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新闻广播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新闻频率官方微信。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新闻广播

非机动车、行人违法和大货车治理为下一步整治重点!你关心的上海交通发展这个样!

上海新闻广播  · 公众号  · 上海  · 2019-04-04 08:52

正文

 4

 04,2019

今天本市阴到多云,今天下午到傍晚转阴有时有小雨,明天阴转多云。今天最高温度17度,明天最低温度13度。




《2018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昨天发布。报告显示,全市实有小客车首次突破500万辆,达到511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总量保持国内乃至全球领先;虹桥枢纽年日均客流113.6万人次;全市网约出租车日均订单数为75万单......更多数据↓

2018年交通运行状况


实有小客车规模突破500万,

使用特征出现变化

小客车使用更趋理性车辆使用强度持续下降。跟踪调查显示,小客车工作日均出车率为74%,同比下降约1.5个百分点,出行次数为1.85次/日。新增车辆的出车率较低,在50%左右。



精细化管理手段深入推进,

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总体持平

道路设施网络连通性进一步完善。嘉闵高架南南延伸地面道路、中山南路地道地面道路、S26入城段等15条国家会展中心外围配套道路等重点项目陆续建成通车。


城市道路总长度5317公里,同比增加93公里。持续开展道路补短板设施改造,完成了61个路口挖潜,打通11条区区对接道路,道路通行能力得到进一步盘活。


快速路运行状态总体可控,内环内高峰接近饱和,射线道路压力增加。全年平均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上升约3.0%,拥堵区段同比增加2个,浦西快速路早、晚高峰车速分别为41、44公里/小时。


地面道路运行状态总体稳定,中心城拥堵时间略有减少,近郊区域运行压力增加。



轨道交通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服务保障持续增强

轨道线网持续扩展,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5号线南延伸、13号线二三期相继开通运营,首条新型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APM浦江线投入运营,上海轨交网络线路总长增至705公里(含磁浮29公里),车站数增至415座,换乘车站增至57座


轨道客流稳步增长,高峰拥挤状况略有好转,放射性线路拥挤程度依然较高。



道路客运出行服务不断丰富,

居民出行选择更为多元

地面公交服务转型改善,客运量降幅趋缓。


以71路、奉浦快线、松江有轨电车等为代表的新模式吸引力不断提升,71路工作日均客流量在5.1万乘次左右,开通初期奉浦快线的交通卡刷卡量达到0.9万乘次左右


公交服务持续改善,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26公里,在国内率先实现本市交通卡对安卓和ISO系统的全覆盖,实现了全市公交、市区轮渡的二维码乘车功能。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575.6万乘次,同比下降4.5%,降幅同比减少3.5个百分点。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持续推进

航空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客货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设施方面:浦东机场第五跑道工程已竣工验收,第三卫星厅启动招商并计划2019年下半年建成投用;虹桥机场T1航站楼全面启用,成为国内首个全自助乘机航站楼。


运行服务方面:



积极推进长三角交通

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交通互联互通加速推进。


随着《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地区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合作协议》、《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等合作文件的签订,为打通断头路、联合执法等具体工作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截止2018年底,省际断头路通车1条、开工8条,省界治超站联合执法行动6次,新增青浦和昆山、青浦与嘉善的毗邻公交线路。


长三角综合运输方式持续优化。


2019年交通研判

1

交通需求持续增长,空间分布进一步扩大

根据历史趋势,全市人员出行量仍将保持日均30-40万人次的增量,随着市民居住空间、消费习惯的变化,生活休闲等出行的呈现空间分散态势,但向心的通勤出行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小客车的增量将维持在40万辆左右,但使用强度持续减弱。总体来看,中心城的日常交通压力总体趋于稳定,但近郊区域的交通运行压力将日益加大。


2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局部地区交通拥堵加剧

   济阳路快速化工程   

          天目路立交改造

2019年本市又将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重大交通工程共计52项,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和压力也会进一步加大。


影响较大的工程包括济阳路快速化工程、北横通道江苏路匝道和天目立交改造区段、军工路快速化工程,龙东大道快速化、龙水南路隧道、金昌路交通路改扩建(轨道)等,此外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在2019年仍将进一步实施。施工期间将对周边区域交通产生一定影响。


3

轨道出行更加便利,轨道放射性线路压力依旧较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