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玩收藏那些事
没有积累就别说自己是藏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汇易咨询  ·  JCI观察:2025年1月印度棕榈油进口创1 ... ·  8 小时前  
BCG波士顿咨询  ·  借力AI,推动车企创造更多现实价值 ·  昨天  
BCG波士顿咨询  ·  拾级而上,释放GenAI价值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玩收藏那些事

专家苦寻珍稀瓷器多年无果,找到一农妇家后傻掉了:满院子都是!

古玩收藏那些事  · 公众号  ·  · 2019-12-01 21:45

正文


位于河南省的登封市,大多数人只知道这里有座嵩山,大名鼎鼎的少林寺就在这里,除此之外好像并没有其他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名片了。其实对于历史文物爱好者来说,这里还有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地方,那就是中原民间第一窑:曲河窑,也称登封窑,即民间传说中的神前窑。它始于唐代,下限到元代,烧造了无数精美的瓷器。

曲河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珠地双虎纹饰瓶”,举世只剩下一件,乃是国宝级文物。今人只知汝州的汝窑、禹州的钧窑等名窑,它们名垂千古到如今更是拍场上动辄过亿的宠儿。但曲河窑就没那么幸运了,它曾是皇家御瓷,却自元代之后就此湮没,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因此多年以来,考古专家一直致力于寻找曲河窑的遗址,并于1961年顺利找到一处,它位于登封市东南的告城镇曲河村,窑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后来还相继寻找到其他遗址,但大多都是残损的瓷片,完整留下来的文物凤毛麟角。

如此重要的文化遗产,一经发现自然就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曲河窑的特色是纯净的白釉上,装饰着珍珠粒般圆润的底纹,因此也被称为珍珠地。自上世纪60年代发现之后,连里面成千上万的珍珠地碎片都被哄抢一空。但此后的几次学术报告,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因为完整保留下来的器型实在太少了,一般人根本就见不到。多年以来,当地很多文物专家一直致力于证明和保护登封古窑的文化价值。一般的博物馆如果能得到一件完整的珍珠地就能成为镇馆之宝,却没想到的是,在登封市徐庄乡的一户普通农妇家里,国宝级文物比博物馆的还丰富!

这个农妇叫王秋分(化名),她和丈夫赵大年(化名)都曾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也许是不甘心一直种地,颇有“经济头脑”的王秋分想学习其他技术来赚钱。改变她人生轨迹的是在2004年,当时正是收藏市场逐渐火热的年代,王秋分听说古董非常值钱,便拉着丈夫拜了一个禹州文物贩子为师,学习如何辨别古董和倒卖文物的“诀窍”,想来文物贩子也正是利用王秋分夫妇帮他寻找和盗掘文物来牟利。王秋分为了学习经验,花几年时间奔波于郑州、洛阳和禹州多地的古玩市场,不断的买卖古董,几年功夫下来也颇有一定的水平。然后就开始寻找遗址古墓,试图靠倒卖文物来发财。

到了2007年,王秋分在郑州听文物贩子说就在自己的老家徐庄乡附近,有很多遗址,如果能挖到古董转手卖给外国人,当个亿万富翁都不是问题!王秋分听了之后十分激动,马上和丈夫回到老家,每天昼伏夜出摸索着遗址的存在。果然在徐庄乡朱垌村的两处老宅基地上,发现了零零散散的瓷器碎片。随后王秋分只用了一条香烟,就找到中间人帮自己联系到了两处老宅的主人,各用1000元就把老宅给租下来了。为了快速把下面的文物给挖出来,王秋分雇人、租货车、租挖掘机、购买洛阳铲和探杆等设备,显得十分“专业”,本来老实本分的农民夫妇,此时彻底变成了文物大盗!

这两处老宅果然是一个大型遗址,而且保存的非常好,却不幸惨遭这对夫妇的暴力破坏。挖掘机稍微一挖,就挖出来3个水注、8个小白碗和4个骨碗几件瓷器,这让王秋分大喜过望。抡起工具连续挖了整整三天,大麻袋一批批的往外拉,整整装满了一整个货车!万幸的是,在盗掘接近尾声的时候,恰逢登封市公安局宣化派出所所长王康带领几位民警下社区走访,发觉了这两处老宅被挖了一个大坑,几个人正鬼鬼祟祟埋头寻找东西,便走过去打开其中一个袋子一看,满满全是瓷器,一帮子大盗也就此落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