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DeepSeek回应出现假冒账号 ·  2 天前  
罗辑思维  ·  史上最强春节档:一场“理性主义”的胜利 ·  2 天前  
t0mbkeeper  ·  #饺子导演成为百亿票房导演#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龟缩防守的荷兰人,让崇尚进攻的西班牙人伤透脑筋||都铎玫瑰之四十二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0-03-04 18:21

正文


激进的归正宗教徒以乞丐请愿失败一事,煽动荷兰民众对西班牙统治者的强烈不满,新仇旧恨顿时涌上心头。 革命的情绪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仇恨的焦点并非西班牙帝国的殖民统治,而是殖民统治的帮凶——天主教会。

这可能也是柿子捡软的捏。 西班牙殖民当局有全副武装的军队,不敢惹,手无寸铁又跟西班牙殖民当局站一头的天主教会,还是很好对付的。

1566年8月11日,以制帽工人马特为首的激进群众掀起了“破坏圣像运动”,他们手持木棒、铁锤,冲进教堂修道院,打碎教堂的玻璃,捣毁圣像、圣物以及任何带有“邪神崇拜”意味的东西,大批天主教神父、修士及修女被愤怒的暴民抓住并处死。

有人带头揭竿而起,后面就会有大量模仿。

起义十分发展迅速,很快波及到荷兰17个省中的12个省,共有5500余所教堂和修道院被捣毁。起义者在破坏天主教堂的同时,还打开监狱释放被囚禁的新教徒。在许多农村,也就是殖民统治比较薄弱的地方,有些农民烧毁田契,建立武装并夺取政权。
破坏圣像运动
这场归正宗煽动的、荷兰民众自发掀起的革命,轮性质,比较接近十九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同样是针对殖民者和外来宗教,带有强烈宗教色彩和非理性色彩。但是从参与革命的人员构成来看,却有点类似1927年国共合作后掀起的北伐战争。

归正宗的角色相当于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与底层人民打成一片,革命主张比较激进;荷兰新教贵族的角色相当于国民党右派,虽然也有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要求,但是他们自身的贵族身份,决定了他们的首要目的是维护自身利益,他们更恐惧激进的革命主张损害了自身利益,因此也像国民党右派那样产生了动摇。他们担心这些愤怒的暴徒实在太可怕了,跟他们为伍,自己弄不好哪天也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这种情况下,本来是一个分化荷兰人的好机会。但是傲慢的腓力二世却不打算这么做。他派遣性格暴虐的阿尔瓦公爵接替了自己的姐姐玛格丽特来镇压荷兰人。阿尔瓦公爵的残酷镇压,将荷兰彻底变成了一个革命的火药桶,将西班牙帝国拖入泥潭。

荷兰战争之于西班牙,就如同南非战争阿富汗战争之于大英帝国,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之于美国,让老大帝国陷入战争泥潭,成为帝国霸权崩溃的诱因。

三百多年后的中国北伐战争中,荷兰早已从殖民地变成了在中国的众多殖民帝国之一。北伐军打到长三角,殖民者担心北伐革命损害自身利益,派遣江浙买办集团的代表,荷兰银行买办、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出面,用四百万银元秘密收买了蒋介石势力,后者随后在4月12日掀起了针对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的反革命大屠杀。

通过分化收买,轻松瓦解了革命运动对其的威胁,这就是荷兰人从自身历史中汲取的宝贵经验。



阿尔瓦公爵之所以如此强硬,也是对自身的军事实力抱有巨大信心,是技术决定论的信徒。

阿尔瓦公爵是西班牙的军事宿将,他勤于练兵,精于后勤管理,并命令工匠对转轮打火枪进行了改进,研制出燧发枪,这是一种具有更高发火率和射击精度的手持火器,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由于拥有新式武器,并且具备很高的军事素养,西班牙陆军是当时整个欧洲最强的陆军,尤其是在野战的时候。不过,这种优势只是暂时的,十几年后,法国人马汉就会发明出性能更好的燧发枪取而代之。
阿尔瓦公爵
(设计台词:真理存在于枪杆子里,造反者死!)
1567年8月,阿尔瓦公爵及其率领的1.8万武装到牙齿的西班牙军队来到荷兰后,成立平乱委员会,又称“血腥委员会”,抓捕并处死了8000名反叛者,包括厄格蒙特伯爵、荷恩伯爵在内的不少贵族也被处死。资产阶级首脑安特卫普的市长,也被送上了绞刑架。

阿尔瓦公爵还制定新的税制,一切动产和不动产都要征收财产税,所有商品都要征收交易税,企图从经济上扼杀荷兰革命。他恶狠狠地说:“宁留一个贫穷的尼德兰给上帝,也不留一个富裕的尼德兰给魔鬼。”

在阿尔瓦公爵的经济暴政之下,荷兰经济遭到严重摧毁,这一下就动了所有荷兰贵族的命根子,不仅新教贵族,连天主教贵族都被逼到西班牙当局的对立面。

在一片腥风血雨中,一部分有钱的荷兰人以及在荷兰发财的外国银行家们纷纷逃往外国,沉默者威廉则下定决心,打算与西班牙人斗争到底。

他逃到德意志新教诸侯的地盘拿骚,继续策划反西班牙统治的斗争,并得到了德国新教诸侯和法国胡格诺教徒的援助。1568年,他从国外组织一支雇佣军与西班牙军队作战。

至此,延续80年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斗争正式爆发,史称荷兰革命或八十年战争。整个欧洲的新教力量都卷入荷兰战场,荷兰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为新教联盟反抗天主教西班牙的舞台。
被后世尊称为“荷兰国父”的威廉,其军事才能实在是稀松平常,跟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大炮兄有一拼。他组织的军队在阿尔瓦这个宿将面前实在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受到威廉的鼓舞,荷兰各地被归正宗组织起来的民众纷纷展开游击战,进行建立敌后武装斗争,响应沉默者威廉的抗争,成为打击殖民者的中坚力量。

正所谓: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岗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在北方,渔民、水手和码头工人组成了一支支称为“海上乞丐”的游击队。他们驾着轻便小船,沿海岸以及各条贸易线路游弋,出其不意地袭击西班牙运输船。



在南方,荷兰人在密林中组成“森林乞丐”游击队,不断袭击小股西班牙军,并组成锄奸队,清除投靠西班牙人的“荷奸”。

西班牙侵略者面临的情况,正如面对第二次国共携手的日本侵略者一样,在正面战场上连战连捷,但是在后方却陷入了荷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1572年8月23日“圣巴托罗缪之夜”发生后,法国胡格诺教徒遭受惨重屠杀,答应援助威廉武器战马的法国海军上将科里尼身亡,法国胡格诺教徒纷纷回国参与本国的宗教战争,失去了临近大国法国的外援,荷兰反抗军的势力更为单薄。

阿尔瓦从法国的屠杀惨案中得到灵感,打算在荷兰如法炮制,企图通过这样的暴行让荷兰人丧失抵抗的勇气,乖乖投降。

1572年11月2日,阿尔瓦率军攻破荷兰西北部的纳尔登要塞后,下令杀死城里所有男女老少,制造了著名的“纳尔登大屠杀”。后世的日本侵略者也出于同样的动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其惨烈程度更百倍于纳尔登!

整个纳尔登要塞,顿时变成了一座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

市长被钉死在自家房屋的门口,成百上千的人被背靠背地绑在一起,扔进冰冷的河水里淹死。一些人被头朝下、脚朝上地吊在绞刑架上,历时几天才慢慢地死去。儿童不是被斧头砍死就是被长矛刺死,甚至被哈哈大笑的西班牙士兵悬空吊起,射杀取乐。只有少数人逃进城市周边被大雪覆盖的旷野中逃过一劫。
纳尔登大屠杀
正如南京大屠杀反而激发了中国人的抗战斗志,血腥的屠杀也没有吓倒英勇的荷兰人民,反而让他们放弃了幻想,更加拼死抵抗,既然城破唯有一死,那么战死沙场就成为唯一的选择。所有投降派的声音都被完全压制,此后西班牙军队攻取每一座城池,都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在攻打下一座要塞哈埃勒姆时,荷兰人的抵抗要比纳尔登更加坚决,阿尔瓦付出了8000名士兵的代价才占领此地。

1573年,阿尔瓦向阿姆斯特丹西北大约30公里的阿尔克马尔发起进攻。他所带的军队有16000人,而对方只用区区2000人就守住了阿尔克马尔。

荷兰人是怎么做到的呢?荷兰土地匮乏,很多地方是围海造地,这些荷兰反抗军干脆掘开海堤,玩了一把“水淹七军”,大水涌向阿尔瓦的军队,西班牙人被迫狼狈地撤退。

西班牙人进攻如此艰难,除了守军意志力的顽强,可以借用洪水的“地利”,防守技术的提升,才是更为关键的原因。

在一百多年前的英法百年战争后期,火炮成为攻城拔寨的利器,迫使筑城技术跟着不断演进。棱堡,这种专门针对火炮的防御工事,最早在15世纪中叶被意大利人发明出来,并迅速被大陆各国效仿。

公元1552年,查理五世围攻法军防守的梅斯城一战,使得棱堡名声鹊起。



这一战中,哈布斯堡帝国出动4.5万人,而法国守军仅为5800人。仅11月27日一天,帝国军队发射了7000多颗炮弹,轰塌了70多米的城墙,可是其背后的棱堡防线依然完好。帝国军队进行了数次伤亡惨重的强攻均告失败,当其于1553年1月初被迫撤离时,出城的法国守军惊讶地发现了一片惨淡情景——到处是坟地和伤兵,武器和其他各种器械也被纷纷遗弃,似乎这里经历的不是一次围城战而是一场大败。

查理五世黯然神伤地选择退位,法国和德意志的棱堡让他屡屡受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堂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西班牙国王兼荷兰国王兼其他乱七八糟各种国王(地名太多实在记不住),一个小小的棱堡打成这样,伤不起啊!

——查理五世郁闷的心声。
棱堡

棱堡的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在凸起的部分布置防守火炮,这样进攻方无论进攻城墙的任何一点,都会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通常是2-3个),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为了抵御火炮打击,城墙也从垂直变成倾斜,并且变得更厚,有些棱堡具有多层次防御,更难攻克。

战争开始后,荷兰人引入棱堡修筑技术,并玩命提升防守能力,很快就青出于蓝。生死存亡面前,荷兰人变身基建狂魔,将筑城的速度提升到空前的记录。

当安特卫普的五角形城堡在1567年动工时,荷兰人以每月6000立方码的创纪录速度,搬运65万立方码泥土和建造22.1万立方码的石工。即使这样,还是耗费了三年多时间才完成,但是一旦建成后,就几乎坚不可摧,攻城变得旷日持久。



知道你阿尔瓦公爵野战天下第一,来试试攻城吧!

——不信邪的荷兰人留。


上图是一种典型的棱堡城墙的截面。三角堡与主堡垒的目的相同,它只比主堡垒稍低那么3,4英尺,以便于主堡垒上的火炮进行超越射击,同时三角堡之上的火炮也构成交叉火力的一部分。隐蔽路是反击前步兵的掩体,为了防止敌方的纵射,隐蔽路中设置有许多横墙。最外围的斜堤是交叉火力最密集的地方,其倾斜角度有助于防守方的火力发挥。整个棱堡会尽量避免采用砖石建筑,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使用时,外侧也要覆盖厚土。因为土层能够吸收能量,砖石不仅容易损毁而且容易产生跳弹,继而引发严重伤亡。

荷兰人还对棱堡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改善创新。在荷兰式的棱堡体系中,壕沟通常会有好几条,其中设有闸门。平时大部分的壕沟是干的,在敌人越壕时便放水淹敌,这也是荷兰这个低地国家的特色。

为了防止敌方掘洞爆破(通常会在进攻到达斜堤之后再挖,否则距离太长是无法保证氧气含量的),防守方也会在地下开掘出相应的地道。在通过专门的听音确定方位后,便派人进入对应的地道消灭敌方挖掘队,或者直接灌硫磺毒烟。有了棱堡并依托其进行防守,荷兰人自由散漫的特性在战争中的负面作用不再明显,其长于建设以及善于使用新技术的优点充分发挥了出来。

从此以后,能攻善战的阿尔瓦公爵在荷兰战场上陷入噩梦。一个又一个的棱堡拔地而起,成为西班牙军队难以啃下的硬骨头。在阿尔瓦公爵1574年写给腓力二世的信中写道:“如果我们每征服一座城镇,都像已征服的这些如此耗时的话,世上绝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让我们用武力去平定在荷兰造反的20个城镇。”“我们已打赢了一场战役,征服了许多城镇,每一个胜利本身都足以带来和平,在别的地方甚至能够建立一个全新的王国。但在这儿却一无所得…… 我相信上帝已多次向我指出这儿的‘应许之地’,就像他对摩西做的那样,但却将由别人成为进入该地的约书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