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柴知道
用简明可爱的方式,聊一个有价值的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芝能汽车  ·  新能源周销量|2025年第6周:销量25.1 ... ·  6 小时前  
汽车最前线  ·  四驱SUV只要10万落地了?硬派外观,独立悬 ... ·  19 小时前  
有车以后  ·  6万出头,同级最强动力油车来了! ·  20 小时前  
幸福东台  ·  又能省钱啦 ·  2 天前  
玩车教授  ·  短视频 | 蹭饭不积极放烟花也无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柴知道

消灭人类暴政,地球属于基因! | 《自私的基因》

柴知道  · 公众号  ·  · 2017-08-25 17:37

正文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本《自私的基因》,相信你们一定都听说过。


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蓄意博人眼球的感觉(作者后来也承认自己是个取名废),但这本书确实是一本正儿八经的科普著作,也是理解现代进化生物学最好的入门书目之一。


写作此书时,理查德·道金斯为了增加通俗性,采用了一定的拟人手法,让【 基因】这个概念变得十分生动。他甚至建议读者把这本书当作一本科幻小说来读。


那么这本“科幻小说”到底魅力有多大?


刘慈欣这样评价道:


《自私的基因》最大的特点就是冷,比冷静更冷的冷,不动声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尽管这种结论不一定正确,却告诉了我们一种可能: 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与文明的最终目的,可能是我们根本想不到的东西。


说起来实在很俗气,但我一定要说:

这本书真的,真的,会颠覆你的世界观。


不信,咱们就往下看。


↓↓↓6分钟速读《自私的基因》↓↓↓


↑↑↑建议 全屏 食用↑↑↑


图文版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存在有何意义?

我是谁?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


别误会,这不是一堂哲学课。

今天咱们来聊聊:生物。


有这样一本生物书,它在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的名字充满噱头,它的内容惊世骇俗,它甚至能 轻易就让读者陷入 严重的空虚与悲观 情绪之中


但它又确实是 20世纪最经典的科普著作之一 ,是 理解现代进化生物学最好的入门书目 。其作者理查德·道金斯在学术界声名显赫,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


这本书,就是《自私的基因》。 在书中,理查德·道金斯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


一切生物,包括人类,

都只是基因的生存工具。



任何一个生物体,都是基因建造和操纵的一台机器。 基因用自己的方式控制着这台机器 (注1) ,让它成为 最好的保镖和打手 ,并 在它陷入衰老和死亡前就抛弃它


通过 复制 ,基因一代一代地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目的”就是要 让自己永久流传下去,不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这就是所谓的“自私的基因”。


近亲之爱

道金斯认为,自然界中的近亲之爱,就是基因自私性最明显的体现。


一个生物体与另一个生物体的亲缘关系越近,他们共有某一基因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些共有的基因为了保证自己的存在和流传,就会“要求”生物体做出一定的 利他行为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在两性生殖的情况下,子女身上有父母各一半的基因。在自然界, 与其说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子女,不如说父母体内的基因“要求”父母保护好子女体内同样的基因。


更严谨地说,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实际上是一种 【亲代投资】 ,投资的目的就是 要让自己体内的基因能够更加广泛地流传

【亲代投资】

亲代为 增加子代生存机会(以让其成功繁殖) 而进行的的任何形式的投资,但以 牺牲亲代对子代其它个体进行投资的能力 为代价。


对于单个父母来说,TA一生能够对子女进行的 亲代投资总额 是有限的 (注2) 。所以 在有多个子女的情况下,基因会操纵父母进行一些取舍


例如,哺乳动物会有断奶行为,是因为母体要把资源留给未来的子女;

再例如,父母常常会偏心于更加年幼的孩子,因为年幼的孩子比年长的孩子需要更多的亲代投资才能存活。


总之, 生物进行生育和抚养行为,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保证基因的流传。 这其中又有种种策略,可不能用单纯地用“亲情”二字来概括。


两性之爱

那你肯定要问了,花大力气交配生孩子,最后孩子体内只有自己一半的基因,这真是费力不讨好,还不如有丝分裂有效率。那为什么自然界很多生物都要搞有性生殖?


作者在书中解释了这个问题。


其实,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其实就像蓝色眼睛和棕色眼睛一样,是被基因控制的相对应的两种特性。


“负责”有性生殖的基因成功地让自己广泛流传到了现在,至于还能流传多久,谁也说不准。


但有性生殖这个事情,其实挺复杂。因为 性配偶之间往往会想尽办法互相利用


刚刚咱们提到,单个父母的亲代投资总量是有限的。 那么, 为了让自己体内的基因能够更广泛的流传,它就会 希望同尽可能多的异性交配生子 ,并想办法把孩子甩给配偶抚养 ,从而让配偶对孩子进行尽可能多的亲代投资。


这样, 它就能把有限的亲代投资分配到更多子女身上,并利用配偶的投资来保证这些子女的存活


也就是说,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雄性和雌性都具有滥交倾向


不过雄性在这方面显然优势更大、成功率更高。


这是因为 在体内受精的情况下,新胎儿通常在母体内孕育,由卵子为其提供丰富的营养。 所以雌性付出的亲代投资从一开始就比她的配偶多,从而也更容易受到配偶的剥削,甚至被配偶抛弃。 (注3)


为了减轻损失,雌性们进化出了一些有趣的择偶策略。自然界中, 许多雌性生物在交配之前会先迫使雄性个体对它们的后代进行昂贵的投资 ,例如要求雄性进行筑巢或者喂食行为。如果雄性不愿意,那就坚决不交配。


人类——反抗者

看到这儿,亲情爱情什么的,是不是在你心中都瞬间崩塌了?


先别急着丧,刚刚我们讨论的只是 生物界的普遍情况 。作者在书中也特意强调了, 基因的决定性仅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而我们人类,

就是这个统计中不按套路出牌的那一部分——

人类会收养明知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

人类会追求缥缈的爱情,而不是只看重交配和繁衍;

人类社会中,由于家族观念的影响,父母双方对子女的亲代投资都是巨额的,并没有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


很多现象表明: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而不是基因。


道金斯认为,人类非常特殊。这种特殊性表现在: 人类虽然也是基因的生存机器,但是却能 通过文化来约束自己自私的本性,做出一些纯粹的利他行为(例如无偿献血)


所以, 文化的传播,就像遗传一样,也能导致某种形式的进化。


基于以上观点,道金斯提出,一种名为 【弥母(meme)】 的新型复制因子正在推动进化的进程,速度快得让基因也望尘莫及。


弥母,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和基因一样具有 复制 变异 淘汰 这三大机制,并能通过【 非遗传 】的方式流传下去。


概念、观点、仪式、曲调、时装式样、建筑形式甚至宗教信仰等等,都是弥母。 这些弥母存在于我们的大脑里,使人类得以飞速地进化。


而弥母主导的 文化进化

正在和基因主导的 生物学进化 一起,

把人类的命运带向未知的终点


在本书中,道金斯以相对乐观的口吻做出了总结陈词——


“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弥母机器而被培养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

“We are built as gene machines and cultured as meme machines, but we have the power to turn against our creators. We, alone on earth, can rebel against the tyranny of the selfish replicators.”


而你,又怎么认为呢?


回过头再来看看这三个问题吧:

现在,你要如何回答?


【特别提醒】

“自私的基因”只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

基因并不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为者。


“我在本书中自始至终强调不能把基因看作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为者。但是, 盲目的自然选择使它们的行为好像带有目的性。 因此,用带有目的性的语言来描绘基因的活动,正如使用速记一样有其方便之处。……我们对基因甚至用了‘自私’、‘无情’这样的词汇。我们清楚地知道,这些说法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

——《自私的基因》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222页


想看《自私的基因》的盆友们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