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夜美学
睡前提升审美力。 好审美,跟你一辈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艺门  ·  你的收纳小能手,让家不再凌乱~ ·  昨天  
手艺门  ·  你的收纳小能手,让家不再凌乱~ ·  昨天  
每天发现一家店  ·  低价捡漏 - 0205 ·  3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05]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夜美学

中日高铁站对比,一言难尽的只有审美吗?

一夜美学  · 公众号  ·  · 2018-06-27 21:25

正文



小伙伴最近给我发来一张图片,出自豆瓣上刷屏的一篇文章《全国高铁站外形盘点》。148座中心对称的大屋顶建筑气势非凡,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在展示自身风貌这件事上倾注的深沉情感,扑面而来的大气不给世俗的想象力留任何空间。



高铁站是举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最高结晶,红红火火的字体寓意深远,充分体现了华夏大地的文化基因, 虽然幅员辽阔,但对人们美好旅途的祝愿却是平等的。 这整齐的美感叫人叹为观止,在自己克隆自己界,唯有网红脸可与它们一较高下。



假如有人拿国外的车站提出审美趣旨上的不同意见,就是不懂中国国情了——火车站是春运时民工兄弟站脚的地方, 如果对美和诗意多一点期待,显然是你过于天真了 ,毕竟400个人在车厢里像肉罐头一样挤着的感觉,不是人人都体验过。民工兄弟回家过年时,火车总是要挤的,除了“站得下人”的功能以外,任何创造性的思维都是多余的。


如果要问什么个人尊严,

可见你对设计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



城市的公共场所不给人舒适和体面这种事,自然是需要你慢慢习惯的。前几天一席上有篇10万+的演讲——北大景观设计学李迪华教授的《“与人为敌”的人居环境》,里面提到一件事:杭州莫干山路效率十足、一马当先地做了安全的平层街道设计改造, 原因是一位外国人摔伤后打了市民热线。


/以上图片摘自李迪华教授的演讲


他呼吁我们对身边城市空间的问题保持警醒。君子独善其身是古训,但“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不过要说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下面这位网友的留言,胸怀宽广到让人有些惭愧:



话说回到车站上,年初旅游的时候有一幕印象最深:刚到巴黎车站,看到一架钢琴静静地躺在公共区域,一个小哥走过去放下箱子,自顾自地弹奏起来。如果说见人先观其物,那对城市来说,车站大概就是第一张面孔了——


将善待自己与待客之道合二为一,

细节处流露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品格。


/巴黎戴高乐机场和相连的车站


当我踏进宽敞气派、闪烁着耀眼灯光的北京南站时,不禁回想起了京都站的体验:经过精准计算的照明投下的阴翳把所有人笼罩在一种柔软的旅途氛围里,和北京南站比起来, 这种经济的设计显然不够明亮大气,不适合凸显建筑的气派。



”据说是国内最权威的”设计大奖红星奖,前年把至尊金奖颁给了高铁——无疑,它给千家万户带来了交通便利 ,面对这样举国技术和智慧的结晶,再天才再努力的个人设计师都不禁黯然失色。 而日本最权威的设计奖Good Design大赏早在10年前把大奖给了北海道一个偏远的小车站,认为它不仅满足了交通需求,更是城市复兴的场所和见证。

/北海道岩见泽站舍


下面还是想分享一些让人感到幸福的日本车站—— 在查找资料时,我们发现名古屋在建设新干线时,提出以 「公 幸福终点站」 为目标。


我想有人会说这些崇洋媚外的文青式畅想没用,因为历史总是发展的,我们的政府一定会接下建造美好城市的担子。不过我觉得像李教授呼吁的那样, 每个人不妨对自己的生活多一点要求。



从车站开始注定不同寻常的旅程

让城市找回属于自己的特色吧!


城市面貌在急速前进中开始“不分你我”,但从车站开始,有些旅途就注定不同寻常。 无论是充满地域特色的设计,还是贴心的在地服务,毫无疑问都会让初来乍到的你怦然心动。


🚉

金泽站



曾入选美国旅游杂志Travel + Leisure

全球最美14座车站。

大门的灵感源自日本传统手鼓的造型,

与朱红色的鸟居建筑有一种异曲同工的美。


手鼓是日本能剧里的乐器,自江户时代以来,

一直由金泽的地方领主推动。

从巨大的木质门过渡到透明玻璃穹顶,

你可以体会到 传统与现代是如何和谐共生。



穹顶被设计成“伞”状的原因很可爱——

金泽是多雨雪的城市,

车站希望成为人们遮风避雨的地方。

“伞”与“门”的意象也在无形里

给踏足城市的人们带来不期而至的小小温暖。




🚉

岩见泽站




岩见泽站是JR第一个公开竞赛的建筑项目,

最后获胜的是来自 西村浩的设计,

该项目还曾获得2009年的 Good Desig n

以及2010年的 日本建筑学会奖



外立面由4777块刻字红砖和旧铁路轨道组成,

(捐赠1500日元可得到

自己名字和出生地的砖块)

室内也留有 展示城市历史的区域,

以纪念岩见泽因 作为煤炭工业的交通枢纽

而发展起来的历史印记。

岩见泽车站也成为城市复兴的场所和见证。




🚉

箱根汤本站



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小城镇,

将铁路站建设成标准样式

似乎显得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这方面,箱根汤本站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的小城箱根

是日本著名的温泉之乡。

箱根汤本站的外形不抢眼,规模也不大,

在旅游服务上绝对做到了温馨周道。



游客在抵达车站时便能

从插画图片和手工站名指示牌,

一览小城历史和风貌。

除了地暖设备还提供

全球独一份的户外足浴。




花大师力气,做小事

车站也能是经典之作


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把速度当作原则,却忘了设计本就该兼顾美观和实用。而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能同时赋予它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历久弥新的魅力。连接旅途和日常的车站,难道不值得更用心的对待吗?

🚉

涩谷站



巨大的椭圆形蚕茧里,

涩谷站犹如飞船 浮游在地下三十公尺的空间。

设计者安藤忠雄称之为 「地宙船」


标志性的混凝土风格

配以明快活泼的彩色导视系统;

站内中央是贯穿上下的圆形中庭,

一望便知自己所在的楼层位置,

细节之处都在 为人们快速 提取信息提供便利。


涩谷站还是 全球第一个节能环保车站,

利用空气对流原理形成了自然的空调系统,

大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如同蛰伏地下的绿色回廊

为奔波到处的上班族注入新鲜力量。




🚉

高尾山口站



原本其貌不扬的小车站

在隈研吾的改造下实现了 升级——

巨大的八字形屋顶像一座温厚的大山,

包裹着身在其中等待的人们,

既现代前卫又与高尾山生态相融。



屋顶参考了高尾山药王院的形象,

木材也来自当地的杉树。

整个车站散发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木头香味。


隈研吾曾表示,

这些丰富多彩的木质工艺组合中

包含了 对高尾山的山岳信仰、

药王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

日立站




由妹岛和世操刀设计的日立新站,

曾获得布鲁内尔奖车站部门的最高奖项。

拥有一条长150m的空中玻璃通道,

横贯了车站东西的数条线路,

在垂直方向上也实现了和站台的无缝衔接。




整个车站建筑规模颇大,

但因为巧妙地运用了明快的几何构造,

形成了一个轻松的透明空间。


巨大的玻璃墙面能完美地透过光线,

也最大限度地融入了太平洋的蔚蓝风光,

日立站本身也成了人们眼中海景的一部分。





是车站,也是城市生活空间

黄金地段的Mood Maker


当城市的一切展现出融合之势,交通枢纽的未来发展也显现出新风向。日本早早喊出了 “城中之城”与“让车站成为都市”的口号,谁知道呢,也许未来的城市生活从你下车的那刻就开始了!


🚉

二子玉川站



二子玉川素来以自然风光闻名,

是繁华东京里的一个特别存在。

包括二子玉川站在内的地区建设都以

从“都市到自然”的过渡为主题。



二子玉川RISE 」项目连接起了 车站与城市,

包括站前写字楼、购物中心、高层公寓

以及楼顶的生态植物园,

植物园也作为儿童教育基地使用,

由此呈现出一个面向未来的都市模型。


在2016年最理想居住地排名里,

二子玉川还第一次挤走了涩谷、

中目黑这样的强敌进入了前十。




🚉

敦贺站



由千叶学建筑事务所出品的敦贺站,

扮演了当地市民活动中心的角色。

在还原木质老车站的基础上

包裹了一层现代化的玻璃幕墙,

内含候车室、商店、旅游问讯处和活动室。

旧场所被激活,成为衡量城市未来的新尺度。



身为建筑师的千叶学,

却总操着一份规划师的心。

他习惯将城市的未来与发展纳入思考,

通过设计来发掘现存环境中潜在的魅力。

对于越来越肌理难辨的城市,

这种启发式的设计思考显得弥足珍贵。




🚉

大阪站




历时长达7年的精心打造,

第五代大阪站于2011年问世

并更名为 大阪站城

(OSAKA STATION CITY)

介绍新车站功能的宣传手册里,

写着这样的宣传语:

演绎水、绿、时间、

节能的交互重叠与丰富交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