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与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的加剧,人力运输的短板与黄山便捷多样的货物补给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据了解,每年4月到11月旅游旺季时,黄山风景区日均物资运输量(不含工程物资运输)可达15吨-20吨,12月到次年3月旅游淡季物资运输需求近10吨。目前黄山风景区物资运输主要以“索道+人力二次运输”为主,即山下物资通过索道运输到达索道上站,再通过人工运送到山上各宾馆酒店等。在大客流情况下,物资二次搬运存在挑山工短缺的情况。同时,在纯人力运输的情况下,挑山工必须依托游步道搬运,尤其在旅游高峰时段,共用游步道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面对传统的“索道+人力二次运输”运输方式存在的诸多限制性和挑战,黄山风景区开始实践探索另一种创新解决方案——无人机运输。
©摄图网
2023年5月,经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运载无人机开始在景区试点工作,运行线路避开游步道、索道、航空管制等区域,线路两端是服务站或者景区道路等交通方便的点位,便于与地面交通运输衔接,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为解决黄山风景区内的运输难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据了解,2024年1月,黄山风景区内的首条无人机运输线路——“景区温泉—天海航线”经批准进行常态化运行,主要服务对象是天海片区。最新数据显示,该线路的无人机每天总飞行时间为8个小时左右,往返总次数为50次左右,每次往返时间为12分钟左右。
从整体上看,“无人机运输,巧妙解决了黄山风景区内的运输难问题。” 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以黄山核心景区中的核心——光明顶的运输为例,该区域人工搬运的往返时间至少5个小时,一位肩运工每趟只能搬运150斤左右的货物,且一天最多只能搬运2趟。无人机单机吊挂单趟最大运输量为60斤左右,三机以上的每天运输总量能够达到万斤以上。这也意味着,无人机一天的运输量约等于30名肩运工的运输量,有效地应对肩运工紧缺(从高峰期的300-400人,下降到目前的不到130人)且老龄化(目前平均年龄在50岁)的现状。
无人机运输在黄山风景区的落地应用,相较于传统人力无人机运输可降低景区约1/4的综合运输成本,让更多山岳型景区及其他场景运输需求方看到了突破地形限制、解决运力和配送短板难题的全新方式。
城市观光型景区也探索更多“景区+无人机”的延伸服务新模式,通过无人机应用于景区配送,解决外卖小哥不能进景区、货物不能直达游客需求点位的实际问题,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新消费、新体验。
游客在深圳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两个5A级旅游景区点外卖,由于外卖配送服务无法进入景区,世界之窗的游客要步行十余分钟到景区门口取货。2022年,景区的外卖由无人机直接配送进入园区,从下单到收货,整个过程不超过15分钟,一度成为当地热门新闻,在景区中下单外卖,一键召唤会飞的“外卖小哥”,成为游客参观游览中的一大热门体验项目。美团的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深圳世界之窗景区附近的餐饮商家在给游客开通无人机配送后,订单量最高环比增长一倍以上。
在“体验为王”的今天,景区借助无人机实现高效配送,为游客提供景区外的餐饮和消费品供给,不仅改善了游客体验,减少景区客诉,还同步提升了景区的二次消费率和复游率,把“流量”变成“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