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转业干部移交安置工作,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尤其需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6年5月,中央专门下发《关于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优惠安置政策,特别是实施安置工作“四个放宽”的重要举措,拓宽了军转安置工作路子。军委政治工作部、中组部、人社部加大对军转安置工作指导力度,多次就落实安置政策、加强督导检查、组织专业培训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磋商,出台相关政策,解决矛盾困难。
各省市、各地区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牢固确立“四个意识”,以实际行动拥护和支持军队改革强军,结合实际研究出台了具体安置办法,提出了多项突破性优惠安置措施。陆军各级积极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联系,通过健全协作安置机制、畅通联系渠道、开展双拥共建等举措,协调抓好各项优待政策落地见效,着力营造军地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的生动局面。
——着眼体制转换优化军地协调新格局。新的领导体制下,过去大军区通过省军区协调地方安置的工作模式被打破,陆军及时指导各战区陆军与驻地省军区、地方党委政府建立“三位一体”沟通协调机制,落实情况通报、联合审查、合署办公、问题反馈等制度,先后赴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移交安置任务较重地区,与地方安置部门协调对接,畅通联系渠道。
各战区陆军领导机关充分利用下部队调研、走访慰问、召开军地会议等时机,主动向地方领导介绍部队改革情况和干部转业形势,争取理解支持;新疆军区采取军地联席会议形式,先后研究解决28个棘手问题;北京卫戍区在进京安置人数多、矛盾困难大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北京市支持,进京计划分配的转业干部,均妥善安置到公务员、事业编岗位和效益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去年,中央国家机关在编制员额大幅缩减的情况下,仍拿出700个岗位接收安置转业干部。河北、辽宁等9省领导公开承诺,坚决把转业干部接收安置好。江苏、浙江、广东、陕西、天津等省市,在提高安置质量上迈开更坚实步伐。
——紧盯重点对象走开协调推荐新路子。师团级干部、功臣模范和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以及特殊岗位服役的人员,在部队服役时间长、贡献大、奉献多,历来是中央明确的安置重点。各军以上领导机关,在对转业干部进行普遍推荐基础上,把这部分干部作为重点推荐对象突出出来,采取登门走访、主动发函、集中协调等方式,不失时机地向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推荐, 1831名重点推荐对象得到妥善安置,部分同志被安排到重要领导岗位。
东部战区陆军、南部战区陆军有关部门,还积极与国内知名企业协商洽谈,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搭建就业平台,823名自主择业干部与40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就业合同,14名自主择业干部高薪受聘于中国远洋集团。
——聚焦现实矛盾寻求问题破解新对策。军转安置工作涉及军地多个部门,关联因素多、协调难度大、相关政策杂,加之各地区对政策把握执行不够统一,安置周期过长、质量不够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陆军各级联手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正视矛盾问题,合力破解难题。
加强对转业干部思想政治和安置形势教育,认清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体谅国家安置困难,从而树立正确择业观,确立合理期望值;协调地方政府创新安置工作机制,引导转业干部到基层、到企业、到艰苦地区任职。贵州省明确到市州等基层单位安置的团以上转业干部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安排实职不得低于50%;督促地方加快安置进度,及时关注掌握转业干部安置情况,河南、江苏、山东等安置大省均实现年内安置,安置进度普遍提速;军地加大联合督导力度,跟进掌握重点地区、重点对象的安置情况,及时对岗位安排不妥、职务安排过低等不符合安置政策的作出调整,最大限度实现人尽其才、人岗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