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由英国商业贸易部、重庆市工业文化协会、第一太平戴维斯联合主办的“探索工业遗存更新之路——2024英国-重庆工业遗存更新主题分享会”在重庆顺利举行的活动。来自英国和重庆的专家分享了各自在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领域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并探讨了双方在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领域合作的可能性。文章还介绍了活动现场发布的内容及各位嘉宾的发言要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活动背景
重庆是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工业遗产。加强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不仅是提升城市功能、延续城市记忆、丰富城市内涵的要求,更是满足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现实需要。
关键观点2: 活动主要内容
包括前瞻视野、领航致辞、专业融合、共赴未来等环节,以及由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市场传讯部负责人邵轶菁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区域事业部总经理共同发布的《中英城市更新白皮书》。还有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将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关键观点3: 专家分享
多位专家就工业遗存活化更新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进行了分享,包括如何依托工业设计,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关键观点4: 重要成果
发布了《中英城市更新白皮书》,这是由英国商业贸易部权威引领,携手第一太平戴维斯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专业报告。此外,第一太平戴维斯还与重庆市工业文化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关键观点5: 未来展望
双方将本着资源共享、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推动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促进重庆工业遗存文化交流,增强国际经验和在地文化的融合发展。
正文
日,由英国商业贸易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and Trade, DBT)、重庆市工业文化协会、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联合主办的“探索工业遗存更新之路——2024英国-重庆工业遗存更新主题分享会”在重庆三狼公园顺利举行。来自英国和重庆在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领域的行业专家,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探寻双方在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领域合作的可能性。
重庆是长江中上游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自1891年开埠以来,重庆工业在长达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中,积淀了大量包括生产厂房、办公建筑、设备工艺、重要文献等在内的工业遗产。加强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不仅是提升城市功能、延续城市记忆、丰富城市内涵,加强文化传承的客观要求,更是统筹产业发展与消费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满足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现实需要。
活动当天,
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李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级巡视员赵刚、重庆市工业文化协会副会长张晓阳出席并致辞。
重庆正在积极推动工业遗存更新,这对倡导低碳社会和工业遗产保护至关重要。英国在这一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重庆,英国企业也参与了包括鹅岭贰厂、重庆工业博物馆等在内的重要历史遗迹的更新工作。未来,英国和重庆仍有巨大的合作潜力。期待双方共同努力,保护重庆工业遗产资源,为后世创造可持续财富。”
近年来,重庆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重庆与英国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希望双方未来可以共同推动两地艺术家、设计师和学者的互访与交流,共同探索如何依托工业设计,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随着时代变迁,重庆工业遗产面临保护与更新并重的挑战。以本次分享会为契机,希望携手各方共同交流、深入探讨工业遗产活化更新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调动社会资源。为重庆的工业遗存保护和利用带来新的机遇与活力,为中英两国友好交流合作、文化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活动现场,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市场传讯部负责人邵轶菁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区域事业部总经理、总建筑师郭炜
重磅发布
《中英城市更新白皮书》
。这是由英国商业贸易部权威引领,携手第一太平戴维斯,以及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专业报告,是中英两国在城市更新领域的经验凝聚和智慧结晶。
在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李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级巡视员赵刚、重庆市工业文化协会会长崔树荃的见证下,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策略顾问部负责人朱锋与重庆市工业文化协会副会长汤波作为双方代表签署合作备忘录。
未来,双方将本着资源共享、诚实守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推动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促进重庆工业遗存文化交流,增强国际经验和在地文化的融合发展。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西区策略顾问部负责人李绅带来《由工业遗存到城市复兴》
的主旨演讲,他表示:
中国在城市更新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历史、尊重市场、同时积极借鉴西方成功发展经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重人文主义关怀,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在发展物质工业遗存的同时要加强对非物质工业遗存的发掘和利用,最大化利用工业遗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通过规划设计策略、商业发展策略及可持续运营等策略逐步推动工业遗存更新向着全生命周期、多业态组合、多功能协同与全龄友好的方向进行发展,从而有效激发工业遗存更新的价值转化。”
重庆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名誉主任何智亚
在
《重庆工业遗存更新案例探析》
的主题分享中表示:
要区分好遗产和遗存的关系,工业建筑遗存应区别于遗产、文物,因为它们一般体量大,占地范围大,建筑物、构筑物面积大,投入资金量大,维修维护难度大。对它们的保护不能像对待珍贵的历史文物一样,守旧如旧,严密保护,划出控建区、协调区等。应该将这些工业遗存融入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威尔金斯艾尔建筑事务所总监Matthew Potter以《城市遗迹活化与历史风貌留存与发扬的英国经验——老建筑、新活力》
为主题分享,他认为:
通过创新、协作和良好的设计实现建筑、工程和技术的融合,可以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历史建筑物不需要作为历史纪念物进行保存,应该去思考设计如何应对变化,允许不同的事件发生,并不断地创新发展、共同成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少花钱多办事,兼顾优雅和经济,这不仅适用于工业遗存更新,同样也适用于现有存量建筑的活化利用。”
重庆设计集团总建筑师徐千里在《重庆工旅融合的实践》
分享中表示:
工业遗产是重庆城市文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业遗产不能够孤立、静止地进行保护,而必须把它们放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中,进一步加强工业遗产与城市的协同发展,结合在地文化特色进行保护和开发重塑,为它们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同时,对工业遗产的研究需要更加注重整体性,不仅专注于区域内的工业建筑,也要考虑到工业景观及工业遗产在当地社区的影响力和适应性。”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SEEVR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张巨在遥远的英国带来《沉浸式,数字化体验赋能工业遗址改造》
的线上分享,通过对XR技术发展的梳理引出沉浸式数字化体验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展现技术的发展如何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新场景与新体验。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