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刚看了腾讯视频最新一期的《十三邀》,采访对象是马东。这位与中年危机绝缘的老男人真是睿智啊,聊天好玩又有料,让人听着舒坦。
(P个S,人家聊的时代是技术发展的时代,相对李白那个年代而言)
许知远或许并不是专业主持人,准确说更多的是一位知识分子与思考者,so,哥也能想到习惯沉浸在书堆里的人,看到《奇葩说》会是什么感觉。毕竟连马东自己都说,如果父亲马季看到这个节目,一定觉着闹。
当马东遇到带着偏见的许知远,尤其是对方还觉着《奇葩说》不咋滴的时候,跟文化人谈收视率和广告收益已经没有说服力了,马东简单有力地捍卫了自己节目的存在意义。
截图只是访谈的零碎信息,想看完整唇枪舌剑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或者去微信公众号找“十三邀”,挺有料的,这里有个两分钟小段,你先体会下。
许知远从知识分子的人文角度去看待一场综艺狂欢,自然没什么好印象,他先天认为你马东68年出生的,连70后都挤不进去,却成天跟一帮90后腻在一起,一定是压抑本性的,而且认为对于当下嘈杂的社会,马东多少也跟自己一样,是拒绝的。
偏见自然都是尖锐的,只是看受访者怎样将自己表达清楚来抹除偏见。在《十三邀》如此多的受访嘉宾中,哥觉着马东是聊得最好的,玄乎的说法就是云淡风轻中自有大智慧。
关于个性这事儿,马东看得通透。个性向来跟年龄无关,就像哥作为80后,上可与60后大爷大叔谈笑风生,下可与90后软妹眉来眼去,年龄不是问题,全靠心性成熟。而这份成熟,岁月可以积淀一部分,但不是所有上了岁数的人都具备。所以当听到许知远以粗鄙来描述当下的网络节目时,粗鄙?也包括《奇葩说》喽,马东解套的套路非常精彩:你跟我说什么时候精致过!
从秦时明月到唐宗宋祖,精致过吗?精致,只是追求罢了。现在的人会有关于古代文化富丽堂皇的印象,那是因为千年而来的历史长河,只有精华留了下来(当然乌七八糟的也不少),文化繁荣的时代,哪里不曾喧哗?
脱离《奇葩说》那种闹哄哄的场景,哥真是第一次觉着听马东讲话这么舒服,虽然他说的内容跟哥的生活没什么关系,只是看到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认知,那种认知是可以感染人的。
马东也知道,现在《奇葩说》里的很多话题,自己曾经在湖南电视台和央视做节目时都讨论过了,不仅自己,可能几百年前的人也都讨论过。
虽然许知远觉得,只要翻开书本,人就能明白这些陈旧的话题早已经有过无数次争论,现在的讨论还有什么意思呢。哥觉着,还是上面那句话,人群中能够真正自我学习的人仍是极少数,否则罗振宇也不会火。
如果精英们讨论过就意味着话题的终结,显然没有考虑到更多人是否接收到,而这正是综艺节目或者更多网络节目的使命。“大众传媒的作用不是追求最前沿,最前沿是学者的事情,是思想者的事情,大众传媒的作用是让没有接触的人接触到。”
无论关于自己还是这个时代,都有清晰的认知,并且还知道自己能干啥,这真是让人羡慕的事情。毕竟哥之所以害怕中年危机,就是因为现在还不知道自己除了码字还能做什么?还有什么安身立命的本事,而马东已经看清了,或许正因为这些原因,蔡康永才会说,他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
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己周边有点所谓“雄才大略的人”,并不是那些过度自尊又敏感不可亲近的人物,反而是那些时刻知道自己是谁,且明白下一只脚该往哪里落的人,通常,这些人往往宠辱不惊的样子。
虽然是访谈节目,但就话题辩论,不要指望许知远能够辩过马东,毕竟自黑则无敌,马东的自黑已经炉火纯青了,先前在《金星秀》上也毫不掩饰,金星更直接,说你的节目上都是胡说八道,马东轻松化解。
许知远的文人气息又怎能比得过金星的毒舌狠辣,面对马东时就更不用提了。
哥先前觉得,自黑就是无底线抛弃尊严,不对,自黑或者自我调侃,需要大度与包容。09年央视春晚,马东表演了《新五官争功》致敬自己的父亲,主持人董卿报幕说成了“马先生之子马季”。董卿当时完全没意识到说错,总导演郎昆“下令”不要告诉她,以免影响情绪,没想到董卿收到朋友的“安慰”短信,她为此哭了三天。元宵晚会她甚至不想再主持,马东就跟她说,你自己找补回来。报幕时自我调侃了一下,这事儿就过去了。
后来董卿被骂当魔术师的托儿仍能从容应对,应该也受了马东自我调侃的影响。
一个人活得通透并不是轻易练成的。马东小时候为了摆脱父亲名望的影响而到澳大利亚打工留学,七八年没见家人;
理解了父亲的造诣心生敬佩后回国,开始进北京电影学院进修。
在湖南台用正经的节目形式发问弃婴该怎么办,发出对社会的思考,却因为一档同性恋的话题而被停掉。人都掉过坑,只是有人善于总结和反思。
在央视,变得更正经的马东,有更多自己的思考。
如今在镜头前嬉笑怒骂,用吵吵闹闹的形式做节目的马东,给观众传播的又是什么话题呢?那些年《奇葩说》的辩手们撕过↓
你会让父母去住养老院吗?
和蠢人交朋友是不是傻?
漂亮女人该拼事业or男人
份子钱该不该被消灭
你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人到30岁是做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梦想
外卖小哥惹火我,我要不要投诉
……
极度撞色,让人眼晕的舞台上,一群情绪激烈的辩手,看似聒噪的氛围,大家讨论人性方方面面的话题。而舞台中央,那个叫马东的胖子总能在恰当的节点敲木鱼,稳稳的控场,并且一针见血。
《十三邀》里,马东对许知远说,虽然看这个世界的角度不同,但大家都是一样的。
曾看到一条评论,睿智而隐于嬉闹玩笑之中,四两拨千斤,不正经人最深情,说的就是马东,真是太对了。
赢自己 无止境 。
宜信普惠 精彩每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