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22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17创新中国春季峰会Demo China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今年峰会的主题为“创业时代 新风口捕手”,吸引了超过500位顶级机构投资人,超过10000名观众参加。截止2016年,创新中国峰会累计助力600余家企业融资超过50亿。目前Demo China已成为中国创投界的盛会,为更多的创业者、资本方以及第三方机构建立了连接。
在2016年经历了资本青睐、火热爆发的泛娱乐领域,来到2017年后又将受到怎样的资本洗礼呢?
作为一个好的天使,不要指望有回报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明星跨界活跃在投资领域,戴军也实现了从明星到天使投资人的成功转变。对于新身份,戴军也有良多感悟:
“作为一个好的天使,投出去所有的钱,就当花掉了,不要指望有回报。如果有一天有回报的话,对你来说就是一个资产的增长,如果没有的话,反正也没有多少钱。”
4月22日上午的文娱体育专场,身兼星创投合伙人&天使投资人&著名主持人多重身份的戴军也来到现场,与创业者分享自己成为天使投资人的故事和感想。
戴军
2013年的时候,作为主持人的戴军,差不多一个月28天都是在棚里录影的状态。
“12月份人们惶恐,地球要毁灭。我当时就想,如果地球没有毁灭,我重新开始。最后,地球没有毁灭,我就跟我的经纪人商量,想停掉工作。他说不可能,你只是开玩笑而已。”但戴军却不只是说说而已。
2014年1月开始,戴军把除了《超级访问》之外的节目都停掉了。然后,大部分时间在国外自驾游。旅行过程中戴军接触了很多新鲜事物,回来之后,开始做环保科技的引进,2014年成立了第一个创业公司——大鲲科技。公司的技术都是戴军从日本、美国带回来的最新科技,借助高端科技,公司做了蓝色光标系统、天下第一城的去苯去甲醛等项目。
也是在这个时间段,戴军认识了一个人——连长王江。
“当时觉得他很厉害,比我年轻,大概身家数亿吧。从UC到美团,到e代驾,都是他投资的项目。我就问他,我能不能也投资几个公司,然后就可以躺着吃躺着喝了。”
于是戴军投资了连长的连咖啡,跟着他进入互联网创投圈。连咖啡刚开始是顾客点星巴克这些外品牌,然后负责配送,做了一年以后,有了自身品牌——coffee box,这个名字还是戴军的老搭档李静想出来的。
目前,连咖啡在北上广深有差不多一百家的门店,每周的销量达到30万杯。这是戴军投的第一家公司,尝到甜头后,他的投资之路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两年戴军几乎停掉了演艺圈的工作,主要做消费升级的投资。还在连长的邀请下,进入航班管家工作,成为公司的首席艺术官。
“进了这个公司以后,我发现,我生活有了质的改变。我们一直以来通过航班管家买机票、买高铁票,我去了以后,作为首席艺术官把几百万的用户笼在一起,改变他们的生活。”最后戴军补充到,“这都是我从事的生活方式投资,我希望通过高科技,包括从互联网上得到更多极客的资讯,以此改变我们的生活。”
2017文娱体育领域
内容仍是投资人关注的主旋律
2016年文娱体育领域深受资本青睐,相关项目数量一路攀升,投资人的关注度也有明显的增速提升。到了2017年,针对今年文娱体育的产业发展,投资人的关注方向有何改变呢?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火橙资本创始合伙人郭炜、华映资本合伙人钱奕、娱乐工场合伙人吴烨锋,参与了文娱专场的圆桌对话,围绕新一年关注的领域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文娱体育专场圆桌对话
陈悦天:
我们比较看好文娱和消费领域大趋势,我们做了一些行业研究,文娱有比较大的机会。基于视频网站进行付费,现在中国付费用户渗透率相当于美国80年代的状况。实际上美国整个传媒产业有一个大的周期,早期基金在产业周期的形成和发展上非常有效。
郭炜:
我自己在媒体从业20年,从图文到视频都参与过。从去年到今年,文娱行业又热又冷,感觉头部内容好像容易融到钱,但其实大家对这个行业的泡沫有很多的怀疑。很多人说,选出一部分IP特别难,怎么投一家公司呢?因为做这个行业以资源为中心,不完全是创意性的行业,
一个大的内容的产生其实需要特别多的资源和能力的整合。所以除了自己的生产能力之外,连接资源是很重要的能力,这些能力形成之后,内容变现很重要。
很多IP其实现在本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们内容生产行业,一部分人像我一样是从传统媒体转行过来的,转到新内容行业就业。以前都知道做内容的人和卖广告的不是一波人,甚至是割裂的。创业者自己进入创业领域去运营,我们发现在运营、经营、变现本身有很大的困难,这个其实是我们这个行业创业者从去年到今年面临的最大挑战。
钱奕:
我们很看好目前整个内容的发展方向。内容的创作、内容的传播和内容的变现,我们主体的投资选择是围绕这三块来展开的。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重点看的是内容的生产和内容变现这两块。
传播这一块,移动互联网也好,互联网也好,传播的渠道建设相对比较成熟,也让很多的有质量的内容,有机会浮现出来。
现在能够把优质资源,团在一起的团队是非常稀缺的。优质的IP是不缺的,过去一段时间沉淀下来了不少好的小说、漫画,以及大量的优质IP。但是如何把它们变成影视作品,或者是变成动画的作品,甚至变成游戏?一个有综合组合能力的团队是非常稀缺的。
另外,内容变现方面,我们最近重点在看知识付费,觉得用户现在的支付意愿越来越强烈。同时,知识付费的用户比较分群,有一类对知识比较苛求,有一类还是打发时间。但是现在变现的效率比较惊人,即使转化率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创业团队还是能收到不菲的收入。它一旦制造出来固化起来,一个知识反复的贩卖,收入对于团队来说是比较高的。
吴烨锋:
文化消费和文化升级在未来很长时间,是一个增长点非常好的娱乐方向。所以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在头部内容布局,包括为网上内容做服务、做发行、做渠道、做广告变现的公司,都有关注跟投资。
我们更看中内容变现,内容沉淀下来之后,怎么样通过其它的方式,帮助这些内容,做二次的开发变现,这样大大增加整个变现的效果。
我们团队分布在杭州、北京,杭州方面投了一些跟电商有关的项目,从衍生品到内容电商这一块我们做了深入的投资。所以基金整个层面,是从内容端到服务端、到变现端。
我本人看体育项目会更多一些,目前全国范围来看,通过媒体和IP这种方式来做一些赛事比赛,在基础设施没有完全达到预想情况下,在培训端是比较好的方向。
通过对垂直领域的体育赛事的布局,我们希望能够打造出类似于从非专业到专业过渡的阶段,有一批服务型的公司和内容型的是非常像的,而且非常稳定。
新零售、服务、文娱,消费升级的潜力股?
在消费升级专场,IDG资本合伙人闫怡勝、浅石创投创始合伙人胡海清、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钟鼎创投执行董事顾蔚荧、清流资本执行董事刘博、辰海资本合伙人陈尘,畅谈了在“消费升级”领域的见解。
消费升级专场圆桌对话
目前消费升级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趋势上,未来三到五年间有何看好的领域,
闫怡勝表示第一个是品牌抓一些细分的方向,包括休闲食品、体育类、护肤、美妆、休闲家居等。第二是零售、电商以及新零售。第三是持续服务,像氪空间等新型服务类公司。
她补充道,“在需求端,过去二三十年中,不管是产品、零售渠道还是服务,消费者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品味。在供应端,新生代的创业者对产品、零售渠道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需求和供应都到了爆发的点,我们看好未来五到十年大消费的机会,也在做新领域的布局。”
所谓消费升级,其实就是大家的时间越来越值钱,而消费终极意义就是怎么更好、更充实的度过你的人生。
在毛圣博看来,从物质和精神角度来说,第一类就是中国有产生新品牌的机会,品牌产生速度可能比较慢一些,但是以渠道为主的品牌还比较看好。第二类则是在文化娱乐领域真正做成比较大规模的、当成企业来运作的公司,可以满足大家的精神层面的需求的公司,但小而美的东西他们不投。
在消费升级下,新零售如何“新”,新零售应该匹配什么样的新营销,刘博说道:“新的解释应该是拥有更多新的用户,因为这些新的(年轻的)用户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有很多和上个年代同龄人不同的购物习惯,针对他们,整个零售业态无论从供应链端、销售端,还是零售端都会有新的机会,也能有新的创业公司出现。”
胡海清则表示,针对新的品类,会关注两点:
一个是现在社会的人群,关注的项目都更针对更年轻的人,他们对消费“爽”的需求非常明显,产品好,价格好,体验方便都是非常综合复杂的需求点。
另外一个新则是新型的品牌,一方面是说,从内部看,比如我们投的内容生产的公司,它已经在新进人群中形成了一个品牌,开始在下游做跟餐饮和消费类相关的产品,从内容为王到实物产品是可以延伸的。
第二个则是在大的消费内容,一直跟人类需求相关的,比如说茶、饮料类等。虽然品牌很难做,但是品牌一旦形成以后价值还是很大的。
>> 热文 <<
2016电影
|
2016电视
|
2016VR
|
2016直播
|
2016电竞
|
2016泛娱乐
阿里影业
|
华谊兄弟
|
华策影视|腾讯
艺人经纪
|
天价片酬
|
“限韩令”
|
欢喜传媒
《爵迹》
|
《一粒红尘》
|
《我是歌手》
|
《一句顶一万句》
林丹
|