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塞在闽南话里,是老师傅的意思。创始人赖志旺介绍,之所以将品牌取名“老塞咖啡”,是希望它能成为本土咖啡品牌的代表。2007年成立至今,经过12年的发展和沉淀,老塞咖啡目前在全国拥有300多家门店,积累了超过30万会员。它正一点点朝着赖志旺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在赖志旺眼中,咖啡不只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给老塞咖啡的另一个定位是“国民版的星巴克”,拥有和星巴克相近的线下体验,同时价格更加亲民。
赖志旺表示,老塞咖啡服务的主要有两类群体:一类是刚到一二线城市工作的小镇青年,他们的住所没有客厅,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来社交;另一类是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他们时间很富余,但当地没有太多休闲方式,他们需要一个地方来消遣时光。
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定位,老塞咖啡门店里的咖啡产品占比只有20-25%,更多的是茶饮和轻食类产品。赖志旺介绍,与咖啡相比,茶饮更加大中化,面向的消费群体更广,产品创新空间也更大。
招商证券今年6月发布的《新式茶饮深度报告》指出,新中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在400-500亿之间。虽然市场规模足够大,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却并不容易。这两年市场上涌现出的新茶饮品牌几乎不胜枚举,能真正站稳脚跟的却不多。
老塞咖啡要在这片市场中做大做强,不仅需要更强的专业实力,也少不了精准的数据运营作为支撑。
赖志旺向雷锋网介绍,C端消费者的运营对传统茶饮行业至关重要。但许多连锁品牌的门店系统都是由多家供应商承担的,基础服务和核心数据长期处于分散状态,无法形成高质量的会员大数据。
此外,前端pos会员系统、交货系统、结算系统、财务系统、OA系统等数据都不是基于运营和业务的需要获取的,数据颗粒非常粗,利用起来十分困难。
近两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老塞咖啡除了对线下门店进行“品牌升级”,为线下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休闲和社交空间,也顺应市场趋势,积极拓展了线上外卖业务。
拓展外卖业务,摆在赖志旺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和美团、饿了么等互联网平台合作,二是自建外卖小程序。和平台合作最为省心,但这样一来就等于将流量和数据拱手让人了,从此将受制于平台。因此,很多餐饮企业和平台合作时都抱着一种近而不亲的态度——合作,但严格控制线上业务的占比。
赖志旺深知其中的利害,因此他选择的是后一条路。相比与平台合作,自建外卖小程序可以构建企业的私有流量,将用户和数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沉淀下来的数据还可以反哺给运营,形成数据闭环。
但无论是将线下各个环节的数据打通,还是布局线上、线下的多渠道运营,都需要一套平台将各个数据触点打通,形成统一的会员池。
作为一个对技术非常敏感的企业创始人,赖志旺很早便察觉了问题所在。他曾经自建了一支IT团队,但捣鼓了两年时间,烧了200万,最后痛点还是没能解决。赖志旺意识到这条路根本行不通,自建IT团队这件事太重了,一是烧钱,二是很难把业务吃透。“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做”,回忆起自建IT团队的峥嵘岁月,赖志旺不禁向雷锋网感慨道。
事后来看,云徙科技无疑就是赖志旺口中那个“专业的人”。但其实老塞咖啡与云徙的合作,既有其必然性,也有着丝丝缕缕的偶然。
必然性在于,老塞咖啡的业务实践中存在许多痛点,需要中台架构才能解决,而云徙正是中台领域的佼佼者,拥有极强的基于中台的数字营销工具和运营服务能力。
偶然性则在于二者结缘的时机。今年三月份的阿里云北京峰会后,赖志旺偶然间读到了云徙公众号上一篇关于中台的推文。他恍然意识到,这不正是自己一直想要的吗?激动之余,他非常接地气地写了一条留言,这成就了双方合作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