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我爱自己,我可以不快乐 ·  8 小时前  
深圳新闻网  ·  来了!心理疗愈知识学习开启了,在深圳的速进 ·  4 天前  
深圳新闻网  ·  来了!心理疗愈知识学习开启了,在深圳的速进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你为什么忍不住视奸?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08-20 19:28

正文

作者 | 叶雅斓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微妙时刻,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手指不由自主地滑向那个既熟悉又略带陌生的数字领域——某个对你有重要意义的人的朋友圈或者微博?这不仅仅是一场随意的浏览,而是一场心灵的秘密旅行,每一步都踏在了这份隐秘情感的细腻感受之上。



(图源网络,侵删)



你或许会笑自己,为何如此执着于此;但更多的时候,这份“视奸”成了一种习惯,一种难以名状的陪伴,夹杂着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什么是视奸?


我们俗称的“视奸”,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学名是—— 人际电子监控(interpersonal electronic surveillance,IES ) ,指的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秘密地监视他人的离线和/或在线活动[1]。这一行为虽未直接触犯法律,却跨越了个人隐私的界限[2]。



社交媒体平台如同一个双向的资讯交换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生活的舞台,还让他们有机会去探寻、验证彼此间的信息。在这种环境下,“视奸”成为人际关系中极具吸引力的 信息搜寻工具 [3]。例如,一项早期的研究发现,超过60%的大学生使用Facebook来监控或了解其他人[4]。



(图源网络,侵删)



视奸虽然能帮助个体 获取重要信息 ,但也可能 侵犯隐私 ,引发矛盾和不信任 。比如,想象一对伴侣中的一方,因为工作繁忙或沟通不畅,开始感到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于是悄悄地查看了另一方的社交媒体动态,试图从中捕捉到对方的心情变化或是生活点滴。



然而,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样的行为在获取了“重要信息”的同时,也可能像一把无形的利刃,悄然划破了隐私的边界,不经意间在伴侣间埋下了矛盾与不信任的种子。



为什么忍不住视奸?


在探讨为何个体会忍不住进行视奸这一复杂行为时, 动机信息管理理论 (The Theory of Motiva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TMIM)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洞察窗口, 当人们在关系中感受到不确定性时,会经历三个阶段——解释、评估、决策,来管理这种不确定性 [5]。



/ / 1.解释阶段


当我们在关系中感受到不确定性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我们会主动寻求更多信息 。比如,你怀疑伴侣是不是真心对你,就会忍不住想去他/她的社交媒体上“探秘”,看看能不能找到点啥线索,缓解一下心里的焦虑。



/ / 2.评估阶段


在第二个评估阶段,个体通过评估自己的 效能感 结果期望 来做出是否要进行视奸的决策。我们的内心犹如置身十字路口,权衡“看”与“不看”的利弊。



首先评估 效能感 ,即自己能否能够隐秘行动并且妥善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包括 应对效能感 ——

应对让你感到不安的事件的能力,以及 沟通效能感 ——通过有效沟通管理信息的能力。



接着,你会把收集到的信息放到心里的天平上,评估 结果预期 ,天平的一边是“可能的好处”,另边是“可能的坏处”。



(图源网络,侵删)



你可能会想象,通过电子监控,你能更了解伴侣,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这种正面的预期会让天平往“看”那边倾斜,即积极结果预期。但同时,你也会想到可能的负面结果,比如被伴侣发现后的争吵,或者因为误解而加深的隔阂,这些负面结果预期则会努力让天平保持平衡或往“不看”那边倾斜。



/ / 3.决策阶段


基于评估的结果 ,我们会对是否要视奸进行最终的 决策 。经过前面两轮的深思熟虑,你终于要拍板了。即使你心里有点没底,觉得自己可能也不是当侦探的料,但只要你觉得这样做能带来好处,比如,让自己更了解对方,达到促进二者关系的效果,那你还是可能会鼓起勇气,再偷偷去看一看。反之,如果你认为风险太大,负面结果可能更多,那么你可能会选择放弃。



亲密关系中的视奸


在亲密关系中也会存在着视奸,这一行为在情感的暗流中悄然影响着许多恋爱中的个体。一项研究通过对326名处于浪漫关系中的人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他们的视奸行为,研究发现: 关系不确定性差异导致的焦虑与视奸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关联 [6]。



首先,他们发现 不确定性差异 是导致焦虑的元凶。这可不是简单的“心里没底”,而是说你心里 对恋爱的期待和现实之间那个微妙的差距 。例如,你的恋人最近因为工作而变得非常忙碌,沟通交流也减少了,但是你还是希望对方能经常分享日常,这种期望中的频繁互动与实际中的沟通减少之间的差值,就是不确定性差异。这个差距,就像是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让人忍不住焦虑起来。



(图源网络,侵删)



那么,为啥大家会忍不住去视奸呢?原来 焦虑 这家伙是幕后推手!焦虑让人倾向于相信通过视奸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从而缓解由关系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但同时,焦虑又让你怀疑自己能不能处理好看到的信息(焦虑降低人们对自己处理通过视奸获得的信息的能力的评估),就像是站在悬崖边,既想往下看又怕掉下去,但还是忍不住往下看一样。



最后,就算我们心里清楚,可能视奸也不会那么顺利,甚至可能会看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东西(比如发现对方和别人的合照,心里会有点小醋意),但我们还是会被那个“可能找到重要线索”的念头给吸引住,于是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视奸行为。



结语


视奸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在互联网时代,视奸现象揭示了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焦虑、不确定性的挑战。然而,正如之前所述,这种方式往往只能带来短暂的安心,因为它无法真正解决关系中的根本问题。



(图源网络,侵删)



解决视奸问题的关键还在于 促进开放与诚实的沟通 。在亲密关系中,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沟通机制,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同时也应倾听对方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破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亲密感,避免不必要的猜疑与焦虑。



投票


学堂君

读这篇文章时,学堂君不免想起经常在朋友圈背景出现的一句话——“你又来看我朋友圈啦”~看都看啦,看到有趣的、开心的朋友圈/微博就点个赞,想评论就评论,发现TA伤心难过时可以安慰安慰TA,让TA也知道有人一直在关注TA、陪伴TA~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Tokunaga, R. S. (2011). Social networking site or social surveillance site? 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interpersonal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2), 705–713. https://doi.org/10.1016/j.chb.2010.08.014

[2]Duffy, B. E., & Chan, N. K. (2019). “You never really know who's looking”: Imagined surveillance acros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New Media & Society, 21(1), 119–138. https://doi.org/10.1177/14614 44818791318

[3]Tokunaga, R. S. (2011). Social networking site or social surveillance site? 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interpersonal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2), 705–713. https://doi.org/10.1016/j.chb.2010.08.014

[4]Stern, L. A., & Taylor, K. (2007). Social networking on Facebook. Journal of the Communication, Speech & Theatre Association of North Dakota, 20, 9–20.

[5]Afifi, W. A., & Weiner, J. L. (2004). Toward a theory of motiva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Theory, 14(2), 167–190. https://doi.org/10.1111/j.1468-2885.2004.tb00310.x

[6]Bai, Y., Fu, D., & Van Swol, L. M. (2024). Research on interpersonal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pplying the theory of motiva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ajsp.12631. https://doi.org/10.1111/ajsp.12631



作者 | 叶雅斓

编辑 | 草芽君

美编 | Zene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