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天勇,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文章经华尔街见闻编辑,仅反映其研究和学术观点,不代表见闻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
中国错过城市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提高,而这部分人口由于年事已高等原因已经丧失了城市化的可能性,这也给中国向高收入水平迈进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什么是
“错过城市化人口”?
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其暗含的重要假设是:人口和劳动力是自由流动的。一些经济学家简单地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进行城市水平的比较,认为中国大陆城市化水平还较低,到75%和80%,还有很大的潜力。
但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年,从进入工作到老年退休,从适应城市环境到中老年不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其生命周期。
因此,
对于个人的一生来讲,有迁入城市限定时间的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内不能进入城市成为市民,就会成为“
错过城市化人口
”
。这些在中国体制下发生的现象,需要仔细地进行观察,才能对中国二元结构的转型,进行特殊的分析。
如2013年,有的经济学家就提出看法,城市化还会推进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因为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才52.6%,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都在75%,甚至80%以上水平。中国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滞后,实际是一种后发优势。中国未来城市水平每年还会以1%的幅度提高,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强劲的推动力。这也是他论证中国国民经济还会以8%的速度高增长15到20年的重要论据之一。
虽然都是一种人口和劳动力的流动和迁移,但是
中国大陆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相比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
一是退出农村和进入城市的体制完全不同;
二是人口和劳动力流动和迁移中的进入期窗口的有障碍和无障碍根本不同;
三是前者基本没有错过城市化人口,后者有大量的错过城市化人口,沉积在农村,在其后来的生命期中再见也无法成为能够城市化人口,而中国的国情是,由于计划生育,加上青出老回,农村人口的中的老龄化比例越来越大。
从另一个角度看,
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面临着诸多障碍,许多农村人口在年轻时能够城市化时进入城市成为市民,但最终未能本人和携带家庭进入城市
。这部分错过城市化人口,包括由于城乡户籍分割和迁移管制未能进入城市成为市民的人口,因城市对其不提供教育等公共服务等未能进入城市成为市民的人口,因没有土地财产性收入和城市中房价太高而经济能力不足未能进入城市成为市民的人口。
中国有多少错过城市化人口?
在具体的某一年中,应当区分两个概念,也即应有农村人口与实际农村人口的差额与在农村沉积的错过城市化人口。
应有城镇人口与实际城镇人口的差额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也即错过城市化人口与城市化潜力人口。城市化潜力人口是指农村中年龄在中老年(我们将此标准定为50岁)以下,还有可能进入城市成为市民的人口。错过城市化人口的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
—错过城市化人口,
—应有城市化率(应有城市化人口根据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8000美元,也即相当于现在10000美元左右水平上的城市化水平计算。后同。);TP—总人口;CP—实际城镇人口;
—5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经计算得,1980年到2015年错过城市化人口的当期数量及累积数量如下图所示:
1980-2015年间错过城市化人口的数量(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应有农村中老年和错过城市人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次人口统计公报和各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
可以看到,虽然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管制的放松其增长有放缓的趋势,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错过城市化人口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2015年错过城市化人口已经达到9842万人,也就是差不多一个亿的人口,为总人口的7.16%
。
但是
城市化是不等人的
,工业化前期高生育率和人口高增长率时形成的巨额城市化潜力人口,
极大一部分人不能进入城市,或者进入城市后没能成为市民。
青年出村进城务工,老年出城回村,没有能够及时进入城市成为市民,结果成为农村中的错过城市化人口。
因此,一些在工业化过程中对人口迁移管制和设置障碍的国家中,可能工业化结束时城市化的水平,要比人口自由迁移和对人口迁移提供帮助的国家低得多。
一方面,这种农村中错过城市化人口,越来越多地进入中老年阶段,计划生育造成的少子化则不能够将其带入城市,自身也再无经济能力融入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地在农村中堆积
,因而工业化结束时城市化水平可能要比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低许多。2016年42.65%的农村人口中,有近1亿巨额的这种错过城市化人口。
另一方面,
因工业化中后期人口生育率和增长率的规律性下降,特别是中国强制计划生育使新增人口过度收缩,
农村人口中还能市民化的人口比例在逐步地下降,这又在无形之中又降低了未来农村居民的城市化速率
。
可见,中国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仍然非常低,加上政策原因及经济原因的限制,中国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部分年份中国错过城市化人口数量及占总人口的比例
可以看到,中国错过城市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提高,而这部分人口由于年事已高等原因已经丧失了城市化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2
015年已经有7%的人口不再有城市化的可能性,在当前的状况下,这个比例在未来还会逐年上升。要在10年内完成75%的城镇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量错过城市化人口造成哪些损失?
错过城市化人口的大量存在,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
劳动力人口过多聚集在农业领域,而农业领域相对而言生产率较为低下。
这部分人本身可以在城市中发挥出更大的生产力,但却只能在农村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农业工作,从而造成国民经济巨额损失。
二是
人口城市化的滞后损失的消费需求。由于
农民工不能顺利的进行市民化,其消费能力相对于真正的市民甚至是应有的农村消费水平而言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部分差额就形成了人口城市化滞后的
消费需求损失。
三是居民创造并分配财富的潜力不能发挥,从而形成巨额的国民收入损失
。许多农村中土地撂荒、不能规模化经营、宅地破败、山林荒芜,其实就是
由于土地不能市场化配置,不能被投资再利用,实际上是农村土地僵尸资产性质的体现。越是社会投资不能进入,越是不能被再配置,其资产价值和产出价值的损失,都会严重影响国民财富的形成,也即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
错过城市人口这一范畴的提出,定义了一个国家如果干预和阻碍人口流动和迁移发生的现象,即大量的再不能够城市化人口在农村沉积。其经济学的含义是:
(1)刘易斯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二元结构转型模型的假设,分析中国的过程时,要进行一定的修改,因为
中偏老年劳动力人口向农村回流
;
(2)错过城市化人口变量,成为用城市化来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无效人口了,
其越积累,造成国民经济增长动能损失越多
;
(3)考虑中国农村过去的计划生育、青年人流出、中老年青出老回等,城市中老年人口越来越多,
错过城市化人口的积淀,除非行政办法,自然的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慢
;
(4)当与正常人口流行和迁移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关系相比时,要考虑中国这种错过城市化人口问题。因此,当比如
一般某一经济发达水平上应有的城市化水平为75%或者80%时,中国因错过城市化人口的存在,可能要降低7以上的百分点,可能只能为68%到73%
。
而这7个百分点错过城市化人口的存在,也给向高收入水平迈进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
转载请回复
授权
查看须知
新媒体总监 位宇祥
华尔街见闻官方微信(ID:wallstreetcn)
喜欢此文,欢迎
转发
和
点赞
支持见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