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德芬空间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著有《遇见未知的自己》,并译有《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张德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易职说  ·  管住自己,才能掌控人生 ·  昨天  
易职说  ·  管住自己,才能掌控人生 ·  昨天  
深夜书屋  ·  郭德纲50年人生感悟一次性读完!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郭德纲的新书,把生活的真相都讲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德芬空间

是这些,在阻挡我们对生活的厌倦

张德芬空间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3-12 20:31

正文


01


我是一个几乎没有周末的人——

周六:


早上:9点起床,清扫,上英语课;


中午:约朋友吃饭;

下午:咖啡厅看书+码字;

傍晚:运动,有空就看个电影

晚上:看书,看剧,码字,睡觉。


周日:

早上:9点起床,整理,出门;

中午-下午:工作事宜;

傍晚:运动,和朋友吃饭;

晚上:码字,看书,睡觉。


日子是有肌理的,只要没有突如其来的事情“撞”进来,它一定会按你的意愿自成节奏。

最近一年来,周末已少有变化,都是这样无聊透顶,雷打不动。


记不起多久没有去过博物馆,多久没有逛过商场,多久没有跑遍城市去找一个地方吃饭喝茶装装逼了。几乎很少离开家门几公里。自从写字之后,我的生活便集中到了可怕的程度,不愿再把私人时间随意分配出去——任何占据整块时间的事情,都让位于写字看书。


越来越害怕,害怕时间浪费在了路上,浪费在了没有营养的人际上,因为自己的成果还如此稀薄。


日程从来都没有逼迫我,而自己却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赶着。如果时间哗哗而过,却没有一点成果,就会陷入恐慌。

身边的人也曾问我:看书写字,有什么用啊?

是啊,我也问过自己——“做一件很难量化的事,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睡觉玩耍享受人生!”

但后来我压根不管了,因为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控制不住去阅读,去思考,去表达,去分享。写给谁看呢?写完会有多少钱呢?写了会出名吗?

从没问过自己这些问题,也不在意。只知道,这件事能让我平静。

经过了这件事,我终于相信了意志力的存在,那种不问过程,不问他人看法,不肇始于外部效益的“傻子式”力量。

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东西:发自本能的内驱性。


02


是内驱力,在阻止着我们厌倦一种生活,心甘情愿安住下来,哪怕那种生活再枯燥。

康德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居住的小镇,每天节奏一成不变,小镇居民甚至可以依据其出入作息判断具体时间。

就是这样一种单调的生活,却孕育出西方近代哲学最重要的巨匠,整个二十世纪之后的哲学思潮都难以绕开他。

为什么康德不觉得无聊呢?

因为生活虽没有变化,只要你在其中致力做的事情有变化,就不会厌倦。回到现代,常常有这样一种声音:我讨厌当下的生活,我要离开。

总以为,是当下生活出了问题,过于枯燥、局促、封闭,于是各种折腾——


拼命打扮,花钱买华美的衣物;逼迫自己盲目应酬,加各种人微信;换个城市,换个学校,换个领域重新开始;每天都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战袍披起来,武器挥起来,灌完一碗鸡汤就能所向披靡,华丽蜕变。


并没有太多用。因为它们都不是对生活的有效改变。


03


两个很重要的东西,是我后来才体会到的:

1、这些象征着变化的事物,看起来诱人,但若只是从外界触发,而不是源于你的内驱性,很难奏效。

有效的改变,一定跟你的内驱性(真正的志趣)有关联。有段时间,我也厌倦了这白开水一般的生活。觉得生活好不刺激啊,活在一座硕大的城市,却困于方圆一公里,外面那么多美好,都与我无关。

于是开始做些不那么常规的事情,比如参加一些活动,约会,打扮成不同风格,扩大交际圈……

但过不了多久,我又回到了那家最常去的咖啡厅。因为试图做出的改变,与属于我的内驱性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漂亮的衣服,能促发我写出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陪一个异性吃饭,能聊到我喜欢的事物吗?(如果你们志同道合,是可以的)

去一个高大上的地方拍照,跟我内心热切的方向是契合的吗?

这些只是象征着变化的东西,跟你的驱动力并没有关系,所有新鲜感一过,你就会回到惯常。

只有从你的内驱性出发的改变,才是真正有效的变化。

所以,不妨做一个调整:让所有的折腾,尽量与你的内驱性关联。

如果你也喜欢写字阅读,那么:


参加活动,最好与内容文化相关,能激发你自己的;

换工作,最好放眼内容书籍文化产业,能助益于你的;
结识朋友,最好选那些跟你志同道合的,能有真正碰撞的。
变化不是坏事,但只有与你的内驱性有关,才会真正持久有效。

当你毫无目的参加一个Party,那种茫茫然凑热闹的感觉,挺熬人的,你都不知道为何要来。


抵达一定年纪,就该收束自己了,让资源慢慢围绕你汇聚。



2、量变完成之前,一定是无法得到结果的。

人费尽心思去寻求变化,不外乎是为了一个更好的结果。

那种把自己从旧环境里拎起来,猛然脱离过去,往更好的未知抛去的感觉,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但那个东西,是个结果啊。

每个月收入增加了X万,职位上升了,每年能去更多异国旅游了,获得了想要的社会地位……这些拐点都是结果,需要过程支撑的。

人之所以会迷信那些一蹴而就的仪式,比如突然变美、四处开拓圈子、冲动离职、快速换伴侣……

因为这些东西长得特别像“结果”,或者说,它们离你想改善的结果特别近。这种错觉让你觉得只要这些事儿都做了,生活立即就会有变化。

其实不会的。

想一想,在变化和稳定之间,是什么?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常态——不那么激进,又不那么认命,而是安然活着,持续性地努力。

这就是你的量变过程,一个缓冲区。

一旦看不到这个过程,便会寄希望于那些立竿见影的快速伎俩,搞得很疲惫。当我厌倦时,也曾出去寻找刺激,但它们都无法持恒。

从那些快速变动回归到缓冲区里时——这种随心又自成规律的生活总能稳稳接住我,安抚我,让能量蓄回来。

这个状态里,你不紧绷不戾气,只是带着真正的志趣,在规律化的日子中,保质保量地积蓄力量。

这才叫有效的量变。


04


其实,人人都会有厌倦的时候,并不是生活本身无聊了,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你的内驱力在哪里?只要这个独属于你的志趣,还在带动着庞大的稳定性往前走,你就不会厌弃生活。

生活本身是不存在“无聊”和“精彩”的,它一天就24个小时,能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就看在多大程度上能与你真正的志趣发生关联。

一旦这种关联在,你就不会厌倦;一旦你的志趣在不断进步,你也不会厌倦。

想寻求变化时,先定一定:


1、    找到你的内驱力;

2、    让变化与它相关;
3、    落定到一种规律化状态中,让力量得以稳定积累。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能发热的时间就那么几年,怎忍心随意消耗掉。

愿我们都能在岁月中安住下来,找到一个热爱的志趣,稳步前行,不再东张西望。


···


作者 | 颜卤煮:89年白羊B型妞,短篇专栏作者,喜欢挖掘日常琐碎里深埋的小星光,愿它照亮我们的生活。微信公众号:暖心自动贩卖机(nuanxinzidongfanmai),或请微博搜“颜卤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