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网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官方网站(www.planning.org.cn),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的窗口,是规划行业信息分享、学术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交建  ·  小渔村里绘“蓝海” ·  5 天前  
中国交建  ·  “双保险”突破硬地层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市规划

学术研讨会十一: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 规划年会

中国城市规划  · 公众号  · 基建  · 2024-09-14 18:15

正文

导读

9月7-9日,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合肥召开。9月8日下午,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联合承办的学术研讨会十一“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邀请了多位行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基于上海、北京、成都等多地的探索与实践,对社区规划与营造过程中的协同治理机制、时-空-人三元关系、多元参与形式以及可持续更新模式等热点内容进行探讨。


本文字数:5165字

阅读时间:16分钟

 



研讨会主题


今年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提出的十周年,建设美好社区已是当前全社会的共识。社区规划作为均衡资源分配、保障社会民生、维护空间公正和组织地方生活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一系列公共议题把社区中的不同群体以及资源组织起来,从而营造基层治理新格局。同时社区规划也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面对基层社区“九龙治水”“责大于权”的特点,须统筹安排空间利用、资金来源、实施时序等,加强部门间政策协同和实施协同;另一方面在吸引各类群体的有序参与上,存在参与机制不健全、欠缺常态化参与平台、基层治理参与热情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次学术研讨会聚焦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探讨社区规划与营造过程中的协同治理机制及多元参与形式。


开场介绍


 

伍  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


本次研讨会由伍江教授主持。伍江指出,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社区已经从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场所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机“微城市”的概念,覆盖生活、生产和社会生态范畴,承载着居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社区作为体现“人民城市”根本属性的基本单元,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人民对一个城市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直接的纽带。以社区化解城市发展问题,正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有效途径。上海在2014年举办的首届世界城市日上率先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这一概念,以“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为目标,实现对社区生活多功能、多场景的容纳,不仅强调物理空间上的邻近,更强调“精神上的亲近”,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与融合。以社区生活圈为载体,为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搭建平台,践行全过程的参与式规划,助力构建共商、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


主旨报告


石晓冬:规划师角色的转变——北京责任规划师的制度和作用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责任规划师制度是首都规划治理的关键架构,是面向“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创新,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石晓冬院长分享了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脉络,指出在社区规划中,政府角色应从唯一决策主体转型为参与式规划的发起、引导和保障者,而规划师的角色则应从权威专业者转型为规划的组织、协调和引导者,成为连接政府、公众、社区以及社区组织的桥梁。北京的责任规划师制度全面推行一方面依托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顶层的制度设计将责师制度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实施办法及考核评估机制,确保责师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另一方面构建了市区统筹、街镇主导、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在市级层面形成“1+5+N”工作模式,即1个专班,调研、制度、能力、智慧和宣传等5项具体保障工作,孵化形成N类项目,同时把区和乡镇作为主体聘请责任规划师。此外,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动责任规划师向多师协同转变,形成“责任规划师+”,吸纳更多优秀责师、专家、志愿者等进入到街区治理与责任规划师工作中;明确各圈层责任规划师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分类引导;探索在应用场景、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多元发展,实现“人人规划、规划人人”。


赵宝静:系统治理与在地共建——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实践探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在多样性与复杂性同步趋高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内涵式发展创新单元。经多类型的不懈探索,正逐步推进社区系统治理与在地共建的顶层目标,切实回应市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赵宝静副院长分享了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十年历程、转型路径与典型实践。面对社区更多元的利益群体、更精细化的空间利用与更复杂的社会治理等趋势,上海重点以“社会、空间、治理”的一体化统筹为导向积极施策应对。在社会包容方面,基于社区类型的分化趋势,在重点关怀弱势群体的同时,也为不同年龄段、职业圈、文化背景的人群创新定制服务内容,尊重与包容不同个体的生活节奏,提升社区内不同群体的在地归属感。在时空协同方面,精细与精准赋能社区空间的多维价值,一是加大对社区内高等级公共资源的统筹利用,二是将社区空间的规划组织与实际社区生活、不同个体的行为特征深度锚合,三是不断强化对全市“1+N”综合性服务设施集合体的体系构建,促成更便捷与活力的一站式社区服务模式。在综合治理方面,引导并健全“监测—评估—维护”的长效机制,提升社区各类资源时空转换与动态适应,并培育更多元主体的参与热情与能力,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有效供需链接,推动社区的可持续营造。


柴彦威:城市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时空观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新时期中国城市社区规划的核心在于平衡居民行为需求与时空资源供给的关系,社区生活圈规划需要新的时空观。柴彦威教授基于北京城市社区生活圈的案例研究与大数据分析,指出城市社区作为空间、时间和人间三元一体的复杂性,认为传统的单一空间导向的社区生活圈规划难以实现行为与空间的最佳匹配,需要从空间规划走向时空间规划。特别是,城市时空间行为规划通过优化个体行为需求与时空资源供给的关系,调整城市时空资源供需结构,干预和引导个体行为模式,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时空间行为视角下城市社区规划应加强空间观、时间观和人间观。基于居民需求开展生活空间规划,具体手段包括强调混合度与密度提升、空间共享性提升和空间联通性提升等。通过时间资源规划和时间预算规划开展生活时间规划,具体手段包括关注时间可达性评估、基于设施分时开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基于临时政策开展场所营造等。借助ICT、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时空行为规划,具体包括提供实时信息、辅助行为决策、引导环境友好、家庭友好行为系统,构建美好生活方式等。


刘佳燕:面向全周期空间治理的街区更新规划实践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专委会委员、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北京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发布了一系列更新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特别提出以街区为单元实施城市更新。街区/社区更新成为衔接宏观尺度城市更新与微观尺度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中间平台,强调街区统筹、一张蓝图、项目引擎、民生为本、活力为源、持续更新、多元共治。但同时,面临适应多元主体协作的共治机制、应对更新常态化的工作路径、实现多维复合目标的策略体系等挑战。刘佳燕副教授分享了在近十年来扎根海淀区清河街道进行社区规划实践的探索和思考,通过带领团队持续在地推进参与式社区规划,创建“社区规划师制度”,担任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搭建“双师”协作平台,致力于优化基层治理架构,聚焦社区民生事务,挖掘培育社区资产,强化社区赋能,以及助力社区参与微空间改造,推动综合品质提升。近年,面向街区可持续更新发展需求,进一步协助街道构建面向全周期空间治理的“ESPI”街区更新规划体系,形成技术方法、实施路径、治理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探索一张蓝图+定期体检+动态项目库+行动方案的工作路径,推动街区全面可持续发展。最后,总结清河街区更新规划在机制、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和现实挑战,并提出构建多层级联动、全流程贯通、跨学科融合的社区规划与更新体系。


姚南:包容性社区微更新的成都实践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专委会委员,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规划二所所长、教授级高工


包容性社区微更新以尊重权益为基础,面向多元主体需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渐进式推动旧物新生,实现新老事物共生与全社会共享。姚南所长以玉林南路7号院更新为例,介绍了包容性社区微更新的工作方法与路径。玉林南路7号院首先以党建引领、治理先行,通过工作专班开展摸底调查,整合居民诉求、达成改造共识;其次拆改并举、改善环境,拆除违建,改善水电系统与建筑立面,新建垃圾房、停车棚等社区基础设施;再是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前期引入策划团队,疏解违规租住户形成运营空间,创设“玉林后花园”文化品牌,链接文创团队,形成业态复合的文创院落,不定期举办社区活动;最后自我造血、长效运维,改造中后期成立院落业主委员会、商居联盟,由运营方开展院落信托制物业管理服务,实现了发展与运维的良性循环。姚南所长最后强调,社区微更新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和应对权益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和谐包容更新中的各主体诉求。规划师要在治理、改造、运营三大环节充分发挥作用,在规划设计之外,成为治理方案和运营方案的设计者。


杨丹丹:更新背景下街区共建共治共享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详细规划与实施分院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所副所长


共建共治共享缘起于有序、多元的社会互动,实现于公平、包容的治理,街区更新的实施落地需要规划和治理相结合。杨丹丹所长结合北京的三个在地实践案例,从不同维度阐述了街区更新的实施路径。海淀区石油共生大院更新体现“价值引领,高位合作”,在大院主体多、能级高、封闭强的背景下,以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为契机推动,依托党建引领寻求多方协商开放路径,经由属地街道征集居民诉求,最终形成“四方共建、五方共管”的更新实施模式。白塔寺片区综合提升突出“公平多样,社会参与”,在重点梳理城市空间底版的基础上,搭建白塔寺街区理事会为多方提供共议共治,探索“国企+央企+民企”多元合作模式,引入“内容运营”团队焕活本地老字号,培育居民自组织白塔寺街区会客厅帮助居民、商户自主更新,多方位调动社会各主体积极性促成白塔寺提升。三里屯L地块更新强调“多元诉求,责师推动”,围绕这一高度建成区内的闲置用地,在朝阳规自分局和三里屯街道引领下,责师主动作为,整合多元诉求构建更新复合利用方案功能清单、形成孵化更新项目的工作方法与流程,多专业协调地解决实施落地难题,并带动街区成片更新。


何嘉:从参与式规划到可持续社区营造

 

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联合发起人、理事长,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主理人


一个社区的成长周期很长,为了让规划蓝图能够贯彻到底,要以社区营造的方式,来协调人和社区内部的相互关系,通过提升科学决策能力、提高社区参与能力、激发居民自组织内生动力,从而让规划的理想转化成社区中发生的“现实”。何嘉理事长介绍了大鱼作为在地社区发展组织,在新华路街道所作的三阶段社区营造工作。第一阶段主要开展一系列公众参与活动,第二阶段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试点街道开展微更新行动,第三个阶段随着社区营造中心的孵化,大鱼逐渐从服务的角色转化为居民内生动力的支持者。三阶段的转变过程中,将大部分居民从依赖性参与或不参与社区活动的“被动状态”,转向为能够共商社区需求、凝聚共同愿景,认识并参与社区工作的“中动状态”,并挖掘培养了一部分有潜力的居民群体,发展为担当主体责任和社区一起行动的“能动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以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为空间载体,孵化出了“一平米行动”等社区活动,玩具交换屋等社区空间,以及从社区参与者、提案者再到社区主理人的多样化参与模式,在此过程中,社会组织扮演了陪伴和支持社区成长的角色,实现以社区为载体,支持社区成员从提案到行动,促进形成可持续社区的社会创新网络。


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环节,参会嘉宾围绕社区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定位、普适性规划和差异化需求、主要难点和治理策略、公众参与和社区营造等角度展开了深入讨论。嘉宾们指出,一是当前社区规划作为非法定规划,如何充分衔接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适应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应有相应的政策设计,越面向基层越需要柔性发展,也需要规划机构不断探索新的合作、协商方式;二是社区规划不仅是图面的表达,更应该关注面向公众的展示,让不同人群能够更好的理解设计意图,规划师需不断建立沟通协调能力,用通俗的语言将方方面面的法规、政策解释给居民;三是社区规划需要一个好的过程设计,以及一个好的组织设计,内生动力的可持续性背后是主体性,在社会熟人关系网络瓦解的今天,更需要回应互联网等新的互动方式,让更多人理解社区是一个共同的议题,并给予居民正向的反馈;四是责任规划师需要长期深耕在一个社区,和大家一起生活、体验、认识社区,规划工作应增进颗粒度的精细度以及知识面的广度,关注调研的重要性,解决真问题,协调好关系。


总    结


会议最后,伍江教授进行了总结,指出社区是我们家园,也是动态生长的生命体,承载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故事,承载着集体的记忆,以生活圈理念为引导,打造人人参与的治理平台,邀请居民共商,与居民共建,与居民共享,让我们城市始终有烟火气有人情味。


学术对话现场






关注我们,了解规划年会更多精彩资讯

1

年会官网


官方信息,权威发布,请认准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官网:http://www.planning.cn/


2

年会官方小程序


把年会手册装进手机里,会议日程、调研路线、最新资讯......随时都能查看!


3

年会专题


想知道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都发生了什么?有哪些精彩报告?报告内容具体是什么?年会专题地址:https://www.planning.org.cn/2024anpc/


年会官网

年会小程序

年会专题



与此同时,欢迎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号、澎湃政务号、抖音、视频号、新浪微博账号~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供稿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

*本文根据现场报告整理,已经专家审阅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术研讨会四:好住房和好街区的创新探索 | 规划年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研讨会十三:规划赋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 | 规划年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专题会议十一:规划实施与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构建 | 规划年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