为,对于那些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来说,进口垃圾有助于提升经济。 可是,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环境污染、给公共卫生带来的压力。当时,有美国的研究所甚至发表文章称:理性地说,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理应愿意承担环境污染的风险,因为这可以为他们换来更高的收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发展中国家对环境越来越重视,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成本的认识越来越多,反对垃圾贸易的声音也就随之高涨。


从世界银行的学者到全球的媒体,都将中国对“洋垃圾”的禁令称作一次“警示”(Wake-up call) ,让那些大规模出口垃圾的国家开始重新思考:垃圾应该如何处理?



在失去了全球的最大垃圾市场之后,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为垃圾寻找新的出路。有的则使用老办法: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找垃圾市场,将环境污染的压力转嫁给了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波兰等国家。


但有的地方开始采取措施,做出改变。比如,澳大利亚环境和能源部长今年4月表示,为解决垃圾危机,澳大利亚将投资兴建垃圾焚烧厂,计划到2025年实现包装材料百分之百可回收利用。


再比如,今年10月,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立法,这意味着, 到2021年,欧洲市场上再难寻见塑料吸管、餐具等一次性塑料产品的踪影了。而 对于目前还没有理想替代品的其他一次性塑料产品,2025年前,其使用量须降低25%。


此前,就有分析师预测,将有更多的国家跟随中国,发布“洋垃圾”禁令。英国回收协会的首席执行官认为,禁令是好事,一方面可以倒逼更多的资金投入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也能倒逼从商品制造到垃圾处理的整个产业链进行更新。


记者 | 王嘉琦 编辑 | 孙志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