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派代
为创业者提供内容服务,涉及电商、直播、新消费等多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龙江生态环境  ·  决胜十四五 新年新气象——双鸭山篇 ·  2 天前  
黑龙江生态环境  ·  决胜十四五 新年新气象——双鸭山篇 ·  2 天前  
河南环境  ·  大年初七,万象更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派代

电商平台乱罚款,商家怒了!

派代  · 公众号  ·  · 2025-02-04 18:30

正文

作者 | 李哈尔

编辑 | 文定

最近,有商家向派代爆料称,某电商平台在无通知的情况下,不合理扣除自己的技术服务费,自己的产品没卖出去,反倒搭了122元运费补偿款。

这种隐形扣款在这位商家的四个店铺中都存在,被不合理扣掉的费用已经占总收入的10%。更让人无奈的是,当商家发现问题想要维权时,却发现“申诉无门”。

这并不是孤例,在派代商家群内,有多位商家表示遇到过类似情况。

近年来,无论是“客户负向体验”规则,还是“技术服务费”,亦或是退货包运费,都成了平台被诟病的重灾区,压力之下倒闭的中小商家数不胜数。

虽然下半年各平台平台曾推出“技术服务费可退权益”,但“乱扣费”的事情还是多有发生。

净利润负122元,商家怒了
“这单我不仅没赚钱,去掉时间和客服成本,真金白银我还亏了122块,哪有这样的道理!”在和派代讲述的时候,商家小诺既气愤又无奈。

作为一名中小卖家,小诺在电商平台上经营多个店铺,主要销售各种款式的包包。

不久前,一位买家购买了店里的一款包包后,申请了“七天无理由退货”。就是这个看似平常的退货请求,却引发了一系列让小诺意想不到的事情。

先是他在账户中,发现了一笔122.1元的扣款,扣款事由上标注着“运费补偿”。

按规定,商品重量超过一公斤,买家应当承担额外的运费,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前提下,商品质量不存在任何问题,所以这份“钱”怎么都扣不到小诺头上。

而更让他不解的是,这笔扣款,平台并没有事先通知。

为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小诺找到了平台的人工客服,想要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但平台的回应却十分有限,建议商家和物流公司沟通解决。

在经历了“上门取件无物流信息”、“没有申诉入口”、“对账表格有月度时限”等限制后,小诺深感此事没那么简单。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这种情况并非突发事件,在他的四个店铺中,类似的隐形扣款现象屡见不鲜。

比如,在不知道什么原因下,账户就被扣除了50元,用作消费者售后维权投诉赔偿。
再比如,客户服务态度方面,即便是正常的售后沟通,也被机器判定为态度有问题,扣除115元补偿消费者。
这些看得见的数据中就包含了各种各样原因导致的隐形扣款,难以想象,在日积月累的经营中,还有多少钱在不可查、不通知、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无声息被平台划走的。

小诺直言:“像我们这种日流水只有三四千的小商家来说,四个店铺的隐形扣款,几乎占据了营业额的10%,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面对这样的困境,小诺开始收集证据,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综合来看,小诺被扣掉的钱相比那些百万千万的罚款,不算什么。

但“隐形扣款”冰山一角背后,暴露的是整个平台商家的生存忧患。

“乱扣费”现象何时休?
近年来,某电商平台利用技术服务费、推广费、优惠券、售后补偿等规则隐形扣费商家的现象屡见不鲜,让不少身处其中的商家们愤怒不已,但很多时候又无计可施。

就拿平台经营标配——“技术推广费”来说,已经成为商家吐槽的重灾区。
据商家@ 菲菲和糖糖描述,她在某天下午将推广计划打开,不到30分钟,账户就被扣了46元,后台显示成交了342元。

可当她查看订单,却发现一个成交都没有。为了求真相,她找到平台客服,根据提示提交了计划开启操作记录时间、店铺后台订单截图后,客服给出的结论是:正常扣费!

她继续追问扣费逻辑,客服说按点击扣费,但后台一个点击也没有,随后客服又说是按曝光扣费。最终小二给出的解释是,由于上午成交了一单,属于间接成交,所以被扣费。
但她始终想不通,在未开启推广计划时的成交订单,为什么也要被扣除推广费。

于是她提起申诉,平台客服的回复是“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您放心,一定会给您尽快处理。”在等了五个工作日后,她收到了平台反馈的工单,处理结果是“申诉不通过”。

持续地申诉,拒绝,再申诉,循环往复下,商家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扣掉的费用也回不来了。

除了扣除技术推广费,平台也动不动就对商家罚款。

和客户聊生活态度,被平台定性为负向发言;极端的雨雪天气导致物流延误,商家也要扣除订单的20%赔偿消费者。

平台的不合理扣款,让商家有苦难言,对平台的不满也与日俱增。

据电数宝统计,2024年第四季度所有电商平台,收到投诉约3481件,其中,任意罚款占比7.62%,成为第三大商家投诉因素。
层出不穷的隐形扣费和不可理罚款,不断侵蚀着商家们的利润空间,尽管不断有人申诉、投诉,但往往耗时耗力,且收效甚微。

商家们急于寻找高效的应对之法。


面对乱扣乱罚,商家该怎么办?

如果商家遭遇了平台“隐形扣款”,要如何正确处理追回自己的钱?

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专家表示,电商平台此类行为可能违反了《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该条款明确指出,平台不得利用协议或规则对商家的交易施加不合理的限制或附加不合理条件,也不得向商家收取不合理的费用。

面对不公平待遇,商家也可以合理反击。

首先,平台内部申诉。商家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客服渠道提出申诉。在申诉过程中,商家还可以考虑向平台发送正式的律师函,以增强诉求的严肃性和法律效力。

如果内部申诉未能解决问题,商家可以选择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若电商平台违反了第三十五条,市监局有权对其处以5万元以上至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而向法院提起诉讼,可以作为备选方案。通过法律途径,商家可以要求平台退还所收的不合理罚款,争取到应有的赔偿。

虽然诉诸法律是可靠途径,但其也需要商家付出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据传,某些电商平台,收到全国各地商家投诉案件数量,已经“堆积如山”,需要28年才能处理完。

所谓,防患于未然,相比事后追讨,更高效的办法永远是提前预防。

想要避免被平台乱扣款,减少无形损失,商家们要学会“算账”,看隐形扣费都在什么地方。

具体步骤是,【账户资金】-【货款账户】-【账单明细】-【统计】-【支出】-【按月】,按照顺序点击后,会出现各种各样隐形扣费清单。

里边大致上包括,运费险,到货短信提醒,分账支出,退款优惠券,技术服务费费等,这些都是商家平时不太在意的项目,所以一定要定期对账。

商家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熟练掌握平台规则,并积极利用法律手段维权,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老板进群


进派代增长社会员群 聊增长、保利润
150+亿级、400+千万级 老板已加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