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泡面法」带来重大突破
香港回归前夕,许多不错的研究职位在香港空缺了出来。卢煜明在此时谋划着回到自己的家乡。
与此同时,《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两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报道在癌症患者的血浆中检测到了肿瘤的DNA。这让卢煜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肿瘤在癌症患者体内生长,与胎儿在母体内生长,是多少有点相似性的;既然可以在癌症患者的血浆中找到肿瘤的DNA,那么在孕妇的血浆中找到胎儿的DNA也应是情理之中!
与之前思路的不同,现在要找的是那些游离在细胞之外的胎儿DNA,而不是胎儿的细胞。他和同事詹姆斯·温斯考特(James Wainscoat)开始从这个方向着手。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微量的胎儿DNA从母体血浆中提取出来。
这个时候,泡面为卢煜明带来了灵感。
“在我第一次操作检测游离的胎儿DNA时,我把血浆煮了煮,然后取用很少量的‘汤’来做PCR。这跟我煮泡面的过程是相似的。”卢煜明说。
当然,他并不是真的用火去煮。那个时候,DNA提取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卢煜明的做法是,先把血浆或血清加热,使蛋白灭活,因为这些蛋白如果有活性的话可能会降解DNA或者影响PCR的活性。接下来,最高速度离心,把变性的蛋白沉淀下来。最后,直接吸取上清,用里面的DNA做PCR。卢煜明用自创的“土方法”完成了提取过程,而今天的方法一般是酚氯仿法或者DNA亲和柱子。
“当我在母体血浆中检测到游离的胎儿DNA时,我已经使用胎儿细胞在非侵入性产检领域工作了八年,所以我非常了解这个领域的文献。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游离的胎儿DNA是此前从未被提及过的,”卢煜明向我回忆说,“所以真的是非常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