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恩数据
艺恩是泛娱乐大数据平台领航者,从电影数据情报为起始,并将产品与服务逐步渗透至泛娱乐产业;通过数据洞察驱动行业变革;整合多屏终端消费数据,为市场洞察、项目孵化投资、营销发行、渠道经营提供策略支持和运营辅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DA数据分析师  ·  Deepseek来袭,数据分析师会失业吗? ·  2 天前  
CDA数据分析师  ·  CDA数据分析就业班02月15日(明天)开班 ·  昨天  
数据派THU  ·  NeurIPS 2024 |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艺恩数据

数字说话|电影有没有情人节档?电视剧有没有春节档?

艺恩数据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19-02-17 14:31

正文


《流浪地球》一骑绝尘,空留《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等一众大片望尘莫及。虽然涨幅不大,但2019春节档依然创造了票房纪录。

但另外一边,由于票价高企,观影人次的下降近10%。很多跃跃欲试的小镇青年都被排除在了电影院之外。

有没有不花钱的过年方式呢?刷剧!

春节假期在家看剧也正在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那么无论是剧集还是综艺,到底有没有春节档呢?究竟什么样才能算作一个大的档期呢?

真问真答:电视剧有没有春节档?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亦或是网剧、网络电影、网台综艺等等),如果要称上一个档期,首先要有足够的新作品、票房(或收视、点击),而且要对观众收看习惯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从五大卫视和三大网络平台的播出情况来看,在春节档内(除夕-正月初六)开播的剧仅有《国宝奇旅》《四大才子》《主妇也要拼》《天真派武林外传》等少数作品,四部作品中播映指数最高的《国宝奇旅》播映指数也只有49,很难构成一个档期。


而从播映指数情况来看,几部头布剧在春节期间(2019年第5周)的播映指数不升反降。其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87.3降至86.4,《鬼吹灯之怒晴湘西》从78.3降至73.3,《小女花不弃》从72.1降到了70.0,《奈何boss要娶我》从67.2到了67.1。


而从观看度(注:观看度是衡量一段时间内观众在某一影视内容上的观看情况的数据)来看,情况则有所改变。以上谈到的4部剧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前一周的88.7到了86.6;《鬼吹灯之怒晴湘西》从78.7到78.2。

《小女花不弃》和《奈何boss要娶我》都有一定幅度上升。《小女花不弃》从83.1上升到了83.7,《奈何boss要娶我》则从73.5到了76.0。


剧集播出阶段,辐射年龄段等方面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这些结果的最主要原因。但无论是哪个数据,我们都可以看出,剧集的播出情况并没有因为春节的到来而有明显提升。

最后一个还要参考的因素就是观众的习惯。虽然今年春节也有很多平台和片方做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爱奇艺、腾讯等推出的会员活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春节特辑,《奈何boss要娶我》的加更等等,但总体上掀起的水花并不大。


有了这样的判断,我们可以再将目光转移到最近的另一个档期——情人节档上。

情人节档:已经被打造出的新档期

情人节是一个文化舶来品。在中国既非公共假日,又非传统节日,且每年都会在春节前后,很多时候都会淹没在春节档期中,亦或是在春节后的电影淡季中。所以虽然很多商家都会挖空心思,力求在这一天做足文章,但院线电影的档期中却鲜见“情人节档”的提法。

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数据,就不难发现,“虽然嘴上说没有,但票房依旧诚实”。我们选取了2017年-2019年连续三年的情人节票房做了一个对比,这三年的情人节刚好都是工作日。


可以清晰的看出,情人节当日票房都要比前后一天的票房高出很多。特别是2018年,尽管临近春节,但主打浪漫题材的春节档电影《西游记女儿国》特意提前两天做了电影,结果当日便获得了1.8亿元的票房。当年2月14日票房是前一天的4倍,后一天的8倍以上。

其余两年则分别有3部和4部爱情题材电影,且这些上新电影当日总票房都在1亿元左右(2017年1.39亿,2019年0.99亿)。特别从2019情人节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一吻定情》《今夜在浪漫剧场》《五十米之恋》浪漫元素都更加凸显。特别是《一吻定情》从台词中就有很多情人节元素,显然是专门为情人节设计的。


但从表中也不难发现,情人节当日的票房冠军并非都是爱情片。2017年的《极限特工》以及今年的《流浪地球》都是当日最火爆的电影。可见虽然这一天电影消费的主要推手是情侣,但在选择电影时,大家都非常理性,绝不会单纯只选择爱情电影,而是会根据电影口碑等综合考量,选择两人都可以接受的电影。

也有人因此而认为情人节档名不符实。但既然《红海行动》《流浪地球》这种非合家欢的电影可以称雄春节档,非爱情题材电影占据情人节档似乎也并不奇怪。既然观众有消费需求,只要满足需求的电影就都是合适的。应景的电影当然要有,但最终表现就要听凭市场的选择了。

可以看出,从作品数量、经济效益还是观众的消费习惯上,情人节档都已经是一个独立档期了。这也是商家通过不断宣传,最终让消费者凝结共识的结果,算得上是“无中生有级别”的成功营销案例。

实际上,全年还存在很多“待开发”的档期,比如中国的情人节七夕,“双十一”,圣诞节等等。这些“节日”都在年轻人中间有广泛的认知,“群众基础”十分牢靠,并且都已经被其他行业的商家打造成了“商机”。


农历七夕之前就曾经引起过许多商家的注意,但却并没有因此诞生专门的电影档期。无论是2018年的《精灵旅社》《快把我哥带走》还是2017年的《二次初恋》影响力都还稍显不足,更没有实现“量身定做”。另外一个“重要节日”——“双十一”在造就无数电商奇迹的同时,却始终无法引起电影行业的任何重视。在时下这个“单身族”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种情况完全是可以通过合适的营销而改变的。

更多文娱行业资讯,可点击小程序了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