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武大本营
军武大本营,以敏锐视角剖析当代社会。我们拒绝以“震惊”“吓尿”等轻佻字眼忽悠众人,输出高价值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书  ·  人到中年,千万不要入戏太深 ·  3 小时前  
简单心理  ·  结婚10年依然深爱,看看这20%的人做对了什么 ·  13 小时前  
武志红  ·  你内心深处,有什么未解开的心结 ·  2 天前  
壹心理  ·  为什么你一和父母说话,戾气就很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大本营

加勒万河谷战斗视频刷屏,这10个重要细节,你看懂了吗?

军武大本营  · 公众号  ·  · 2021-02-21 13:56

正文

中国边防军人,不退!


2021年2月19日晚,中国官方媒体《军事报道》栏目向全世界公开了一段中国边防军人不畏强敌,英勇奋战的纪实短片,这部8分40秒的短片一经播出,就迅速通过网络传遍了整个中国。


▲在各个网络平台,这段视频都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许多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这部短片虽然在时间长度上来说,算不上大作,但其透露出的信息量却绝对不小。短片搭配2月19日早上中国官媒发布的文字版报道《英雄屹立喀喇昆仑》就可以解读出许多关于那场战斗,关于中印对峙现状的关键信息。


下面,我就给大家谈谈,我看出的细节:


1

祁团长和英雄们的壮举,远比文字描写的更加英勇


在文字版的报道《英雄屹立喀喇昆仑》当中写道:“祁发宝张开双臂挡在外军面前,大声呵斥:‘你们破坏共识,要承担一切后果!’同时组织官兵占据有利地形。”


看了视频才知道,现场的情况要远比文字描写的更加壮烈,祁发宝团长和英雄们阻拦的,不是几个、不是几十个、而是足足几百个手持棍棒来势汹汹的外军。



在数量优势如此庞大的敌军面前,只身向前,张开双臂怒斥敌军的英勇行为,我想了想,大概只有《三国演义》小说中“当阳桥前一声吼”的张飞可以比拟。


事实向我们证明,人民军队的指挥官,就是现实中的传奇英雄。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祁发宝团长身为一线指挥官,亲临险境,会不会太大意了一点?


对此,我是这么看的,一线指挥官亲临最前线,确实存在风险,但是作为人民军队的指挥官,祁发宝团长对自己麾下的指战员有充分的了解。


一是他知道,凝聚着我军官兵上阵杀敌的不是严厉的军法及对长官个人的效忠,而是保家卫国的崇高使命,自己以身作则,哪怕出了意外,我军指战员也绝不会因为指挥官的陨落而溃散,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自发的恪尽职守。


二是他知道,自己团内的战士们平时的训练水平十分扎实,主观能动性足够高,身为精锐的他们不会因为少了一个指挥官就不知道如何协同杀敌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军的指挥替补体系足够成熟,即使在祁发宝团长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也能继续作战,并在敌军重围之中,抢出指挥官,并在之后的夜战中彻底击溃敌军。


▲就连我军的军犬都知道奋勇争先


相比于祁发宝团长的“跟我上”对面当天死亡的印度上校就是典型的“给我上”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当天 外军 的溃败完全在情理之中。


2

冲上来的印度士兵当中,可能有“二鬼子”


所有看完视频的人,应该都留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冲在最前面的 外军 ,既不是 外军 的高级指挥员,也不是一般的 外军 士兵,而是一个面相肤色明显和其他 外军 有区别的,类似中国人的人。


▲第一个朝着祁发宝团长扑来的外军


他是什么人呢?一开始我觉得可能是“印藏特种部队”的二鬼子。以前我曾经专门写过这支部队的文章《 一支“流亡藏人部队”,正在中印边境帮着印军跟中国对峙?真相是...


后来有网友将他人肉出来,这个人是印度那加族人 ,我特意去翻了一下之前印度公布的当天冲突中被打死的 外军 官兵的照片,很遗憾,我没有在印度官方发布的死亡相册当中看到他。


在之前的边境冲突中,确实曾经看到过二鬼子的身影,对于叛国者,不要手下留情。


3

“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中国“狭路相逢勇者胜”往往被用来在战前激励士气,然而在去年6月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当中,“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字面意思。


▲可供站人的干岸实际上很窄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加勒万河谷是典型的“绝地”,两侧高耸的悬崖夹着一条水量不小的冰河,能够供人站立的河岸,并不宽阔,甚至可以说十分的狭窄,在这种地形下进行冷兵器格斗,穿插包围之类的“取巧”战术都没有施展的空间,唯一的办法就是“死磕”。字面意思上的死磕。


哪一方先在正面死磕中支持不住,哪一方先溃败,那么他们就会被胜利的一方在崎岖的河床上追杀,并且稍有不慎,就会被打进冰冷的河水里淹死或是冻死。


▲在之前前线流出的视频当中

我军就正面击溃过外军


4

当天冲突中的外军人数, 起初绝不止数倍于我军


在文字版的报道当中,对当天外军的数量描写是这样的:


“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


“官兵们组成战斗队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对峙。”


——引自《人民日报》《英雄屹立喀喇昆仑》


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但看了完整版视频之后,依旧被震惊到了,印度军队那天出动的人数,完全可以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印度官兵的队伍,一直延伸到了河谷那边还看不见队尾。


▲那个死掉的外军上校,应该是把自己

能动员的部队基本都动员了


相比之下,视频中在战斗初期出现的我军指战员的数量,也就是大约一个排的水平。


▲在前期战斗当中,我军战士的数量

充其量是外军的一个零头


因为数量有限,所以我军战士在接敌时因地制宜,采用了一字横队的战术,抢先以横队在狭窄的河床上形成了防线,这条防线虽然单薄,但是占住了河床, 外军 的人数优势虽然显著,但是也只能在狭窄的接触面上同我军死磕,这样就限制了 外军 人数优势的发挥。


5

我军士兵在械斗中的个人防护要明显超出外军


我军人数虽然少,但是有一样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我军士兵的个人防护水平明显要普遍超过当天来袭的印军。


从视频中可以发现,我军指战员除了少数先期与敌谈判的首长以外,其余的战士普遍都配备了专用的防暴格斗护具。


战士们除了轻便但是防护面积较大的护甲以外,还普遍配发了装有透明面罩的全防护型头盔。有了这个头盔,我们的战士在近身格斗当中就会获得不小的优势。


▲我军出征的战士

可以说是全副武装


而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我们的指战员们还在一般的装具之外,套了一条专门的“背带裤”,这条裤子应该是防水的,专门用来适应“下水”(趟河)作业的。


▲正常装具之外 专门套了一条裤子


▲应该就是淘宝上这种功能的“下水裤”


相比我军从头到脚的全副武装, 外军 的防护水平普遍要差很多,除了冲在第一排的 外军 有盾牌之外,其余的 外军 普遍只有老式钢盔和长棍。


▲大部分外军的装备都十分简陋


装备优势,也是我军可以以少敌多,击溃 外军 的重要加成。


6

双方进行了大规模的夜战

我军增援部队在夜战中击溃 外军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我军增援部队赶到之后,同印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夜战,在寒冷的高原,使用冷兵器对敌人发起夜间攻击,无疑极为考验每一位战士的勇气和技能。


没有勇气,就无法冲进充满危险的未知的黑暗里将敌人击溃,没有足够的训练,就无法在一片夜暗的混战中保持队形。


▲从夜战画面来看,我军是夜间进攻方

士兵全是向前冲的


为了在夜间有效控制部队,我军各级指挥员使用了简单但是有效的办法,哨子。在那种环境下,越是简单可靠的手段,就越能发挥作用。


▲在夜晚的肉搏战中

越是简单的方式,越有效


7

运20大型运输机

已经可以在高原前线执行任务


在运载烈士遗体返回后方的过程当中,我军出动了运20大型运输机,这表明,我国国产的大型运输机已经可以在西部战区的高原地带执行一线任务了。


在真正的战争当中,这些运-20将满载弹药、后勤物资或是全副武装的士兵。


▲国产大运运送英灵


8

加勒万河谷战役之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