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中读有最好的专栏作者,意见领袖,知识红人,我们希望把用户、粉丝、和内容创作者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儿天空  ·  2月第3周起点月票榜:《Z时代艺术家》中断《 ... ·  18 小时前  
艾儿天空  ·  2025第8周:娘子护驾、大汉有活爹、恶龙等 ... ·  18 小时前  
古典文献学微刊  ·  编辑·手记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中读

“听”周刊 | 我们何时去火星?

三联中读  · 公众号  ·  · 2019-01-24 17:30

正文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享三联“听”周刊


我们何时去火星?


2018年11月,“洞察号”探测器(InSight)在火星表面着陆,这是六年来第一个在火星表面着陆的人类探测器。当消息传来,我身边的朋友们大多都对这个数千万公里之外的探测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各式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个探测器是怎么到达的遥远的火星?去火星做什么?人类宇航员什么时候能登上火星?到底有没有火星生命?关于火星,这些似乎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毫不相关的问题都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洞察号的着陆和这些来自于普通人关于火星的问题,正是我们制作这期火星专题的原因。火星是地球的夜空中最鲜明的天体之一,它看上去颜色火红,似乎有所预示。它的“走位飘忽”,在天空中移动的轨迹难以预测。所以从几千年前开始,人类就试图通过观察它在天空中的移动和明暗变化来预测人世间的祸福,相信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这颗天空中的星星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


布满陨石坑的火星地表(ESA 供图)


从神话,幻想,到理解,和观测,直至成为人类太空探测领域的竞技场——天空中的火星不曾改变,人类文明却已经从懵懂无知的初始阶段进入到了生机勃勃的科学时代。从最初利用肉眼观察,到磨制玻璃,制作粗糙的天文望远镜指向天空,演变为利用越来越先进的太空望远镜进行观测,直至人类的探测器直接在火星登陆,人类对这颗红色行星的好奇从来没有消失过。

从行星科学的角度来看,火星就如同地球的一个孪生兄弟。这两颗行星的形成时间,结构,乃至在形成初期的环境都极其相似,但在随后几十亿年的时间里,这一对兄弟却分道扬镳——一个蔚蓝而生机盎然,一个火红而荒凉,死寂——其中到底有什么根本性的原因?地球会不会在一天也变成现在火星的模样?


地球与火星的外观和大小对比(NASA供图)


从表面上看来,地球与火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地球拥有一个致密的大气层,能够调节气温,保持水分,而火星大气层的气压却不到地球的1%。造成这种差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地球比火星的质量更大,能够通过引力来维系一个致密的大气层,相比之下,太阳系内第二小的行星火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但实际上,火星很可能也曾经拥有过比较致密的大气层,后来发生了什么让火星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本期关于火星形成和发展的文章会尝试解释造成地球与火星发展历程区别如此之大的深层科学原因。

在一些航空航天机构和商业大亨的眼中,火星又是一个最高级的竞技场。 参赛者包括各个由政府支持的航空航天机构到由亿万富翁拥有的私人公司。出于不同的目的,通过不同的方式,一场激烈的竞赛已经开始——每一个参赛者都希望是由自己首先运送人类航天员踏上火星,实现这个史无前例的壮举,永载史册。


2015年,美国犹他州“火星沙漠研究基地”进行舱外活动(视觉中国 供图)


在很多人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正为在21世纪30年代把人类宇航员送上太空做准备,但与此同时,“硅谷狂人”创业家埃龙·马斯克一手创建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却放出豪言,要在21世纪20年代赶在NASA的前头实现这个壮举。不仅如此,这家公司还要把一百万人送上火星,建立永久的人类基地。这到底是一个伟大的科学目标还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袁越的文章《亿万富翁们的太空梦》,就描述了这样一个正在进行之中的,有关荣誉,金钱,和人类梦想的竞赛。


2012年9月10日,SpaceX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和载人飞船合影(视觉中国 供图)


在进行火星研究的科学家眼中,进行火星探测究竟有什么价值,有哪些困难和挑战,人类有可能从火星研究和探索中有哪些收获?在未来,人类有没有可能把火星改造成一个与地球类似,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和欧洲空间局进行火星探测研究的科学家豪尔赫·瓦戈(Jorge Vago),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解答一些关于探测的技术问题。

那么,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火星究竟又意味着什么? 它或许意味着一种远离尘世的渴望和幻想,一种超脱凡俗的激情,一种当我们在仰望星空时所感受到的神秘和崇高。另一方面,火星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和想象,甚至成为了大众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形象,众多的科幻作品都是以火星为题。


图:视觉中国


说起以火星为题材的科幻,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列表。“你快回火星去吧,地球是很危险的”,曾经是一句流行的电影台词,那么“火星人”是如何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在大众文化中,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经历了怎么样的转变?这其实都能在人类的科幻作品中留下了痕迹。从人们针对火星创作的科幻作品中,就能看出普通人对于这些行星感情的变化。在科幻作家宝树的文章中,分析总结了人类有关火星的科幻作品。


《异星战场》剧照


正是因为火星与地球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在人类对火星的认识逐渐加深的几百年里,难免对于火星有过各种浪漫的想象。 人类曾认为火星和地球一样,在表面上河道纵横,或许在火星上也有茂盛的植被,各种各样的生物,甚至可能有如同人类一样的智慧生命,组成一个个火星人的家庭,形成一个复杂的火星社会。这些在火星上的生命是否对于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是否也如同人类一样感到痛苦和孤独?他们是否知道地球生命的存在,对人类又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火星人,有的温柔平静,有的邪恶暴戾,也有的野心勃勃试图侵略地球——无论在人类心目中的火星生命呈现出什么面貌,实际上这都是人类对于自己内心的展示。 人类从幻想中的火星人身上所看到的,其实是自身的孤独。

本期“听”周刊


中读VIP开设“听周刊”栏目,每周更新可以听的《三联生活周刊》,纸刊升级版!主编导读、封面大咖说、纸刊播讲、原声采访……全年52期,开车、通勤、跑步……随时随地无限听,让优质阅读更自由。

2019年第32期 NO.1022


| 中读VIP“听周刊”专享内容 |

主编推荐语 | 曾焱

主笔谈封面 | 苗千


| 封面故事 |

火星,在科学和狂想之间(苗千)

亿万富翁们的太空梦(袁越)

“火星是太阳系内最难进行登陆的地方”(苗千)

欧阳自远:再造一个地球(王珊)

马丁叔叔在火星上寂寞吗?(马戎戎)

科幻火星编年史(宝树)


| 社会 |

时事:行长挂冠,世界银行转型不易(刘怡)

调查:对“洋垃圾”说“不”后,废塑料产业何从?(张从志)

调查:25人乡村小学的一顿饭(董冀宁)

思与在:侯世达:为人类智能辩护(蒲实)


| 经济 |

市场分析:家电和汽车再下乡(谢九)


| 文化 |

电影:任素汐:我的底色是悲凉(宋诗婷)

艺术:苏笑柏:出漆,入画(曾焱)

话题:时尚是艺术吗?(陈赛)

收藏:郑振铎与藏书(张星云)

设计:为卢浮宫设计咖啡馆(钟和晏)

时尚:穿成动物园(杨聃)

思想:人文学科的“大牛”们(薛巍)

书评:诸神的黄昏(维舟)


| 专栏 |

邢海洋:人民币“逆袭”

袁越:电脑相面

张斌:“先知之城”爱体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