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你看了春晚么?你觉得今年的春晚好看么?
不管你觉得好看,还是不好看,春晚终究是属于所有人的春晚。无论台上台下,这份热闹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春晚的仪式感,是平凡的温暖
,岁月的年轮转了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每年除夕夜,一大家子人一起看春晚,围炉夜话,就是最温馨的时光。
从1983年开始,春晚陪伴我们整整走过了43个春秋,今天,为你整理了春晚40年那些让人难以忘却的片段,一起重温当年的精彩瞬间。
第一届春晚很潦草,很简陋,但这并不妨碍这一年的春晚成为大家票选最喜欢的一届春晚。
事情还得从1983年除夕的那天下午说起,当时广电总局的旧礼堂里搭起台子,铺上了地毯,布置了一下舞台,第一届春晚就这样开始了。
节目的主持人都不是专业的,两个是说相声的,一个是演默剧的,还有一个是演员。
这个演员就是刘晓庆。第一次做春晚主持人的刘晓庆,穿着在香港女人街花了五块港币,淘来的红色修身翻领衫,成了当晚最闪亮的明星。
在那个尚不开放的年代,饱满鲜亮的红色和刘晓庆灿烂的笑容,成为人群中的一抹亮色,也让这件后来被称作“晓庆衫”的衣服,成了第一代春晚爆款。
之后,“晓庆同款”从裁缝店和供销社进入全国千万家庭,这是春晚第一次展现它无与伦比的带货实力。
第二届春晚,新增了港台的演职人员。28岁的香港歌星张明敏,穿着一身浅色西装出现在舞台上。
主持人看出他的局促,让他讲几句话缓解紧张。
张明敏说:“我不会讲话,不如唱首歌给大家听吧”。他一连唱了三首歌,最令人感动的是那首《我的中国心》。
那时候的香港还未回归,两地民众难免有些陌生尴尬,但那首《我的中国心》响起时,所有人都明白,我们是流着同样血的同胞。
这一年春晚舞台出现了第一个讽刺类小品《送礼》,演绎人员是李婉芬、周国治。
周国治饰演一位为获取下海经商许可而试图行贿的商人,携厚礼拜访赵、钱、孙、李四位局长。
李婉芬则一人分饰四角,每个角色都让周国治的行贿计划受挫。
小品中的周国治想办一个私营企业,他最需要的是以执照为代表的经营许可。
此前一年,私营经济刚刚开放,制度尚不完善,所有有很多不法商人在钻空子。
这一年,红遍台湾的费翔登上春晚,演唱了那首后来爆火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舞台上,费翔又唱又跳,给当时保守的舞台注入活力。不用刻意端着动作唱歌,随性洒脱,更显魅力。
春晚之后,上至70岁老人,下至五岁孩童,都在哼着这首新颖的流行歌。费翔,也成了实至名归的第一代国民偶像。
春晚过后,费翔被台湾“封杀”了14年,但他自己说,“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比如我跟家人的情感。这件事我到今天也觉得值得做,不后悔!”
一个是中国动画片中的经典角色,一个是迪士尼动画中的经典角色,当孙悟空遇上唐老鸭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988年春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春晚中给全国观众奉献了一个5分钟的短动画片——《孙悟空与唐老鸭》。
故事情节很简单:孙悟空邀请唐老鸭在除夕夜来家做客吃饺子,但唐老鸭没带礼物上门,引发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当时,改革开放有好几年了,中外在各方面都有接触,这必然导致了中国和欧美文化习俗之间,或碰撞、或吸引出的火花。
时至今日,由陈佩斯、朱时茂身这对黄金搭档带来的小品《主角与配角》都是豆瓣评分最高的春晚节目。
小品讲述了饰演“叛徒”的陈佩斯为了当上主角“八路军”,耍尽了各种小聪明,在他的软缠硬磨下,终于心想事成,可最后因形象、习惯等问题又不自觉地回归了“叛徒”的形象故事。
剧中陈佩斯有一句经典台词,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浓眉大眼的朱时茂也叛变革命了!”
这句话之所以“笑果”十足,就在于它讽刺了人们“以貌取人”的刻板印象。
1993年,实行了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宣告终结,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成为历史,市场经济正式拉开帷幕。
于是,1994年的春晚上,冯巩和牛群在相声《点子公司》里讨论如何发家致富。
牛群扮演的点子公司经理,专靠为他人出点子过活,为企业与个人出了很多高招的同时也出了不少歪点子。
小品女演员或许有千千万,但“小品女王”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赵丽蓉。
这一年的春晚上,68岁的赵丽蓉和巩汉林表演了小品《打工奇遇》,将二人的小品演艺生涯推向巅峰。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啊?听我给你吹……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
这个小品讽刺了市场经济初期假货横行、虚假营销的现实,体现出国人对货真价实商品的肯定和期盼。小品结尾,是赵丽蓉用毛笔字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字。
可是,你要知道,赵丽蓉从来没上过学,也不识字,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她从零入门,狠狠苦练,硬是一周之内就按时完成了任务,并且写得字迹端庄,豪放有力。
这年除夕夜,群星共唱《公元1997》,这是为迎接香港回归而创作的一首歌曲。
100多年前,香港沦丧;100年后,香港将要回归祖国的怀抱。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有的人终究没等到1997年香港回归的那个夏天。
那个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抱憾离世。
这一年,扎着两个丸子头的王菲和那英同台演唱,留下了经典曲目《相约九八》。
这是王菲在香港走红后第一次登上春晚,也是和那英的第一次春晚合作。当时导演让那英跟王菲唱一首歌,她们俩什么都没想就答应了。
那英声音干净醇厚,王菲声音亦真亦幻。
两人珠联璧合,互相成就,铸造“一曲双天后”的乐坛奇迹。
那天过后,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哼唱“来吧来吧~”。
在春晚的历史上,你一定避不开两个人的名字:赵本山、宋丹丹。
这一年,是两人初次合作,表演的小品是《昨天今天明天》。
小品讲述了两位东北农村的老人白云(宋丹丹饰)和黑土(赵本山饰)参加央视栏目《实话实说 》,回忆几十年生活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故事。
这个小品特别经典,里面很多台词,迄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这一年的春晚,田震用铿锵有力的嗓音,唱了一首《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这首歌原本是为了歌颂那些平凡但是做出伟大事情的女性,后来成为了中国女足队伍的队歌。
在这一年女足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上,女足姑娘们挥洒汗水创造奇迹,赢得胜利后,球场里响起了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的歌声。
全场近6万名球迷齐声跟唱,手中挥舞着国旗,久久不散。
如果你问这一年最受欢迎的节目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千手观音》。
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在春晚的舞台上,为全世界展示了一场视觉盛宴。
21双手,或静或动,展示千变万化的观音。
舞者们的动作就像是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着一般,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臂,都精准得令人窒息。
在那个除夕之夜,无数观众被这群"无声舞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用行动证明:
残疾不是真正的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表现。
“阿爸,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对啦”。
2006年,春晚一曲《吉祥三宝》,把观众拉入“神曲”时代。
但很少有人知道,舞台上的三位演唱者并不是一家三口。
《吉祥三宝》里的“爸爸”是蒙古族歌手布仁巴雅尔,歌曲也是由他作词作曲,送给自己的女儿诺尔曼。
但当这首歌被春晚选中时,女儿诺尔曼已经长大,声线不适合歌曲意境,于是布仁巴雅尔和妻子乌日娜找来了侄女英格玛,共同在春晚上完成了这一经典作品。
这一年,《吉祥三宝》力压《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歌曲,成为年度最洗脑的彩铃神曲。
对于央视主持人来说,没有哪次比2007年更令他们无地自容。
这年春晚,他们集体翻车的“黑色三分钟”成为春晚最大的看点,也成了主持史上的“不可说”。
零点倒计时前的几分钟,张泽群念错了春联,抢了刘芳菲的台词,刘芳菲尴尬冷场。
李咏救场,被急于进入倒计时的朱军高声打断。
周涛念词,继而又冷场,董卿李咏及时找补。
抢词、冷场,节奏颠倒。
对于向来以一丝不苟著称的央视主持人,这短短三分钟极为漫长,他们不再谈笑自如,脸上只有尴尬。
2009年,没人火得过小沈阳。这一年春晚,赵本山带着自己的徒弟小沈阳、丫蛋搭档毕福剑,带来了小品《不差钱》。
据说,当时这个节目是为了捧丫蛋,但没想到却让小沈阳一夜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