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可以进行洗泥实验,即用自来水清洗目前受抑制的活性污泥两遍后,再用水质较好、正常污水厂进水进行曝气实验,可快速断定目前活性污泥受抑制程度。
综上所述,
受到进水水质冲击时,可以通过曝气实验快速排查恶化水质进水时间及其来源,同时也能清楚了解目前进水水质情况及目前系统恢复情况,掌握进水及出水水质变化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曝气试验中进行曝气后氨氮去除效果的判断时,结合钠氏试剂滴色法,更加快速高效。
通过曝气试验和纳氏试剂滴色结合锁定问题管网后,及时查阅管网水质波动历史档案,同步实施色质联送检,可更加明确水质冲击性质。
3、通过在上游管网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在运行中发现,由于部分不法企业逃避环保部门监管,向城市排水管网中偷排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本污水处理厂易遭受进水冲击,此进水存在以下特点:
不定时且持续时间较短,水质极其恶劣,对系统影响较大往往超出系统负荷甚至导致生化处理单元崩溃,极易造成出水水质不达标。
由于排水企业数量多且排水管网布置体系也庞大复杂,厂内进水出现问题时难以排查出问题污水的来源。
因此,为了可以及时掌握排水管网的水质情况,结合各支路管网排水的水质特点,在主管网节点集中加装在线水质监测设备。
依据管网在线监测设备监测所得的数据,可以作为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预警依据,根据管网在线监测数据可以提前进行相应的工艺安排,以应对进水带来的冲击,防止出现出水超标情况的发生。
1、溶解氧调整策略
当进水受到高负荷冲击时,会导致溶解氧异常降低,此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稳定系统防止出现水质波动,其中之一为及时加开风机,增加风量,使溶解氧迅速控制于较高水,便于系统快速恢复。
以某污水厂为例子,取该污水厂好氧池中的污泥,同时取进入污水厂管网中水质较差点位处的进水,与好氧池污泥按照1:1的形式进行混合于5L的实验桶中,设置三组实验,利用曝气装置将三组实验组的溶解氧分别控制于2mg/L,4mg/L,6mg/L,研究高负荷冲击时溶解氧的调整模式(2mg/L,4mg/L,6mg/L)对水质恢复的影响。
通过实验可得,溶解氧控制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氨氮的去除。当溶解氧控制大于4mg/L时,氨氮去除效果较好。
值得一提的是,
对该污水处理厂受高负荷进水冲击情况进行分析,在生化池系统恢复后,在保持第一阶段筛选出的溶解氧浓度情况下,持续1天后系统可进入稳定期运行。
2、回流比及水量调整策略
进水水质异常时,可加开回流稀释来水,降低水质异常对系统影响;同时加开回流可提高系统MLSS,提高系统抗冲击能力。需研究不同回流比条件下,应对高负荷水质冲击的效果。
以某污水厂为例,为研究研究在污水处理厂受到高负荷进水冲击时,通过增加回流比及减少进水量,观察对系统运行的影响以及对系统恢复时间的影响,研究人员设置4组实验。
-
实验组1条件为回流比100%,进水量为日常水量1/2倍时对系统影响;
-
实验组2条件为回流比100%,进水量为日常水量2/3倍时对系统影响;
-
实验组3条件为回流比150%,进水量为日常水量1/2倍时对系统影响;
-
实验组4条件为回流比150%,进水量为日常水量2/3倍时对系统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该污水处理厂AB工艺日常进水量为12万m
3
/d,所有实验组进水统一使用该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进水,进水指标COD浓度为769mg/L,氨氮浓度为78.7mg/L。
通过实验发现,在污水厂受到高负荷进水影响时,合理地增加回流比及适当地减少进水量对系统的恢复有较大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
在水质冲击时,水量控制为日常进水量的2/3,同时增加回流比到150%,更易于调控,且系统恢复效果较为显著。
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是,目前很多进入污水厂的管网路线仍为老旧市政管线,管线冗长复杂,有些管线走向不是十分明确。
所以,有时受到冲击时,无法快速地判断,无法准确地对水源做出定位。
(来源:环保水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