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法国艺术家杜尚从商店里买了一只小便池,并且用马克笔签上了自己的化名和日期。
随后,他将这个命名为《泉》的日常用品送到独立艺术家展览上要求展出。
结果遭到了独立艺术家协会的拒绝。
但事情并未因此结束。杜尚的这一举动引发了艺术圈的激烈争论——
一个没有任何创造性的日常生活用品怎么能跟艺术扯上关系?艺术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一百年后,
马塞尔
·
杜尚已经成为西方现代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
。
但无论是艺术圈还是普通人
,
围绕着
这些
特别艺术表现形式的讨论依然没有停止
。
但这些“平平无奇”的画为什么能拍出难以置信的高价?
比如巴尼特·纽曼在
1953
年创作的《
Onement VI
》,看起来就是蓝色背景中间画了一根竖线。但在
2013
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竟以高达
4380
万美元被一位神秘买家拍走。
《
Onement VI
》,
1953
年,
巴尼特
·纽曼
罗伯特
·莱曼在
1961
年创作的《无题》
(
Untitled)
,看起来就像一张白纸,但在
2014
年纽约苏富比更是拍出了将近一亿人民币的价格。
其实,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它们充满了构思、开拓和颠覆。正如罗伯特
·莱曼所说
“
画什么不是一个问题,如何去画才是
”
。
那些看似白色的色块,其实是各种颜色混合叠加的结果。不同的画布材质所对应的绘画材料也十分讲究。所以看似简单的画作,其实是画家通过不同的笔触、细腻的纹理和对于空间概念的把控,将艺术带向更深思考层面的巧思。
所以如果你深入了解下去,现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领域。
这个时期的很多艺术家用十足的“叛逆”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在他们那里,经典名画也能拿来搞创作。在蒙娜丽莎海报上加两撇小胡子,《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就此诞生。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1919年,
马塞尔
·
杜尚
《金宝汤罐头
》,1962年,
安迪
·
沃霍尔,
许多艺术作品中有现实生活中见不到的奇幻瑰丽。钟表可以变得软绵绵的,睫毛、鼻子和舌头可以组成如此奇异的组合。
艺术家们对于色彩的运用,可以极致、奔放、前卫、自由。这种色彩解放,也展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马蒂斯的画中,观者能看到红色和绿色的人脸,在雷诺阿的作品中能看到对于光影的绝佳展现。
这些令人迷惑不解、创意大胆的作品,恰恰破除了人们在看画时首先会问
“画得是什么”的习惯。
当剥离了人们对于美的审视
,
他们的眼光才能真正聚焦在艺术本身
。
现当代艺术作品也暗藏着艺术家的野心——
他们的作品不再出现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神话题材,而是把神拉下神坛,更关注人本身的可能性。同时也在对一些既定观念做出反抗,颠覆以往人们对于艺术的定义。
当然,脱离创作动机和画家语境去看待这些作品,罐头还是罐头,长胡子的蒙娜丽莎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孩子的恶作剧。
也因为有了这个门槛,也就衍生出人们对现当代艺术的诸多疑问:
有些作品既看不懂,也不美,为什么会卖出天价?
毕加索、杜尚、达利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价值到底在哪?他们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
让人应接不暇的野兽派、立体主义、印象主义、达达主义等术语和主义都是怎么回事?
在美术馆欣赏展品,应该从何处入手?
……
基于这些问题
。
这次,我们请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
张敢教授
开设了
《张敢
·看懂西方现当代艺术》课程。张敢会从现代艺术的源起、发展讲起,讲到后现代艺术,再到当代艺术
。
从时间线出发
,系统且全面地
为你梳理现当代艺术中的各个艺术流派
。让晦涩、难懂的艺术变得有趣、易懂。
课程还会涵盖莫奈、塞尚、梵高、蒙克、毕加索、杜尚、夏加尔、
……
村上隆等
30+
艺术大师,
60+
艺术名作,带你全方位了解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全貌。
扫描图片二维码,即可订阅
《张敢·看懂西方现当代艺术》
👇
张敢是一位专业的艺术史研究者,他曾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老师、英国剑桥大学美术史系的访问学者。从2002年至今,他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文艺复兴艺术史。
“当你面对这些作品时,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在讲课的时候会把这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讲给学生。”
张敢的学生范围之广,他既给清华大学专业的美术史系学生上课,获得过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也给中学生讲述普及型的美术鉴赏课,给高中生写了一本《美术鉴赏》;还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尤伦斯艺术中心等地,给普通美术爱好者做艺术讲座,写了本通识类艺术书籍《外国美术史简编》。
他的课
内容详实专业
,而且还因为
讲课幽默风趣
,获得众多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