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奥派经济学
最讲道理的经济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奥派经济学

精读《货币与信用理论》100讲:第74讲 由于持有者缺少信心而流回发行者的信用媒介

奥派经济学  · 公众号  ·  · 2025-03-26 23: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74讲 由于持有者缺少信心而流回发行者的信用媒介
米塞斯这一节的核心观点可以通俗理解为: 信用体系本质上建立在全社会对银行的信任之上,这种信任不是靠“技术手段”能维持的,一旦出现集体恐慌,任何应对措施都会失效
有人认为银行只要存够钱(兑换基金),就能随时应对储户的兑换需求。但米塞斯指出这是误解。兑换基金的设计初衷不是应对“恐慌性挤兑”,而是满足日常零星的兑换需求。比如一个农民偶尔来银行换钱,这种个别行为对银行毫无威胁。
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是一个“全有或全无”的 特点。人们对银行的信任不是“部分人信、部分人不信”的状态。只要有一部分人开始怀疑银行支付能力,信用媒介(比如纸币、存款)的价值就会直接崩塌,因为它们本质上只是银行承诺兑换的“借条”,而借条的价值完全依赖于所有人的共同信任。一旦信任破裂,这些“借条”就不再等同于真金白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