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夏天的陈小舒
小舒是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博士,从事幼儿健康科研工作,也是一位新妈妈,在育儿的路上边走边学,希望和你分享和交流养育孩子的所学所思。这里有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也有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2025,来签到! ·  2 天前  
新华网  ·  这是2025年的第一条推送! ·  2 天前  
男孩派  ·  男孩更要提前学语文 ·  2 天前  
男孩派  ·  男孩更要提前学语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夏天的陈小舒

为什么年轻人不生小孩?中年妈妈们最有发言权

夏天的陈小舒  · 公众号  · 教育 社会  · 2024-11-06 09:5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年轻女性不愿意生育的现象,分析了养育孩子的成本和社会环境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文章提到育儿成本高昂,社会层面的育儿理念和标准越来越高,导致女性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进而影响到生育意愿。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育儿支持政策的不足和社会观念对女性独立性的要求等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年轻女性了解生育内幕的途径越来越广,新一代妈妈不吝于在公共平台上分享生育后遭遇的种种问题。

随着信息透明化,年轻女性对生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影响了她们的生育决策。

关键观点2: 育儿成本高昂是年轻女性不愿意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约为53.8万元,上海和北京家庭则更高。这导致很多家庭在面临生育决策时会有所犹豫。

关键观点3: 社会环境对女性的要求是提高生育意愿的阻碍之一。

社会对好父母的标准越来越高,女性不仅要承担育儿责任,还要在职场有所建树,这增加了她们的压力,影响了生育意愿。

关键观点4: 育儿支持政策和社会观念的改变对提升女性生育意愿至关重要。

发达国家通过补贴、产假等政策鼓励生育,我国也在逐步改善育儿环境。同时,改变社会观念,尊重女性的选择,也是提升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关键观点5: 外部支持和托育机构的普及是缓解女性育儿压力的重要途径。

普惠式的托育机构可以让妈妈们省下后顾之忧,降低母职剥削的困境,提高生育意愿。


正文

最近微博热搜都快被“生育”承包了——


前有国家调查年轻人不愿意生娃:



后有一系列生育支持措施新鲜出炉:



甚至在我们公司内部也有讨论过类似的话题,结果……



没想到吧,在一家母婴公司里,不想生的小姑娘比比皆是🤣


甚至“来我们公司以后,看到太多妈妈的育儿困境,尤其是教育的话题,全部都是苦水”……


更加不想生了🤣🤣🤣



研究二孩妈妈群体的学者蒋莱用亦舒的一句话“婚姻犹如黑社会”来比喻生育后女性的处境,深以为然:


“没有加入的人总不知其可怕,一旦加入又不敢道出它可怕之处,故此内幕永不为外人所知”。


今天,年轻女性了解生育内幕的途径越来越广了。


与此同时,新一代妈妈也不吝于在公共平台上分享自己在生育后遭遇的种种问题、不便,提示后来者(寻找共鸣、求解惑)。


更不用说在我们这样一个母婴公司工作,属于是揭开帷幕,一只脚踏入“黑社会”了。


为什么年轻人不生小孩?或许真实地经历了育儿困境的妈妈们最有发言权——


我丝毫不怀疑已婚已育的妈妈们才是现阶段生娃的主力军,而恐婚恐育的年轻人还得先迈过结婚这道坎(为什么不结婚),才轮得到考虑生娃。



从数据上看也是如此,国家统计局2019年生育孩次,二孩及以上比重达59.5%


尽管从2020年到2022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中一孩占比分别为42.9%、44.1%和46.1%,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别忘了,二孩及以上的比重依然超过了一半。


比起重视个人发展,不愿意过早被生育束缚,倾向于晚生、少生、甚至不生的年轻人,已经迈入婚姻门槛 & 育有一娃的妈妈们似乎有多一丢丢的生育意愿。



按理来说,我们有太多理由可以“顺其自然”地生下一胎,为什么年轻女性不愿意生?如果背后问题的没有得到解决,妈妈们不会想再生育,未生育的女性也会望而却步,“不生小孩”的现象会一直存在。


在工作十多年里和无数妈妈们交流、一直关注生育话题、也翻阅过一些资料后,下面,我想谨慎地、浅谈妈妈们为什么不愿意继续生育,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养不起孩子”可能并不是年轻人用来搪塞生育的借口,而是现实。


在《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的估计中:


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

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


如果按城镇和农村区分:


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6.7万元;

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36.5万元。


其中,上海和北京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101万元和93.6万元。



我印象很深,之前一篇二胎文章下的一条留言就提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多生一个孩子,需要置换更大的房子



在大城市养娃真的非常昂贵,不算其它的育儿花费,多一个10平米的房间,已经大几十万了。


2023年上海全市总和生育率为0.6,相当于上海市每100对夫妇只生下了60名婴儿。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即考虑到死亡风险后,平均每对夫妇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让出生和死亡逐渐趋于均衡。而1.5是一个警戒线,低于1.5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减少,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经济下行等。


面对高昂的育儿成本,女性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养不起,于是少生、不生。


而拥有全球最低生育率的韩国,在去年全国的生育率已经降至0.72。



2013年的一篇研究以韩国为范本,研究东亚地区超低生育率的现象,它认为部分原因在于韩国的父母为确保孩子能在未来拥有竞争力、上好大学、拥有一份高薪工作,在养娃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以至于养娃成本拔高到让普通家庭只能负担得起1~2个孩子的开销。


大部分的韩国父母往往愿意放弃理想的家庭规模,生育更少的孩子,这样他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取得成功。



我身边不少坚持一胎的家庭,也几乎都是抱着“优生优育”、“质量大于数量”的想法,集全家之力,托举唯一的孩子,把所有的爱都浇灌在这一颗独苗苗身上。


正因为养孩子很贵,为了鼓励生育,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会用GDP的1%~3%补贴有孩子的家庭。


韩国从2022年开始,每生一个孩子就可以得到200万韩币(1850美元,1.2万人民币)的产前现金补助。


同时,每个月还可以得到30万韩币的育儿费,直到孩子一周岁为止。到2025年,育儿费将从每月30万涨到50万韩币。


瑞典政府不但允许母亲休产假,还立法规定父亲也可以休产假。如果父母双方修满产假(共480天,父母每人240天)还可以领取奖金。


孩子从出生后到16岁都可以享受财政补贴。


德国,孩子从出生到18岁都可以得到政府补贴。


从2020年1月份起,德国政府规定头两个孩子每月可以领取204欧元(1600多人民币)的补助。如果有第三胎,则每月有210欧元,如果再生老四或更多,老四及老五等每月则有235欧元的补助。


丹麦政府规定,从孩子出生一直到18岁以下都可以获得财政补贴,具体补贴钱数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而不同,孩子越小数量越高,并按季度发放。


同时,丹麦父母可以享受一年的带薪产假,其中母亲全薪产假为18周,父亲两周,剩余的部分夫妻可以自行决定谁获得多少。


相比之下,江西1.3万三孩补贴,也难怪网友戏称是“劳斯莱斯5元券”,杯水车薪了,这还是有的情况下,好过完全没有。






随着育儿理念发生变化,不仅是女性对自己作为妈妈的要求,社会层面对好父母的标准越来越高——


我们希望孩子能过得好,从TA呱呱落地起就尽我们所能,提供给TA最好的,并且感到这是作为父母的责任。


母乳喂养 vs 配方奶,亲密育儿 vs 睡眠训练,自主进食 vs 跟着喂,循证医学 vs 传统医学,自由散养 vs 严加管教,玩中学 vs 提前学,强身健体陶冶情操 vs 竞赛考级……



新时代的父母,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还要做出对孩子好的选择,早就不是以前“多个孩子,多双筷子”粗放式养娃了。


不仅是掌管衣食住行的管家,还是随时随地能洞察孩子情绪的儿童心理师,孩子上学之后,还要成为学习分析师、辅导各科的家教......


人的精力、心力、时间都是有限的,一个游刃有余的妈妈的背后,一定站着奶奶、外婆、育儿嫂、托班。


考虑到我国在0-3岁托育机构普遍缺失,请育儿嫂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而且也不放心育儿嫂单独带娃,势必要有一个人留在家里。


如果妈妈在生育完后需要重返职场,只能把孩子托付给奶奶、外婆。


专家甚至建议面对生育率下降,“应该充分利用老年人口和女性红利”??!!


一旦老年人不愿意为小家庭牺牲晚年尚有余力的时光,生下来的孩子,谁带?


电影《出走的决心》里,外婆的李红出走后,妈妈晓雪只能回归家庭照顾孩子。


△ 图源:电影《出走的决心》


孩子,不是困住上一代女性,就是困住这一代女性,更不用说两代人之间的育儿隔阂、纷争。


如果没有外部支持,普惠式的托育机构,让妈妈们省下后顾之忧,摆脱母职剥削的困境只有晚生(准备得更充分)甚至不生。





单独带娃出门的妈妈和孩子,是最弱势的群体,在公众场合永远需要绷着一根弦:忍不了了,这件事太不公平


不能一杆子打死一群人,但是可以一杆子横扫“宝妈”群体,谁都可以对我们提要求,仔细想想都觉得一些要求简直是双标——


哪怕大多数场合都没有设立亲子卫生间,一些孩子身高不够,够不着便池,坐在马桶上需要扶着,一个孩子在公共厕所会把自己弄得一团糟,但是男童是不被允许出现在女厕所的(即便家长照看好自己的孩子,关上门来上厕所):


而当女厕大排长龙时,女生是可以进入男厕“急事从权”的,我不是想挑起已婚和未婚女性对立,我只是想说,越来越多人呼吁多建女厕所,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亲子厕所远远不够,甚至我们都不要求修新的,一个让妈妈带着孩子同时进入,关上门的厕所隔间就够了。



对女性的要求是做“独立女性”,成为了妈妈,更要内外兼顾,一手扛起家庭,一手扛起事业,全职妈妈是不独立、不能创造社会价值的。


没有人考虑过依靠女性(妈妈、妻子)才能张罗起整个家庭、“如果全中国的妇女都像你一样跑出去,这家还过不过了?”的男性,是不是“独立男性”


困于家庭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处境。


只要家里有被照顾的人,需要有人担起照顾的责任、且不能外包出去,有个人就被桎梏了,只是承担这个责任的通常是家庭里的女性。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说日本老龄化带来的看护问题,丧失了自理能力的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只能靠子女照顾,子女不得不放弃难以兼顾的工作,持续看护父母。


数十年后,当父母离去,这批“消失的劳动者”几乎是彻底与职场脱节了,而且年纪也大了,更容易被企业拒之门外,于是更没有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自信。



后来是靠当地政府与福利机构合作,为这些中年无业者提供岗位,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如果不了解内情、不能提供帮助,至少不要对出于种种现实原因而被迫回归家庭的人冷嘲热讽,站在TA的处境、穿上TA的鞋,我们未必能做得比TA更好。





最后,“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在年轻人身上,也不在妈妈身上,因为我们已经做得够多、够努力了,努力到无法再承担另一个生命......




参考资料,向上滑动阅览


1、梁建章《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

2、BBC News. 《韩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给全球人口带来的警示》

3、Anderson T, Kohler HP. Education Fever and the East Asian Fertility Puzzle: A case study of low fertility in South Korea. Asian Popul Stud. 2013 May 1;9(2):196-215.

4、真实故事计划. 《第一批日本啃老族,已开始孤独死》


相关阅读  




都别劝,我不生二胎


二胎第一年,买不到后悔药


二胎是坑?我还想再生俩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