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养生健康
输了健康,赢了世界又如何?关注养生,关注健康,关爱自己和身边的人,我是你的养生健康好帮手,关注@养生健康,简单生活,简单养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6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养生健康

湿邪从开始到严重一共分4个等级,你属于哪个级别?

养生健康  · 公众号  ·  · 2019-09-26 11:33

正文

先讲个故事

小时候,家里居住环境不好,住的是土房、瓦房。秋天落叶纷飞,很容易飘落在屋顶,堆积在瓦沟,以致屋顶的排水通道被堵塞。每次下雨的时候,只要雨水稍大一点,屋顶排水不畅,瓦房就会漏雨。雨水从屋顶滴答滴答地落下来,落到屋内的地面上。为了防止地面被雨水淋湿,只好弄个盆子接水,但雨水滴在盆中后,还是会溅起来,盆的周围通常会被溅湿。

所以雨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地面弄干,父亲最常用的办法是将灶膛里的柴灰撒在被溅湿的地上,柴灰很干燥,撒上去之后,很快就将地上的水吸收了,将已经吸水的湿柴灰扫干净,然后再撒上干燥的柴灰,如此几遍之后,潮湿的地面,很快就干燥了。


后来随着对中医的学习,慢慢有所顿悟,特别是看到「土能克水」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父亲用柴灰来弄干地面的情形。 随着对中医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对临床的不断接触,我对五行相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其在临床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多。

当人体水湿过重,出现湿邪为患的疾病时,调理脾脏,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另外,在中医理论中,肾脏主水,有「水脏」之称,当肾脏出现功能异常,体内水湿泛滥的时候,通过调理脾脏也可以得到治疗。所以又有脾主湿之说!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湿邪在体内的表现形式。

湿邪初始: 口水多

《黄帝内经》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汗为心液,鼻涕为肺液,泪为肝液,涎为脾液,唾为肾液。

体内湿邪过重,还会淹没五脏六腑,充斥于脏腑经络。五脏化生五液,就会通过五液的形式来排泄,患者就会表现为五液过多。

脾失运化水液的功能所致,治则:复健脾运,主方:健脾丸加减

湿邪进击: 痰多

「湿痰内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痰湿停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痰湿阻膈,气机不畅,痞闷不舒;痰湿留注,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

一些老年人,长期咳喘痰多,体温并不升高,西医诊断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其实这样的病人,并不是所谓的炎症,而是「脾虚失运,痰湿内盛」所致,止咳化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急性期痰湿较盛,可以通过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来缓解,后期则从脾胃人手,培土制水,让脾胃功能恢复了,痰湿的来源自然也就得到了控制。虽然表面上没有治痰,但实为治痰的不二良方。

治则:燥湿化痰,培土制水,主方:二陈汤加减

湿邪加剧:全身乏力

《黄帝内经》上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人体清阳的这些分布,需要脾脏来实现。

脾主升清,升发人体清阳,是脾脏的职能所在。如果脾受湿困,脾的功能受到抑制,清阳的升发就会受到影响,人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之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