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葛甲
新浪微博认证用户:葛甲。认证资料:新闻网站主编,互联网分析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正观新闻  ·  喜茶:拒绝门店规模内卷,将暂停加盟 ·  昨天  
重庆之声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昨天  
重庆之声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昨天  
Python见习室  ·  “李飞飞团队50 美元炼出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葛甲

ofo深度接入滴滴,生态联合成又一道致胜壁垒

葛甲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4-27 18:45

正文


4月27日,ofo小黄车宣布正式接入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出行,全国的滴滴出行用户,将逐步实现打开应用后使用ofo小黄车出行的选项,新版的滴滴出行将加上ofo单车的入口。 ofo此次与滴滴出行的合作并非简单引流 而是全面打通了注册 、认证、押金缴纳、在线支付、客户服务,用户可在滴滴出行应用内完成注册、认证、押金缴纳、获取车锁密码、支付用车费用等操作,完成整个共享单车的使用。

ofo与滴滴出行的合作并不仅限于此 ofo还将借此次合作与滴滴公交进行深度融合 滴滴公交将在算法模型中加入 ofo的行驶路线 并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规划最佳骑行和公交路线 提供骑行与公交的最佳接驳方案 。这等于是将用户的出行路线规划从静态变为实时,用户可在骑行一段时间后在合理地点换乘公交车,或乘公交车一段时间后于合理地点换乘共享单车。滴滴公交与 ofo在数据上的融合,对合理规划出行,减轻交通压力,有着相当正面的意义。

近期共享单车领域大事频频发生,摩拜近期推出红包车和新款单车,并接入微信, ofo则获得了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并实现了与滴滴出行的深度合作。可以说在竞争动作上,一个比一个剧烈,一个比一个力度大。如果说摩拜接入微信只是利用微信的入口为自己导流用户的话,那么ofo接入滴滴出行则开启了另一种深度合作模式,从出行生态和数据生态入手,与其他出行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合作打破了业务边界,却又并不游离于商业逻辑之外,相当值得关注。



一般来说,两个 app之间的合作与打通是最难实现的,彼此都怕对方抢夺自己的用户不说,仅为打通而需付出的技术资源就十分庞大,在滴滴出行中用户进行的注册和解锁产生的数据流量,该由谁来支付,产生的数据算谁的,这都是需要紧密细致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好在是,滴滴出行与ofo虽然都属于出行服务类,但实现方式有所不同,一个是乘车出行,一个是骑车出行,彼此的业务范围并不挤占对方的生存空间,在服务上和数据上还有一定互补性,这是奠定今日合作之根基。

合作的基础是对双方有利,能补足对方的短板,实现双赢。滴滴出行提供的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等服务,与 ofo提供的短途出行结合起来,恰好能够成出行服务的一个完整体验,这相当于用户想睡觉就给枕头,填补了用户出行的空白,想乘车就乘车,想骑车就骑车,实在不行乘一段车再骑一段车,反正不管怎样,用户出行方方面面的需求都创造条件加以满足。其结果就是用户体验更好,服务的粘性进一步加强,呈现出一种双赢的局面。

此外还要看到的是, ofo与滴滴出行的合作不具备较强复制性,是有相当大门槛的。服务的融合外加数据的融合,在以往的合作中很难见到,摩拜接入微信只是从大平台中获取了新用户,整个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仍在摩拜体内进行,微信仅提供了一个实现媒介。而ofo与滴滴出行的合作则更深入了一部,相当于用户资源共享之外,还进行了数据共享。滴滴出行 一直想在出行领域建立最全的数据库 为中国人的出行画出一张实时动态蓝图 ofo的合作补足了数据上的空白 让这件事变得更容易了

对于 ofo来说,此次合作并不着眼于短期利益,而是一次拥抱生态,拥抱数据的长远布局。将短途出行纳入整个出行生态的大盘子,是一步妙招,在充实了出行生态的同时,也有助于构建自己的骑行出行生态。与滴滴在出行数据上的合作,对双方各自生态的完善都有好处,可以取长补短,滴滴在出行数据方面经营多年,有很多经验可传给ofo。另外,滴滴也在积极出海,而ofo也在紧锣密鼓布局国际化,两者的合作有助于彼此出海之路更加顺畅。

当前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如火如荼,竞争已渐入佳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