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政府+市场”的创新模式打造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
2020年8月海南被列为全国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试点省之一,为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程,海南引入市场化经营理念,创新建设运营机制,以公开招标的方式最终招选中国电信为合作方,联合推出“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统筹规划、中国电信海南公司建设运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现阶段,越来越多垂直行业研究开发细分领域数据产品以后,并向全国进行快速复制,加速场景化落地进程。
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目前国内大多数交易所普遍面临的是商业模式不清晰的问题。很多数据交易所仅仅是在交易职能的基础上延伸了确权、登记等一些非刚性职能,相比于这种“见证交易”的模式,海南在提供交易、确权的服务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把公共数据和产业数据融合之后,形成承接应用场景的原子能力。为此,海南搭建了全省统一数据开发利用基础设施——“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基于省级公共数据资源底座,构建“前店后厂”服务模式,集数据归集共享、开发生产、流通交易、安全使用为一体。
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数据产品化”交互服务模式,通过关联对象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授权使数据产品可以完整确权并对外提供服务,破局数据权属不清、市场供需失配、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产品确权登记和作为数据资产“入表”。
(三)完善规则体系确保数据要素安全流通
为从制度上解决数据开发难,确权定价难,流通交易难等问题,构建了贯穿数据要素化全生命周期的法规制度体系,从政府层面出台了《省大数据开发应用条例》《省公共信息资源安全使用管理办法》《省公共数据产品开发利用暂行管理办法》等数据基础制度,从细化实施层面,率先出台全国首个覆盖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的规则体系。发行《用数据点亮智慧之光——海南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探索与实践》《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规则白皮书(2023)》两册图书,为各地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资产评估方面,海南省也做了一些创新探索。为规范和加强数据资产管理,财政部先后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长远稳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指引和有力支撑。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印发了《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资产评估专家指引第 9 号——数据资产评估》等指导意见,为数据资产评估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框架。基于以上政策文件,海南印发了《数据资产评估场景化案例手册》,选取电力、旅游、气象等6个行业典型应用场景,从评估目的、评估价值类型、评估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具体案例进行数据资产评估分析,为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产品交易定价等提供有效的价值参考依据,后续我们将持续分期分行业推出案例合集,并逐步探索形成案例库、模型库及行业标准,有力推动海南省乃至全国数据资产评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此外,海南在国家医保局的支撑下,率先和省医保局合作开展医保要素核验工作,共同编制《海南省推动医疗保障数据要素支持商业保险核保、理赔试点方案》《关于探索推进海南医保数据要素化流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支持保险公司利用医保数据开展既往病史、保险核保工作。
(四)推动产业数据开放与流通
1.打造融合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数据开放。
依托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双千亿量级的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打造数据融合应用场景标杆案例。比如能源电力应用场景。目前海南“风光”等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达到近30%,受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天气等因素影响,新能源发电量及占比将逐步攀升。绿电尤其是光伏、风电有一个很大的痛点,即不稳定性和间歇性,于是储能就成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海南将探索推进电力数据与气象数据的深度融合,在分布式储能虚拟电厂的储能管理和控制、电网电力生产计划、交易与结算等多环节赋能应用,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实现电力的高效利用和精准调配,对电力能源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全方面服务推动产业数据开放与应用。
海南通过提供数据资源治理、数据产品的规划和开发、数据产品的确权与合规性评估、畅通数据产品交易渠道等全方面服务,降低产业主体开放数据的成本和阻碍,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推动企业数据资源化、产品化、资产化、资本化发展。海南有一家上市制造业企业,2019年已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改造,但缺乏对数据治理、数据资产管理的认知和科学完整的数据治理体系,数据分散在研发、生产、营销、采购、供应链等各个环节,未能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数据产品超市在海南率先为类似的行业龙头企业、标杆企业提供全方面数据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企业管理,为企业带来更为持久、稳健的商业竞争优势。
二、困惑与难点
海南通过公共数据的开放吸引产业数据的融合开发应用,解决数据开放利用深度不够、数据要素市场活力不足等问题,但目前仍面临两大方面难题:
(一)数据要素场内场外融合难度大
互联网平台企业拥有相对成熟的数据治理体系、巨大的数据流量、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所以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存在一定的合规风险和监管难度;大量产业经营主体未构建系统化数据治理体系,数据散乱在生产经营各环节,数据价值未能有效发挥;公共服务机构数据价值高,但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数据可用性差。赋能产业发展需要打通公共服务数据、互联网平台数据、产业链数据,目前缺乏抓手和市场机制有效推动场内场外数据融合。
(二)数据要素对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尚未完全体现
当前,我国“互联网+数实融合”取得积极进展,但数据要素赋能产业发展的运营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怎么融”,为突破传统资源要素约束,要探索推进数据要素与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的协同创新机制,为促进传统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灵活流动和优化配置,要多措并举优化数据流通环境。另一方面“怎么乘”,迫切需要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并指引大家。要探索促进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的有效路径,实现知识扩散、价值倍增。
三、思考与计划
海南是数据资源小省,船小好掉头,场景易落地,海南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申建试点,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可行路径进行先行探索和试错,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贡献更多思路和方法,主要有四个抓手:
(一)打造符合数据要素特征及流通特性的基础设施
通过科学研判由数据要素及其流通特性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挑战,打造安全高效的数据基础设施,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一是从数据要素流通角度来讲,数据交互是当前数据流通更为普遍的商业模式,通过数据交互贯通全产业链业务发展,产业链各主体共享业务发展带来的收益。二是今后“数据不动模型动”将成为主流模式,在此基础上,确权、评估、区块链都将不是关键,关键是在传输层、算力层构建以“可信的空间+确定的网络+其他技术”为组合的数据基础设施层。依据以上两点研判,海南将夯实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平台设施,以“可信数据空间+确定的网络+联盟链”为技术保障,在数据交易全过程中提供安全防护,确保数据的合规使用。
(二)建设统一标准化的“面向开发利用的数据目录体系”
面向数据开发方、使用方,根据业务场景中的主要构成元素(包括主体、行为等)梳理出以主体、主题为主线的数据目录体系及配套的质量评估体系、合规评价体系、利益分配机制等,实现全国数据“一本账”有效支撑跨层级、跨地域的数据高效流通、共享应用。数据供给方可自动加入数据供给目录体系,并完成数据来源合规性的自证。
(三)产学研政多方挖潜行业“乘数”场景
“数据要素×”的核心是行业的场景再造,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海南将从四方面有序推进:一是实现重点行业场景落地。聚焦电力、气象、医保等重点行业场景,着力突破一批应用场景落地实施。支持产业主体建立成熟的数据治理体系,完成产业原始数据向数据资产的跃迁 。二是推动行业应用场景全国共享体系建设。联合各产业龙头企业征集各行业数据应用场景,并开发落地,推动全国场景案例共享。三是推动政务等各类大模型多维应用场景落地。推动政务等大模型实现政务业务创新应用,通过模型的预测和决策支持,实现优化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四是深入挖潜跨境应用场景。利用国际海缆、国际数据中心、海底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基础设施 探索培育游戏出海、跨境直播、跨境贸易等典型应用。
(四)推动形成全国性数据基础规则与制度
一是海南将逐步构建完善数据确权、登记、定价、评估、入表全链条管理规则体系,积极开展多方面试点,为推动形成适用全国的数据基础规则与制度体系提供经验。二是海南自贸港具备区位、政策优势,将积极申建海南自贸港为先行试点,探索数据跨境安全管理、交易流通、安全评估等先行政策,通过实践成果优化措施,规范流程,形成一套适应国情、贴合国际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