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霍老爷
人丑本该读书,嘴贱偏生话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槽边往事  ·  回答:怎样做个穷人家的孩子 ·  昨天  
半佛仙人  ·  【 到底谁在用滴滴专车啊?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霍老爷

可悲的「中国式社交圣母」,你的亲情余额需要充值

霍老爷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7-17 21:14

正文

每一个很酷的人都置顶了霍老爷

智慧与爱不是用来对陌生人展示,

而是如何平衡亲人与外人之间的关系。

 


1



圣母婊爱自己难道有错?

 

仰赖某些营销大号,使得“圣母婊”一夜之间成为很多人唾弃的对象。


“圣母婊”人设,起先是指爱心过度泛滥,不讲究原则,罔顾客观事实的超级烂好人。但是,这种人设并不足以引起多数人对他的“共恨”。真正让“圣母婊”红起来的是它的新人设——以道德约束他人而自己却做不到的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川普发起移民禁令后,《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立刻在自己的互联网账号里公开怼这种法令,大骂川普是个比伏地魔还坏的人。


于是,有网友建议,让罗琳把家里18间空置的房间拿出来招待难民,结果罗琳没有回应,并从此被冠上“圣母婊”的名号。


实际上,罗琳的行径本身并没有错误,如果她真的把自己空置的18间房间拿出来招待难民,那才是真正的“玛丽苏”、“圣母婊原人设”呢!也就是罔顾客观现实,盲目以博爱来面对这个危险的世界。


很显然,罗琳明白如果拿出自家的房间出来招待难民,自己会碰见什么样的情况,有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危险。她也明白再多的解释都会成为网友心目中的诡辩,于是保持沉默。这恰恰是最精明的解决方法。


罗琳的处理方式反应了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本质,这也是她爱自己,爱自己利益的表现,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很多人兴许会抗议,既然她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怼川普?


霍爷认为这无关道德,无关圣母婊,而是一个人政治思想高度的体现


我向来并不反对利己,如果每个人都在利己的基础上竞合摩擦,从而适配出最佳的分配模式,才是政治成熟的表现。


罗琳很自私,这是一种典型的“我希望难民来,但不要来我社区”的他者心态,虽然并不高尚,但还算自洽。当然政治这种东西不是一个小说作者能剖析清楚的事,尤其是一个幻想作家。


要一个人的思想高度要与实际行动一致,有爱心必须表现出来,有道德高度必须罔顾自己利益去做,否则就别发表言论,这本身就为违背常理、违背人性的表现。




2



真正可悲的是中国式圣母


关注自身利益的新圣母婊人设虽然自私,但没有什么问题,可悲的是罔顾自身利益的“中国式社交圣母”:


明明下班很累,很想回家葛优躺,偏偏同事让自己帮忙去取个物品,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


明明就不顺路来完成同事的委托,结果帮了别人的忙,还要谎称自己是顺路;


明明对别人的做法感到很生气,却在外人面前努力维持得体、优雅、大方、高情商的形象,并豁达地原谅对方;


明明也不是特别熟的人,却总处处关心别人,表现得人畜无害的样子;


明明被甲方爸爸虐到五脏六腑都在冒烟,却努力地微笑着,还要恭维甲方爸爸好眼光,好思想。


……


这才是“中国式社交圣母”的打开方式:努力在外人面前营造100分人设:好好先生、温文尔雅的名媛范、风趣幽默的段子手、乐于助人的同事大哥、同事里的知心姐姐……即便灵魂的深处不断发出OS,要求他们终止这种“虐待”自己的行为,他们仍然苦苦维持人设。


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世道艰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履薄冰,应该要努力经营好。


当然,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中国式社交圣母”人群的表现源自于内心极度的不自信。他们觉得自己太有个性就会不招人待见;担心别人负面评价自己;觉得不对别人施以付出,别人就不会认可自己……


实际上,每个人只要表现出正确的自己、相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做到不非法地伤害他人的利益,别人也会对你这个人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无关你的恭维和努力经营的人设。


更重要的是,你的人设对这些陌生人、不太铁的同事没有实际上的意义。




3



悲剧源自认定

“家是个无条件的温暖港湾”


人从来都不是圣母,在人性上、特定场合压抑,在其他地方势必进行宣泄。于是,家以“温暖的港湾”成为多数人合理的宣泄场所。


白天耐心倾听客户啰嗦3小时的人,回家可能听老妈10分钟的对话就会抓狂;白天在单位里什么都主动干的人,可能回家就是一副“北京瘫”的模样;平日里经常主动关心别人的人,回家却对自己人冷言冷语;当着别人家的熊孩子保持温柔阿姨的微笑,等客人散去之后,却对自己的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


这些看起来都没有毛病,因为他们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外面那么累,我回家不想太装。”

“家就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地方。”

“对外面的人,那是对外面的人,自己人哪需要那么客气。”

……


曾经有个男性朋友,姑且叫作A,当A的妻子提出离婚的时候,大家都很震惊。A是一个综合方面表现力都不错的男性,事业有成,长相俊逸,每周健身三次,肌肉健实,为人处世非常谦和,谈吐风趣幽默,对待身边的同事很用心,时常开导同事,协助同事解决工作上的思路。很多女同事私下都觉得嫁人当选A,当A的老婆最幸福了。


而A老婆说出来的话却让所有人傻眼。原来导致A的老婆想要离婚的导火线只是一件非常小的小事。


A的老婆白天在单位里让同事给陷害了,回家愤愤不平地跟A抱怨,结果还没把整件事情给说完,就换来A冷冷的一句话:“还不是怪你自己太蠢!行了,别说,让我耳朵清净清净。”


就这样,A的老婆彻底泪崩,对A劈头盖脑一顿咆哮:你对同事事无巨细关心,对我却连一句安慰的话都吝啬;你平日里在单位是好好先生,在家里却不肯换一次灯泡,拖一次地,洗一次碗……


A的老婆罗列了一堆A人前人后A面B面的证据,然后痛快地甩下一句“离婚”。“既然你必须对外人好,那么我就不要当你的内人了。”


最终,A和老婆闹得不可开交,他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最终也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直到现在,A仍然认为前妻不够贤惠、不够包容,没能给一个在外打拼的男人一个温暖的怀抱,对他太多要求。


对外人宽容、友善,对自己人苛刻、冷漠,这是典型的 “中国式社交圣母”。他们对外人倾注了太多的真心、热情和殷勤,导致没有空间和精力留给自己和最亲的人。他们的理论很简单,就是“在家不用装,否则做人就太累了”。


而实际上,人终其一生都在经营着关系,包括与外界的关系,内在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亲戚关系。这些关系的质量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质量。一个家财万贯的人,夫妻关系恶劣,结婚离婚又结婚,几次婚姻失败,这样的人生说到底也不能算是成功。


在家经营夫妻关系,不能说是“装”,而是经营。一个有素养的人,能够做到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舒服,能把每段关系都处理得游刃有余,不会伤了别人,也不会亏了自己。他们总能很好地把握一个分寸,什么分寸是对待外人的,什么分寸是对待自己人的,最后还会预留爱自己的空间。


把每段关系,每个独立的空间都经营好,自然不会存在有疲惫的关系。真正的疲惫是,你没有把自己人给经营好,把自己人给伤了,把爱人给伤害了,爱人反过来伤害你。一个不和谐的、鸡飞狗跳的家庭,会让人真正感到疲惫,也会彻底拖垮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前进步伐。


攘外必先安内”是古人的智慧。“内”远比“外”要重要得多。一个客户可能跟你只是一个项目上或者若干项目上的合作,他会给你带来利益,却不会如同夫妻关系般给你带来幸福,陪你走到头发发白;一个同事可能只是你人生里一小段插曲;一个短时相交的友人,很可能若干年后不会想起你


日本知名企业家松之助在八十岁的时候说过一番特别有意思的话:


“当我越接近人生尽头的时候,才越发现曾经我那么紧张的大客户,好几个亿项目的大客户,原来也没有那么重要。”


人生很多过客曾经都以很重要的形式出现在你的面前,其实也不过是源自你内心的恐慌和畏惧,畏惧失去某些利益,畏惧他人的评价而已。他们并没有你想象的重要,而真正重要的人,一直在你身边,他们是你的亲人、爱人和挚友。




4



教科书式的爱情

 

“中国式社交圣母”的产生,源自对爱的理解过于教科书化。


他们对爱的理解最早来源是影视作品、小说,认为爱就应该如甲方乙方一样:甲方虐我千千遍,我待甲方如初恋。


在小说、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女主角各种作,各种傻白甜,犯下各种错误,哪怕是刺伤男主角,最后仍会得到男主角掏心掏肺、一如既往的真心。霸道冷酷的男主角,无论怎么伤害女主角,女主角甚至都愿意为他去死。


于是,很多人这样理解爱:爱就是毫无原则和底线的包容及牺牲。而在现实生活中,稍微有见识的男性,都不会喜欢上一个处处犯错的惹祸精。现代生活成本如此之高,谁有精力频繁为别人擦屁股呢?一个人可以犯错误,可以偶尔很傻很天真,但是长期当个“傻白甜”,只会让人觉得不是“假”就是“长不大”。没有成熟的男性喜欢这样的女性。


同理,一个男人频繁伤害自己,除了性格上特别偏执、存在心理偏差和疾病的女性之外,90%的成年女性都不会跟伤害自己的人走进婚姻殿堂。


这是现实,爱是有底线,有原则的,是有额度的。当你频繁地伤害另一个人,用完对方给你的额度时,这段关系就Game Over了,夫妻也好,情侣也罢,都是一样的。


当然,爱还具有排他性,夫妻也好,情人也好,都无法忍受自己的伴侣对外人远比自己要好,毕竟多数正常人都没有受虐的倾向。如果一味地对外人好,对自己人差,会让自己人形成一种对比,“计较”心理也就产生了,关系也开始趋向受损。


生活中,“中国式社交圣母”还错误地高估了夫妻关系,他们认为好丈夫的标准就是任由妻子发脾气,还会把大把大把钞票拿给她去买包包;贤惠妻子的标准就是无条件包容丈夫,在家任劳任怨,理解先生在外打拼的不容易,甚至接受到对方的呵斥也要表现出微笑和包容的样子。


其实,只要稍微冷静下来去思考,都会发现当中逻辑的严重错误。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而让亲密的关系就毁于这种错误的认知。


他们对亲近的人心理预期太高,总是把最糟糕的一面毫无保留展现给对方,却要求对方爱自己如初,这并不现实。要知道,爱从来不能在伤害中成长,只能在美好中并肩前行。




5



告别本末倒置的人生


 “中国式社交圣母”在亲子关系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诸如对外面的人很好,会主动关心别人,愿意倾听对方“祥林嫂式”的情感宣泄,跟外面的人侃侃而谈,而跟自己的父母却经常谈不到一处去,三两句下来就不耐烦,黑脸、发飙、冷战。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在外面经常对别人的孩子表现出微笑,愿意蹲下来跟对方讲道理,表现得异常有耐心,常常给人感觉是一个完美的父母。面对别的小孩调皮捣蛋,他们也只是笑笑地说“小孩子是这样的啦”来化解彼此的尴尬。


可,他们回到家里,俨然就是一副严父虎妈的样子。跟孩子解释不到三两句话就用吼的,对孩子永远摆着一副乌云密布的脸,孩子犯点小错误就上纲上线,典型的人前人后A面和B面。


他们总是美其名曰,为了自己的孩子好,须不知这种亲密的亲子关系却总在敷衍、咆哮、严厉中一点一点地消耗殆尽。


孩子无法选择父母,无法离开父母的掌控,而情感确却是真实的,一旦伤害彻底便终身无法修复。这也是很多成年的孩子跟父母关系不好的原因。


善待他人,苛待父母和子女,是“中国式社交圣母”经常犯下的错误,这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人生。日本曾经做过一则让很多成年人触目惊心的漫画。漫画里统计了一个25岁的成年人,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加起来大概只有几十天到两百多天。如果经常在外面吃饭、应酬或者跟父母异地而居,这个时间会更少。


相比下来,我们跟陌生人、关系不太亲密的同事、朋友相处的时光则非常长。在漫画里,描绘了一个男主人翁对同事、朋友、上司客客气气的超长场景,而在有限的时光里对自己的父母展现粗暴、毫不客气的指责。


在漫画的最终一页,显示了两条直线的时间长度,一条是跟父母以外的人相处的时间,一条是跟父母相处的时间,而前者长度超过后者长度的十倍。这样的触目惊心的对比,实在让人唏嘘。终其一生把最好、最长的时光给了毫不相干的人,却把最糟糕的、最恶劣、最冷酷的一面献给了自己的亲人。这种本末倒置的人生,决定了生命不配拥有太高的质量。


明白生命的本质,看透他人不过是人生里的过客和插曲,智者能够做到让每个人舒服,让自己舒服;普通人能够做到善待自己的亲人,表里如一,不奉承他人,真心善待自己人,已是成功。


珍惜你的亲情额度、你的夫妻情感额度、亲子额度,不以爱为名,行使伤害的权利,不过度滥用爱的额度,告别本末倒置的人生,你会发现人生的质量从此不一样。



【霍老爷】其它优质文章:

练不好本门武功,再多斜杠也是0

状元们都是家境好,自己又厉害,剩下的我们怎么办?

贾跃亭:快破产的老板,排场都很大

90后桀骜不驯?那是他们更像人

冯小刚:醒醒吧,真当自己是杜月笙呢

中国女留学生演讲,说穿了全是套路

你也配谈诗和远方?谈个锤子!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并关注

回复“ 上 升 ”可获得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

与我一起成长

上升之道

我在“小鹅通”开了一个专栏,

上升之道,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