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0205:双子做全新的自己 摩羯提高适应能力 ·  3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分手后还能破镜重圆的星座 ·  3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0206:白羊避免冲动消费 射手要保持冷静 ·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广州员工奴性事件 ·  昨天  
鸿洋  ·  关于 2025 副业探索,DeepSeek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工作10年,我想谈谈工作的意义

曹将  · 公众号  ·  · 2024-02-29 20:16

正文


作者:曹将

编辑:泽涛


今年刚好是工作第十年,我想聊一个以前不敢碰的话题:工作的意义。


注:本文讨论的是「在企业内的工作」。


01


一种思路是:我出卖我的劳动力,企业支付薪酬。


这个逻辑的基础是价值交换,类似于我们日常买商品,我们用金钱购买生产这个商品的所有成本和利润。


在这个逻辑下,个人的最优选择是: 付出最少,收获更多。 所以,比较好的工作方式是:


1.付出端:能摸鱼就摸鱼,能推脱就推脱。

2.收获端:争夺更多的表现机会,继而能拿到更好的绩效。


当然,这个思路有一个挑战,就是: 背调。


这类似于大众点评和淘宝评价,你做得怎么样,下一家单位可以通过专业机构了解。所以,无论简历写得多好,都有方法来核实真伪。


02


另一种思路是:工作不只是工作。


工作并不简单只是一种买卖关系,它是一种更广义上的关系。


1.个人角色


我们的角色很大程度是由工作定义。


比如出去介绍自己,大多数人都会说「我是 XX 公司员工」。


即使是一些离职做自媒体的人,他也不忘在简介里说「 XX 公司前员工」。


2.社会关系


顺着角色往外展开,工作也是社会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他人因为你的角色对你感兴趣:


· 可能是好奇,比如你是某大厂员工,大家想了解大厂的收入和压力;

· 可能是利益,比如对方想跟你们公司有来往,所以把你当作关系链的一环。


总之,公司赋予个人的角色是社会关系的重要元素。


之前参加过一场聚会,明显感觉到,来自「字节」「小鹏」「微信」等公司的员工会受到热情 关注,比如大家会主动上前加微信,话题也会围绕这些企业相关的热点展开。


3.自我管理

很多人会说,厌倦了有压力的工作,想追求更自由的生活状态。

但当他们真的离职了,之后的生活先是放松,然后就是浑浑噩噩地度日。

于是,有些人开始了「模仿上班」的节奏,固定的时刻去咖啡厅、共享办公空间,期待通过这种方式来调整节奏。

一般来说,公司为了让员工能更努力工作,会采取以下措施:

1.设置上班时间。
2.设置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3.安排管理者来管理。
4.召开晨会、周会、月会、年会。
5.日报、周报、月报。
6.招聘有「狼性」的员工,形成内部压力。
7.进行培训,讲如何提升执行力。
8.在各种场合贴上标语。

(不代表认为每一条是对的)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一定能按时做好各种事。

很少人真正拥有时间管理能力,否则相关的课程和书不会这么畅销。

而工作会规划一条边界: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

边界本质上可以让人对自己更有掌控感。

当然,肯定也会存在部分工作让人随时待命的情况,这其实会带来持续的慢性压力。人在这种状态下待久了,人会对工作重点失焦,同时无法管控自己的情绪,最终导致工作倦怠。

4.成长方向

我想说句个人感受: 其实我们少有人能做好个人的未来规划。

高考后选哪所大学和哪个专业,基本是父母或老师指定;找工作要去哪里工作,也基本是参考学长学姐的选择,或者父母 老师的建议;如果要寻找一辈子的事业,也很难有清晰的认识。

工作其实给了一个大致方向:在这家公司工作多少年,业绩不错的情况下可以走到哪个位置。

你清晰了,也就知道怎么提升:要提升什么能力,经历哪些项目,甚至是认识哪些人。

而如果没了工作,那未来很可能会失去方向感。

有一个关键词,叫做「胜任力模型」。你可以试着用这个词加上你的岗位,然后进行搜索,便可以看到对应的成长方向。

↑ 试试搜索你的岗位的胜任力模型

5.成就愿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