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仅三个月便入选2019年度广州米其林,最终获得
必比登餐厅称号!
广州米其林杀出的这匹黑马,最近悄悄开到了魔都南京西路上。
创始人把儿时记忆里的川西味道传统新做,道道美得不像话,
还原川菜风情万种的本来模样
。
和广州店红门灰墙的川西四合院风格迥然不同,上海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张艺谋的电影《影》。
入口处的丹青水墨矩阵,影影绰绰,随便拍个剪影发票圈,都来问“是什么展览啊?”
▲ 凤茸绿翠
传统川菜就分为三派: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还有二十四味型:鱼香味、蒜泥味、陈皮味、糟香味...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哪是一个“辣”字能说尽的。
这里师傅的
川菜厨龄通通20+年
,精致传统的手工川菜凤茸绿翠,从选材到烹饪步步讲究,尽显餐盘里的东方美学。
选用
广东增城迟菜心
,配上高山跑山鸡的鸡胸肉除去筋膜捶打成泥,精心布上枸杞,就像是凤凰的尾羽。
连一旁点缀的都是
云南空运来的姬松茸
,整道菜看着清脆爽口,满足感却不输荤菜。
说到四川,总会想到竹子。这道就是用石斑鱼打成鱼丸,再裹上
蜀南竹海的竹燕窝
制成,燕子归巢的造型,从看到吃都饶有趣味。
竹燕窝其实是一种真菌,营养价值堪比燕窝,口感滑脆,里面的鱼丸则十分紧实细腻,轻咬还会有爆汁感。
▲ 开水白菜
开水白菜是上河帮菜的门面当担。东北大白菜中间最嫩的一部分雕刻成花,上桌再以热汤浇灌,花瓣在面前一朵朵绽放。
所谓“开水”其实是鸡汤
,想要把油浊的鸡汤变成开水般透彻清冽其间功夫可是了得。得用老母鸡、老母鸭、干贝、猪里脊熬煮,再用鸡肉蓉、猪肉蓉澄澈的高汤调味。
荷叶则是用青萝卜雕成的,鸡汤浓醇敦厚,喝起来却不油不腻,沁人心脾。
▲ 香辣深海黑虎虾
广州米其林评委的主推菜却比想象中家常许多,一般用海白虾做的传统川菜香辣虾,这里换用
十二头的越南黑虎虾
。
黑虎虾的虾青素大约比普通虾高20%,肉质更饱满紧实,仔细开背挑出虾线,个头大却丝毫不影响入味程度。
配菜中的藕条脆爽鲜香,土豆条则外酥里嫩,不入口还真分不清楚。
▲ 麻麻辣子鸡
只用去骨鸡腿肉,配上香味浓郁的二荆条和四川汉源空运的红花椒,征服米其林评委的另一道就是这辣子鸡了!
两种川椒的融合作用,这道菜一端上来就是颗香气炸弹,吃起来外焦里嫩,香辣过瘾!
▲ 豆汤竹荪东坡鱼
用上好的白豌豆配上猪筒骨和鱼骨熬煮的豆汤,一汤勺下去带着微微钝感,浓稠却不带颗粒,鲜香却无豆腥气。
桂鱼在豆汤的浸润下更加爽滑鲜嫩,竹荪孔隙间吸饱了汤汁,带着菌香在口中爆汁,味蕾大满足却不忙碌。
▲ 薄荷梨撞虾
清代才子袁枚《随园食单》里的一道菜,“撞”就是指把看似不搭界的食物重新组合。熟梨的香甜多汁加上Q弹紧实的虾仁,花椒薄荷的调味,堪称点睛之笔。
▲
玲珑拇指包
翻遍菜单没有凑数的,从前菜到小点端上来道道精致。拇指大的水煎包里,肉馅用的上等猪五花和爽口马蹄却丝毫不马虎。
喜欢水煎包薄脆焦底的,这次可以得到双倍的满足,每一口都biu汁!
▲ 严选开胃六赏
这一道前菜就包含了二十四味型中的陈皮味、怪味、芥末味、姜汁味、椒麻味和
醇甜味。
南瓜慕斯方砖好吃到想要单点,绵软清甜的滋味更能让味蕾乖乖期待接下去的表演。
就开在南京西路一座闹中取静的百年历史建筑中,店虽藏得深,不久就登上了
点评川菜榜的Top 1。
座位间都设置了帘幕,原本是为了私密性和意境感考量,非常时期却让人格外安心。
创始人童年生活在成都小通巷六号,儿时记忆的四合院生活是店名的由来,也是每家店的DNA。
//////////
非常时期依旧能做到有口皆碑
可见这家店的功力啦
不听老饕推荐都找不到
地址给你,记得预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