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力度守住行业风险,持续改善房地产融资环境,无疑是“稳楼市”的重要推动力,但“稳楼市”的底层逻辑是供需平衡,产销适配。
鉴于此,多措并举激发交易活力之际,调整供应结构,要同步跟上。从当前施政主基调来看,核心方向是优化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
2024年9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提出“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具体举措,首次提出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
“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赋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这是重大的突破和亮点。”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郭翔宇认为,这意味着定价机制层面,各地可综合市场环境、资产属性、企业及政府资金等多方因素,一项目一议灵活定价,或将加速消化存量房产。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预计,未来配套政策将继续完善打通卡点,在此过程中,基于较大的库存规模以及谈价空间,收购存量商办项目或更具备可操作性,也是盘活商办用房的有力方式。
对于收储后存量房的用途,严跃进表示,很多地方两会都提及对收储存量房的用途方面的调整,比如,湖北大学收购商品房作为学生宿舍,郑州探索存量房转型文旅项目,海南试点康养用途等均为地方实践提供新思路。
与此同时,导致存量房收储推进的另一个难点,资金问题也有望得到纾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这意味着,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的资金将更加丰富。
盘活存量还有另一资金,时隔五年重新启动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近期备受市场关注。开源证券地产建筑首席分析师齐东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土地和存量房收储有望成为专项债重点支持的方向。”
从地方实践来看,多地已陆续展开相关工作。广东于2月份发行超307亿元专项债券用于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河南、安徽、辽宁、贵州等多个省份也在202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存量商品房收储。
在积极盘活存量的同时,也需优化增量,以保持市场供需平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同时,首次明确指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对于库存量较大的地区或片区,新增土地供给或将明显缩量,从源头上改善市场供求关系。”陈文静表示,明确提出“好房子”概念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城市因地制宜出台细化政策,完善“好房子”设计的相关标准规范。
不少房企早已在探索如何建造“好房子”。佛山市睿住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冬娜表示,公司开发的MiC集成空间产品实现了主体结构与内部装修的一体化,近90%的工序在工厂内完成,有效降低了施工噪音、建筑垃圾,同时达到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综合运用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等方式,打造健康安全、舒适适用、绿色低碳的品质住宅。
绿城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住房城乡建设部调研客户提出的核心痛点,公司通过优围系统、适恒系统、智慧系统、产业内装等技术支撑,封装出七大引领型产品系,这些产品系已相继在杭州、南京、苏州、义乌等地落地。
“以往消费者选择空间有限,房企推出的新房市场接受度较高,如今购房者更加注重住房品质,倾向于多方考察和对比。”广东某房企负责人感慨道,未来房企不仅要注重产品质量,更要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只有打造真正能打动购房者的优质产品,才能够在行业“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