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00后孩子们被称为“数字原住民”,这一代儿童在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下成长。要让被多媒体包围的儿童获得健康成长,您觉得要点在何处?
李敏谊:
我们的研究团队前几年调研了北京市部分的师范的幼儿园,发现北京的小朋友跟美国的小朋友比,玩ipad的时间更多,而且他们花在多媒体的时间和花在其他活动时间几乎是一样。我们要承认多媒体对儿童的深度阅读有一定的意义,尤其在词汇增长方面有很多科学数据支持。同时科学研究也在支持,多媒体对儿童视力的负面影响,以及与于儿童多动症发病率的提升是否有关。
我们的研究发现,谈论多媒体,最终要谈的是家庭育儿实践的问题。国际上有一个基本共识,不建议给2岁以前的小宝宝看多媒体(包括电视),2到5岁儿童使用多媒体建议每天不超过1小时,且要有家长陪伴。此外,我们是不是可以呼吁,商界、业界的同事不要开发2岁以下儿童的多媒体阅读产品?在2岁以上的婴幼儿产品设计上,也要邀请更多科学专家、儿童阅读专家、教育专家一块参与,并在设计上把家长指导这部分嵌入到软件里?
可以分享一所在小学阶段反科技的小众学校——硅谷有一所K-5的华德福学校,最大的卖点就是里面没有任何的电子设备。这所学校在硅谷收费很贵,都是硅谷IT行业的父母送孩子过去。身处高科技圣地的硅谷父母这种“反科技”的教育选择,确实值得我们反思科技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也表明了他们选择守护儿童的童年,守护教育追求真善美的终极价值。反观目前国内很多父母把iPad当成“早教神器”,确实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