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无往不利
投资,相时而动,方能无往不利,讨论房产,股票基金,互联网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开年最强大风,打工人今天被吹傻了 ·  2 天前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亚冬会今晚开幕万众期待! ·  2 天前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亚冬会今晚开幕万众期待! ·  2 天前  
阳泉日报  ·  《哪吒2》,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3 天前  
阳泉日报  ·  《哪吒2》,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3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事业编|北京电影学院招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无往不利

股币双杀忆往事

无往不利  · 公众号  ·  · 2018-02-07 06:25

正文

股币双杀忆往事


最近股币双杀,好多微信群里哀鸿遍野。

这种情形,实际上太常见了,牛哥根本就不认为是个事,反而号召定投指数基金的朋友们逐步加仓。

之前我就讲过普通人想在股市挣钱,就定投指数基金好了,结果阅读量那个惨淡。

关于数字货币,之前也在圈子里预警过,注意日期:

然后,不停的有人问为什么,为什么?

要解释清楚,那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楚的。

建议去回顾一下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一定印象深刻。

这个我觉得是很多投资人必须重点学习的一课。

阳光之前,没有新鲜事。


很多年前,就是2012年左右,我的一位下属要离职。

客观的来说,这位下属很聪明,技术能力确实不错,人也能吃苦。

谈到离职原因的时候,他说,现在公司太辛苦了,他自己也比别人更拼,所以经常很晚回家。

他家就他和他母亲两个人,挤在60多平米的房子里,每次回去很晚,打扰母亲,他想换个轻松的工作。

我对他讲,你要离职,我也不劝你了,你已经坚持这么久了,你能不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因为公司这块业务马上要大爆发了,同时可能要派发原始股了,到时候拿到原始股,躺着挣钱不好吗?

同时,我也透露了一些买房的心法,现在大家都知道了,2012年楼市有一次小爆发。

其实,我主要是因为他人不错,技术也不错,家中居住条件又差,才传授的。

并不是因为一定要留下他。

你们猜结果如何?

他根本就没听我的,而是去了另外一家公司。

原来,他离职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和我说的那些,而是另外一家公司开的工资更高而已。

他以为我跟他讲的话是忽悠他留下来。

后来,他在另外一家公司也干了几年,又嫌没有发展前途,又离职了。

反复几次之后,年纪终于大了。

你们知道,IT这个行业,如果你在年纪大之前,不努力成为专家,不站稳一个位置,对于公司来说,性价比就很低了,外面多的是年轻人来替代你的位置。

我相信这点,也会很多人质疑,我只回应一句:

厂家和厂家竞争,打工者和打工者竞争。

最后,有一年,一个项目招类似临时工这样的员工的时候,名单报到我这里,我看到了他的简历,而和他同期的员工,早就买了大房子和好车了。

天差地别,就这么一念之差。

我不知道他是否会想到那个我和他谈话的下午。

这个例子,还是不够极端的,极端的是明知被坑了,还死硬的。

我的一名亲戚,非要买一个远郊坑盘,死活劝不听,后来还是买了,结果被坑了。

那不是说千年不涨的那种坑,是根本就交付不了的万年坑。

回过头来,这位亲戚,先是否认我提醒过他,后来,我调出了聊天记录,他又说我讲的不够详细,说我讲的只是远郊盘不能买,没说房子交付不了。

这根本就不是重点,好吗?

还有,以前在互联网群,大家都是比较客气的,争论其实比较少,大概是熟人多的缘故。

房产类的微信群,形成了另外一个奇观,两个人为了两个不相干的城市或观点,能争论的面红耳赤,最后甚至互相谩骂。

之前我在房产类微信群还经常发言,其实我就是说说自己的看法而已,并没有想和任何人争论,往往会出现反驳我的人,根本不认识,也不知道哪里惹到他们了,反驳的人还经常得到很多人的拥护。

一年之前,我记得很清楚, 我当时讲,房产不会大跌,要买赶紧买,外汇管制是单向的,不会存在房产资金套现逃往海外的可能。

结果,有个女生坚持,房产要大跌,资金要逃往海外。

她为啥那么坚持,就是因为看了那个什么大雄文那篇文章,支撑她的逻辑是她任国企高管的朋友很相信那篇文章。

她还说,多的是方法汇到海外,得到大量群友的支持和拥护。

接下来,外汇管制就严起来了,我不知道,她是否比王健林先生更有本事。

于是,我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人根本不可能被说服,只能被天启”

那么,我们怎么避免自己进入到这种状态,成为一个封闭自己,拒绝接受外部信息的人呢?

我一般是这么做的,对于投资方面的观点,就是从正面、反面、侧面去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正面:就是看看别人的这个观点,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在实战中得到检验,正面评价是什么?

反面:就是反对这种观点的人,是什么逻辑?是否有道理?与事实是否相符。

侧面:就是第三方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比如价值投资、甚至进化论都有很多正面、反面、侧面的三方观点,看得多了,自然形成自己的思考。

有的时候,别人一句话,有价值就值了。

最后,我们怎么对待这些封闭的人呢?

答案是:做好自己,珍惜生命,创造价值。

挣自己的钱,让别人去争论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