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诗与星空
谈诗歌,谈谈星空,关于梦想,关于那些炫丽的流星。 聊股票,聊聊年报,关于人生,关于那些倔强的坚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度智能云  ·  首日1.5万后,百度智能云千帆助力DeepS ... ·  11 小时前  
白鲸出海  ·  Perplexity超级碗“0预算”营销,仍 ... ·  10 小时前  
阿里开发者  ·  0代码!2种方式一键部署 DeepSeek ... ·  14 小时前  
百度智能云  ·  @所有企业,您有四款AI原生应用DeepSe ... ·  3 天前  
白鲸出海  ·  中国互联网出海一周头条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诗与星空

哪吒的逆跌

诗与星空  · 公众号  ·  · 2025-02-06 08:00

正文


文:诗与星空
ID:SingingUnderStars

电影行业有一个专有名词,叫“逆跌”。意思是根据电影的上映周期,票房会有一个类似抛物线的曲线。如果在应该下降的时候还在上扬,那就叫“逆跌”。

《哪吒2》不断的逆跌,已经成为史上最卖座的春节档电影,甚至有望冲击中国电影票房纪录。

但星空君认为,这个词并不好听,不妨叫逆市上扬。

中国电影的问题,就是旧的束缚太多了。

随着高考600分+的80后小镇做题家们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流,所谓第N代导演,是时候该退场了。

新生代导演已经实现了对国外电影理念的祛魅,开始建立中国人独有的电影史观。


《哪吒2》:我要你死。

《唐探1900》:我要洋人死。

《射雕》:我要完颜死。

《封神2》:我要纣王死。

资本+整容明星+刷票堆积的电影票房,2024年的圣诞档宣告破产。

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

导演饺子借哪吒的嘴说:我想试试。

饺子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曾经把一部分高难度镜头交给国外特效公司处理,结果发现两个问题,一是他们理解不了中国传统,沟通难度太大,一提金箍棒中国团队心知肚明,外国团队还需要从《西游记》开始讲;二是他们也没什么更高的科技,不过是堆人力,不如中国的团队。

对于饺子来说,《哪吒》宇宙的核心竞争力是人。

巧合的是,DeepSeek老板梁文峰对待开源的态度也是如此:DeepSeek的护城河是团队。

有人说,中美的AI竞争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和在中国的中国人的竞争。

美国智库MacroPolo 报告,在美国顶尖AI人才(论文被引用量前20%的研究者)中,约38%出生在中国。


还有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中国每年毕业的stem学生超500万人,是其他国家的总和。

这就是工程师红利。


01

光线传媒的业绩情况

按照电影票房分配一般原则,投资方获得约40%的票房分账(按80亿元测算,可分账约32亿元),光线传媒作为影片主投、发行方,将大幅受益于《哪吒 2》高票房。

不过,《哪吒2》的收益会计入2025年度,对公司2024年的业绩没有帮助。

数据来源:iFind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4.42亿元,同比增长53.37%;归母净利润4.61亿元,同比增长25.08%,主要受益于上半年《第二十条》等高票房影片的拉动
第三季度单季表现下滑,营收1.0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7.85%;归母净利润亏损0.12亿元,同比下滑107.18%,主要受投资业务拖累(投资收益-2444万元)。剔除投资影响,主营业务仍保持盈利。

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和暑期档票房低迷有关(116.41亿元,同比-41.6%),公司参投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乔妍的心事》等影片票房贡献有限;二是动画电影储备虽然丰富(如《小倩》《三国的星空》),但推进节奏较慢,未如期上映对短期业绩造成压力;三是第三季度的投资收益为负,联营企业亏损导致净利润影响较大。

根据预测,公司2024年营收约18-20亿元,归母净利润5.5-6.3亿元,同比增速25%-35%。


02

重塑品牌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一次票房上的胜利,更是光线传媒品牌价值的一次全面重塑。过去几年,光线传媒因多部作品表现不佳而饱受质疑,但此次《哪吒2》的火爆让市场重新看到了这家公司的潜力与实力。随着《哪吒2》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光线传媒的股价也水涨船高。这种市场表现无疑增强了投资者对光线传媒的信心,使其在资本市场上重新获得关注。

有人说,《哪吒2》的成功在于尊重观众。星空君想说的是,让尊重观众的作品大赚特赚,让投资这类作品的资本盆满钵满,放弃路径依赖,打通中国电影行业的任督二脉,搞工业化,做大规模。

《哪吒2》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光线传媒在国内动画电影领域的龙头地位。凭借这一爆款IP,光线传媒不仅吸引了更多优质合作伙伴和资源加入,还为后续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光线传媒丰富的储备片单也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


03

关于猫眼

2016年,公司以23.83亿的现金和价值23.99亿的股票,换来了猫眼微影57.4%的股权。

为何光线会下血本收购猫眼微影?

主要原因在于线上票务平台发展的越来越好,猫眼可以利用数据、对观众的影响力以及跟院线的关系成为电影发行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

当年的这次收购,被众多媒体称作是“王长田做了10年来最正确的决定”,真的是这样吗?

线上票务平台刚流行的那些年,烧钱大战带来的低票价一直是各大平台竞争市场份额的最有力手段。

但一旦培养起用户的手机购票习惯,就像Uber刚进入中国带来的低价打车一样,在用户尝到甜头后各大平台就会逐渐放弃低票价战略,最终只留下淘票票和猫眼两家实力强大的平台占据90%的市场份额。

虽然猫眼掌握了微信、美团等核心流量入口,并由此形成大量用户的购票数据、观影数据和想看数据,但奈何近几年消费降级观念已充分影响了用户行为,更多人宁愿宅家看电影。

叠加影片产出减少、发行数量减少等因素,光线对猫眼微影的预期似乎降到冰点,接连2年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总计约10.32亿。

这2次计提的巨额减值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光线亏损,也暴露出影视行业的市场风险可能来的毫无征兆。


04

电影行业的重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